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热源的温度随着热的释放而降低,热源是变温的;在以化石燃料为源头能源时,热源同时具有高温和变温的双重特点,这使得采用单一热力循环理论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时能源利用率不理想。
以外燃式蒸汽动力装置为例,其热源属于高温且为变温热源;当以朗肯循环为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为循环工质实现热变功时,由于受到材料耐温耐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无论采用何种参数运行,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不可逆损失大,导致热效率较低。
人们需要简单、主动、高效地利用燃料生成或其它的高温热能来实现制冷、供热或转化为动力,这需要热科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在热科学基础理论体系中,热力循环是热能利用装置的理论基础和能源利用系统的核心;热力循环的创建及发展应用将对能源利用的飞跃起到重大作用,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从简单、主动和高效地实现温差利用的原则出发,针对高温热源或变温热源的动力应用,力求为热动系统的简单化和高效化提供理论支撑,本发明提出了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九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5,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6,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3.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5,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4.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9,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c6,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67,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2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5.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进行的十一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9,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c7,m2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6.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c5,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9,(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67,(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7.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二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8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5,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8.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三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6,(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9.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三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9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5,(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0.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四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9,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c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6,(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67,(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2-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11.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四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56,(m1+m)千克工质放热过程69,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c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7,(m2-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78,(m2-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组成的闭合过程;m3为m1与m2之和。
12.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是指由m1千克和m2千克组成的工质,分别或共同或部分进行的十五个过程——m1千克工质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汽化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过程ca,m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过程a5,m3千克工质吸热过程56,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69,(m3-x)千克工质吸热过程67,(m3-x)千克工质降压过程78,(m3-x)千克工质放热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组成的闭合过程;其中,m3为m1与m2之和。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2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3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4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5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6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7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8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9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0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1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第12种原则性流程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述各示例中,m3为m1与m2之和;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85,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9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全部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和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67,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2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96,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共10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2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9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96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57,还有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3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95,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共10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47过程,还有m2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9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9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34,m2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67和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4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9,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c6,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67,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2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共11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2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2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2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c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c6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9,还有m2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5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1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9,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c7,m2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78,m2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共11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2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1千克工质进行69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69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c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m1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6,还有m2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89,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6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23,m1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c5,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9,(m3-x)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67,(m3-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3-x)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共12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45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和(m3-x)千克进行67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x)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x)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c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c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69,(m3-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7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8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5,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7,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78,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81——共12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全部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8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8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67,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8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9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6,(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共13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2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2-m)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9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9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6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57,还有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9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7,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9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5,(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7,m3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91——共13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47过程,还有(m2-m)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9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9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m2-m)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67,还有m3千克工质的降压膨胀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10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9,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c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6,(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67,(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2-m)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共14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2-m)千克工质进行67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2-m)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2-m)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c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c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6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9和(m2-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11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56,(m1+m)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69,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c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7,(m2-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78,(m2-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共计14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45过程,还有(m2-m)千克工质进行78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1+m)千克工质进行69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1+m)千克工质进行69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c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c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7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56,还有(m2-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89,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图12所示t-s图中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示例是这样进行的:
(1)从循环过程上看:
工作介质进行——m1千克工质冷凝液升压过程12,m1千克工质与m千克工质的混合吸热升温过程2b,(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过程b3,(m1+m)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34,(m1+m)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45,m2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ca,m千克工质与m1千克工质的混合放热冷凝过程ab,(m2-m)千克工质升压升温过程a5,m3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56,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69,(m3-x)千克工质吸热升温过程67,(m3-x)千克工质降压膨胀过程78,(m3-x)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89,m3千克工质放热降温过程9c,m1千克工质放热冷凝过程c1——共计15个过程。
(2)从能量转换上看:
①吸热过程——m1千克工质进行2b过程的吸热来自m千克过热蒸汽的混合放热,(m1+m)千克工质进行b3过程和45过程,m3千克工质进行56过程,还有(m3-x)千克进行67过程,其高温段的吸热一般由外部热源来提供;低温段的吸热由外部热源或由(m3-x)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与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联合放热(回热)来提供,或由二者共同来提供。
②放热过程——(m3-x)千克工质进行89过程的放热和m3千克工质进行9c过程的放热,可对外提供满足相应热需求,或者部分或大部分用于联合循环其它过程的吸热需求,无用部分向低温热源(如环境)释放;m1千克工质进行c1过程的放热,一般向低温热源释放,热动联供时向热用户提供。
③能量转换过程——m1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12一般由循环泵来完成,m2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ca和(m2-m)千克工质的升压过程a5一般由压缩机来完成;(m1+m)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34,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69,还有(m3-x)千克工质的降压过程78,一般由膨胀机来完成;膨胀作功大于升压耗功,完成热变功并对外提供循环净功,形成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单工质蒸汽联合循环,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创建热能(温差)利用基础理论。
(2)较大幅度减少相变吸热过程的热负荷,相对增加高温段吸热负荷,热效率高。
(3)方法简单,流程合理,适用性好,是实现温差有效利用的共性技术。
(4)单一工质,有利于生产和储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循环调节的灵活性
(5)过程共用,减少过程,为减少设备投资提供理论基础。
(6)在高温区或变温区阶段,循环介质与热源介质同为变温过程,有利于降低吸热环节的温差传热损失,提高热效率。
(7)在高温区采取低压高温运行方式,解决传统蒸汽动力装置中热效率、循环介质参数与管材耐压耐温性能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8)在实现高热效率前提下,可选择低压运行,为提高装置运行的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撑。
(9)工质适用范围广,能够很好地适应供能需求,工质与工作参数之间匹配灵活。
(10)扩展了实现温差利用的热力循环范围,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高温热源和变温热源的高效动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