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5630发布日期:2021-04-06 12: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包括:

风轮结构,包括:

竖直转轴(110);

叶轮(120),套设于所述竖直转轴(110)上,以带动所述竖直转轴(110)转动;以及

竖直布置的若干风叶(130),其一端与所述叶轮(120)连接,所述风叶(130)受风力推动的一面为受风面(131),另一面为背风面(132),通过风力推动所述风叶(130)以驱动所述叶轮(120)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结构,设于所述风轮结构外围,包括:

若干导风片(210),环绕所述风轮结构竖直布置,形成多条入口宽出口窄的导风通道(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210)均匀竖直布置,各所述导风片(210)内端形成环绕所述风轮结构的内圈圆形轨迹,各所述导风片(210)内端与所述内圈圆形轨迹相交处的切线与所述导风片(210)所成的夹角均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210)在所述导风结构正面投影方向上均遮挡或部分遮挡所述风叶(130)的背风面(132),所述导风通道(211)的出口正对所述风叶(130)的受风面(131),将风导向至所述风叶(130)的受风面(131)以驱动所述叶轮(120)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210)与所述内圈圆形轨迹相交处的切线与所述导风片(210)之间所成的夹角为25°~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风面(131)为圆弧面凹面,和/或,所述背风面(132)为圆弧面凸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受风面(131)的风载荷计算构件形状影响系数为1.5,和/或,所述风叶背风面(132)的风载荷计算构件形状影响系数为0.5。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片(210)的数量为6~8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130)的数量为4~5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风片(210)外端的相同位置形成外圈圆形轨迹,所述外圈圆形轨迹的直径为400~1000mm,和/或,所述风力发电进风装置高度为400~10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还包括两块挡板(220),分别设于所述导风板(210)上方及下方,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导风板(2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进风装置,包括,风轮结构,其包括:竖直转轴;叶轮,套设于所述竖直转轴上,以带动所述竖直转轴转动;以及竖直布置的若干风叶,其一端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风叶受风力推动的一面为受风面,另一面为背风面,通过风力推动所述风叶以驱动所述叶轮转动,还包括,导风结构,设于所述风轮结构外围,包括:若干导风片,环绕所述风轮结构竖直布置,形成多条入口宽出口窄的导风通道。本发明通过集风导风增大进风量、进风速度和风叶所受的风压差,大大提高了叶轮的转动动力,提高了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进风装置的起动性能和风动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建;谢春梅;王翀昊;王东瑜;张敬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浮标中心);广州睿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汪蓝海洋技术研究院(珠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