发动机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6581发布日期:2020-09-04 13:3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对进入发动机空气预先加热的发动机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热车是车辆行驶前进入状态必要的一个过程,由于发动机经过一夜的静置,发动机机油及冷却液温度降至最低,而低温促使润滑油的黏度增大,附着力和流动性变差,冷机状态下行车,会加大发动机的负荷,增加不必要的磨损。

科学而高效的暖车能使发动机机油及冷却液温度迅速达到驾驶最低要求,缩短了暖季时间及必要行驶历程。现有的发动机系统,在低温暖机条件下,新鲜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后,还需要通过涡轮增压器及中冷器,新鲜空气在增压器处会获得一定的热量,而在经过中冷器后,该热量又会被中冷器强行吸收。因此,在暖机状态下,进气温度低,燃烧效率差,基本上无法实现有效的暖机作用,导致外部过冷的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从而加大了发动机的负荷,增加了发动机的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和车辆,通过该实用新型,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从而有助于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连通于所述发动机进气口的发动机进气管路,以及连通于所述发动机出气口的排气尾管,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还包括进气旁通阀和进气旁通支管,所述进气旁通支管包括暖机进气管和暖机排气管,所述进气旁通阀通过所述暖机进气管与所述排气尾管连通,所述排气尾管的另一端为暖机排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还包括顺次连接的空气滤清器和冷却装置,所述进气旁通阀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气尾管为环形中空设置,所述进气旁通支管连通于所述排气尾管的环形部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设置于所述进气旁通阀和所述进气旁通支管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端设置有涡轮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涡轮机中的涡轮与所述涡轮增压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发动机为柴油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冷却装置为中冷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端设置有节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节气装置为节气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系统以及车辆,其通过设置可与排气尾管连通的进气旁通支路,使进入至发动机的冷空气可先进入至排气尾管中,吸收排气尾管的排气热量,从而实现了空气的预热,进而使进入至发动机中的空气不至于过冷,减少了对发动机的磨损,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气尾管与进气旁通支路连通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其中,1,空气滤清器;2、进气旁通阀;3、涡轮增压器;4、冷却装置;5、节气装置;6、排气尾管;7、进气旁通支路;71、暖机进气管;72、暖机排气管;8、发动机;9、涡轮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该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8,连通于所述发动机8进气口的发动机进气管路,以及连通于所述发动机8出气口的排气尾管6;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顺次设置空气滤清器1和冷却装置4,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还包括进气旁通阀2和进气旁通支管7,所述进气旁通支管7包括暖机进气管71和暖机排气管72,所述进气旁通阀2设置于所述空气滤清器1与所述冷却装置4之间,所述进气旁通阀2通过所述暖机进气管71与所述排气尾管6连通,所述排气尾管6的另一端为暖机排气管72,所述暖机排气管72连通于所述冷却装置4。

上述发动机系统,外部气体通过发动机进气管路进入至发动机内,并通过排气尾管6排出废气,因经过发动机后的废气其热量较高,因此,当设置与排气尾管6相连通的进气旁通支管7时,进气旁通支管7内的气体就会吸收排气尾管6中的废气热量,从而使进入至发动机8内的气体具有一定的热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外部气体直接经过冷却装置后进入发动机对发动机造成的损坏,从而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所述排气尾管6为环形中空设置,所述进气旁通支管7连通于所述排气尾管6的环形部内。该排气尾管6设置为环形,其中,发动机的排气口连通该排气尾管6的中部,进气旁通支管7连通排气尾管6的环形部,这样就有效的将发动机排出气体通道与进气旁通支管进入气体通道进行分离,防止两者气体发生混同。

继续参见图1,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涡轮增压器3,所述涡轮增压器3设置于所述进气旁通阀2和所述进气旁通支管7之间。该涡轮增压轮的设置,使经过预热后的空气先通过涡轮增压轮增压后再进入所述冷却装置冷却,然后一起进入发动机进行燃烧。此处,涡轮增压器的设置可以提高发动机系统的热效率。

同时,继续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8的排气端设置有涡轮机9。所述涡轮机9中的涡轮与所述涡轮增压器3的叶轮同轴设置。涡轮增压器的增压作用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机内的涡轮转动,又由于述涡轮机内的涡轮与涡轮增压器内的叶轮同轴连接,使得涡轮增压器内的叶轮也同时转动,因而将由空气滤清器1过滤后的进气进行增压后提供至发动机5的进气管中,从而能够提高发动机升功率、改善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效率,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能,同时实现较高标准的排放。

另外,对于冷却装置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安装空间、投入成本等因素)进行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装置4可以为中冷器。当然,为了节约成本,这里的中冷器可以是发动机系统本身的中冷器,而且由于发动机系统本身的中冷器较大,冷却能力较强,从而能够增大进气量,实现更多的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提高废气再循环率,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果,特别地,在发动机8的进气端设置有节气装置5,该节气装置5优选为节气门。节气装置调节控制进气与燃油的混合,从而使得发动机的进气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系统,不仅可适用于汽油车辆,也可适用于柴油车辆,当其为柴油车辆时,所述发动机为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顶”、“前”、“后”、“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