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24751发布日期:2021-05-28 14:2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发动机是使用柴油燃烧的来获取能量释放的发动机器,史上第一台柴油机是德国发明家鲁道夫迪塞尔在1892年发明的,柴油这个名称是用他的姓来表示的,主要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柴油机的作用非常广泛,早期年代,农户用的农用拖拉机、菜籽炼油机和收稻机等等都利用到了柴油机,而在现代柴油机可用于对矿石的开采,比如挖矿、提炼和粉碎等等,非常之方便,有效的节约了电能源,从而柴油机在石矿开采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柴油机在对进行石矿开采提炼工作时,会排放出大量的尾气,而现有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比如:

1、现有的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在进行石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柴油机本身自带的净化装置过于简单,对其排放的尾气净化效果不佳,导致柴油机尾气中含有的有害化学成分依然污染着外界的空气,从而导致柴油机尾气排出时仍然危害着人们的呼吸健康;

2、现有的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在对尾气净化时,不能有效的对尾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造成了大量尾气余热的浪费;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在进行石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柴油机本身自带的净化装置过于简单,对其排放的尾气净化效果不佳,导致柴油机尾气中含有的有害化学成分依然污染着外界的空气,且现有的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在对尾气净化时,不能有效的对尾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造成了大量尾气余热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框体、储气罐、螺旋水管、第一套管、处理框、滑块和连通管,所述框体上方左侧连通有进气管,且进气管底部外侧贯穿左右储气罐,并且储气罐内侧固定有螺旋水管,而且螺旋水管右侧上方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螺旋水管底部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外侧轴承连接有第一套管,并且第一套管外侧键连接有链轮,所述第一套管内侧焊接有水轮,且第一套管底部固定有横管,所述储气罐左侧下方连通有连接管,且连接管下方右侧端部连接有进气口,并且进气口上方设置有处理框,所述处理框内侧卡合有滑块,且处理框底部固定有伸缩杆,所述滑块底部均焊接有连接耳,且连接耳内侧焊接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外侧固定有第一滑轮,所述框体内侧底部固定有尿素罐,且尿素罐下方右侧连接有连通管,并且连通管内侧卡合有活动块,所述连通管上方外侧连通有尿素通管,且尿素通管右侧轴承连接有第二套管,并且第二套管内侧固定有扇叶,所述处理框内侧固定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外侧轴承连接有第二滑轮。

优选的,所述链轮左右内侧均键连接有往复丝杆,且往复丝杆外侧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并且升降板外侧均安装有毛刷,而且毛刷均与框体下方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横管底部均焊接有第一喷头,且第一喷头为等距分布,并且第一喷头方向朝下。

优选的,所述处理框左右上方均开设有第一通孔,且处理框与滑块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滑块内侧开设有第二通孔,而且滑块上方中间处螺钉连接有下铁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大小与第一通孔的直径大小相等,且第二通孔呈“t”字形状,并且第二通孔的竖向中心线与处理框的竖向中心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上方外侧固定有永磁铁,且伸缩杆中间和底部外侧均焊接有上铁块,并且上铁块与下铁块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外侧固定有拉绳,且拉绳与第二滑轮相接触,并且第一滑轮上方的横向中心线与第二滑轮上方的横向中心线相互重合。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右侧端部与处理框为贯穿连接,且连通管内壁均开设有滑槽,并且滑槽与活动块构成左右滑动结构,而且活动块左侧固定有弹簧,同时活动块右侧与拉绳为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管内侧下方固定有内管,且内管外侧均焊接有第二喷头,并且第二喷头为等距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

(1)设置有处理框、滑块、下铁块、永磁铁、上铁块、拉绳、尿素罐、连通管、活动块、弹簧、尿素通管、内管、第二喷头、扇叶、连接轴和第二滑轮,使得柴油机尾气通过进气口输入处理框内侧产生的气体压力带动滑块、下铁块、拉绳、活动块配合着弹簧、连接轴和第二滑轮的收缩能够同时向右侧和上方移动,当活动块移动到尿素通管右侧时,能有效的使得尿素罐左侧内部的尿素气体通过尿素通管进入到第二套管内侧,从而通过尿素气体带动扇叶、内管和第二喷头旋转,进而通过第二喷头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将其内部的尿素气体均匀喷洒在处理框内侧与柴油机尾气进行净化反应,然后生成氮气和水蒸气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框体内侧实行第二次净化处理;

(2)设置有储气罐、螺旋水管、进水管、出水管、第一套管、链轮、往复丝杆、升降板、毛刷、水轮、横管和第一喷头,使得通过储气罐内侧的柴油机尾气余热有效的对螺旋水管内部的水进行加热并流向第一套管内侧带动水轮、横管和第一喷头旋转,从而使得第一喷头喷出的热水雾有效的对柴油机尾气中夹杂的粉尘进行彻底净化,另外通过第一套管旋转的过程中还能带动链轮和往复丝杆旋转,从而通过往复丝杆旋转时有效的带动升降板和毛刷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毛刷上下移动过程中有效的对框体内壁配合着第一喷头喷出的热水雾擦刷和清洗,继而避免了框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粘附粉尘的问题,同时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伸缩杆与处理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连接杆和第一滑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连通管与活动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升降板与毛刷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体;2、进气管;3、储气罐;4、螺旋水管;5、进水管;6、出水管;7、第一套管;8、链轮;801、往复丝杆;802、升降板;803、毛刷;9、水轮;10、横管;1001、第一喷头;11、连接管;12、进气口;13、处理框;1301、第一通孔;14、滑块;1401、第二通孔;1402、下铁块;15、伸缩杆;1501、永磁铁;1502、上铁块;16、连接耳;17、连接杆;18、第一滑轮;1801、拉绳;19、尿素罐;20、连通管;2001、滑槽;21、活动块;2101、弹簧;22、尿素通管;23、第二套管;2301、内管;2302、第二喷头;24、扇叶;25、连接轴;26、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包括框体1、进气管2、储气罐3、螺旋水管4、进水管5、出水管6、第一套管7、链轮8、往复丝杆801、升降板802、毛刷803、水轮9、横管10、第一喷头1001、连接管11、进气口12、处理框13、第一通孔1301、滑块14、第二通孔1401、下铁块1402、伸缩杆15、永磁铁1501、上铁块1502、连接耳16、连接杆17、第一滑轮18、拉绳1801、尿素罐19、连通管20、滑槽2001、活动块21、弹簧2101、尿素通管22、第二套管23、内管2301、第二喷头2302、扇叶24、连接轴25和第二滑轮26,框体1上方左侧连通有进气管2,且进气管2底部外侧贯穿左右储气罐3,并且储气罐3内侧固定有螺旋水管4,而且螺旋水管4右侧上方安装有进水管5,螺旋水管4底部连接有出水管6,且出水管6外侧轴承连接有第一套管7,并且第一套管7外侧键连接有链轮8,第一套管7内侧焊接有水轮9,且第一套管7底部固定有横管10,储气罐3左侧下方连通有连接管11,且连接管11下方右侧端部连接有进气口12,并且进气口12上方设置有处理框13,处理框13内侧卡合有滑块14,且处理框13底部固定有伸缩杆15,滑块14底部均焊接有连接耳16,且连接耳16内侧焊接有连接杆17,并且连接杆17外侧固定有第一滑轮18,框体1内侧底部固定有尿素罐19,且尿素罐19下方右侧连接有连通管20,并且连通管20内侧卡合有活动块21,连通管20上方外侧连通有尿素通管22,且尿素通管22右侧轴承连接有第二套管23,并且第二套管23内侧固定有扇叶24,处理框13内侧固定有连接轴25,且连接轴25外侧轴承连接有第二滑轮26。

链轮8左右内侧均键连接有往复丝杆801,且往复丝杆801外侧均螺纹连接有升降板802,并且升降板802外侧均安装有毛刷803,而且毛刷803均与框体1下方内壁相接触,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往复丝杆801旋转有效的带动升降板802和毛刷803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毛刷80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有效的对框体1内壁配合着第一喷头1001喷出的水进行清洗擦刷,进而延长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横管10底部均焊接有第一喷头1001,且第一喷头1001为等距分布,并且第一喷头1001方向朝下,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第一喷头1001能有效的将横管10内侧的水喷洒出来并且对框体1内侧的尾气粉尘进一步净化,增加了整体的安全性。

处理框13左右上方均开设有第一通孔1301,且处理框13与滑块14构成滑动结构,并且滑块14内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401,而且滑块14上方中间处螺钉连接有下铁块1402,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第一通孔1301与第二通孔1401连通后有效的将与尿素气体反应后的柴油机尾气排放在框体1内侧进行下一步的粉尘净化处理。

第二通孔1401的直径大小与第一通孔1301的直径大小相等,且第二通孔1401呈“t”字形状,并且第二通孔1401的竖向中心线与处理框13的竖向中心线相互重合,上述结构的设计,此处结构的作用和上方相同,增加了整体的便捷性。

伸缩杆15上方外侧固定有永磁铁1501,且伸缩杆15中间和底部外侧均焊接有上铁块1502,并且上铁块1502与下铁块1402相互平行,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上铁块1502和下铁块1402通过永磁铁1501能够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

第一滑轮18外侧固定有拉绳1801,且拉绳1801与第二滑轮26相接触,并且第一滑轮18上方的横向中心线与第二滑轮26上方的横向中心线相互重合,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拉绳1801配合着第一滑轮18和第二滑轮26有效的拉动活动块21向右侧移动。

连通管20右侧端部与处理框13为贯穿连接,且连通管20内壁均开设有滑槽2001,并且滑槽2001与活动块21构成左右滑动结构,而且活动块21左侧固定有弹簧2101,同时活动块21右侧与拉绳1801为连接固定,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活动块21通过滑槽2001配合着拉绳1801和弹簧2101有效的进行左右移动,增加了整体的使用性。

第二套管23内侧下方固定有内管2301,且内管2301外侧均焊接有第二喷头2302,并且第二喷头2302为等距分布,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通过第二喷头2302有效的将内管2301内侧的尿素气体喷洒出来并且对柴油机尾气进行净化处理,从而使得柴油机尾气与尿素气体化学反应后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蒸气,增加了整体的安全性。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对石矿开采的柴油机尾气净化装置时,首先如图1和图4-7所示,先将柴油机的尾气排放管与框体1左侧上方的进气管2连接,此时柴油机的尾气直接通过进气管2流入储气罐3内侧,接着储气罐3内部的柴油机尾气通过连接管11进入到处理框13内部,通过柴油机尾气不停输入处理框13内部时会挤压滑块14配合着处理框13上升,从而使得滑块14上方的下铁块1402通过永磁铁1501的磁力与伸缩杆15中间外侧的上铁块1502相吸初步稳定,进而使得滑块14的t形状的第二通孔1401左右两侧与第一通孔1301连通,当滑块14上升时带动底部的拉绳1801配合着第一滑轮18和第二滑轮26向上拉扯,从而通过拉绳1801向右侧上方拉扯过程中有效的带动活动块21配合着弹簧2101的收缩力向右侧移动,此时当活动块21向右侧移动时能有效的将尿素罐19内侧的气体从尿素通管22输入到第二套管23内侧,此时会带动第二套管23内侧的扇叶24旋转,从而通过扇叶24旋转有效的带动内管2301和第二喷头2302旋转,进而通过第二喷头2302旋转能有效的将内部的尿素气体均匀排出与处理框13内侧的柴油机尾气进行反应此处的尿素罐19内部装置的尿素气体(根据现有技术,尿素气体与柴油机尾气反应后会生成无污染的氮气和水蒸气),以上结构能够有效的通过柴油机尾气排放的动力将尿素罐19内侧的尿素气体通过连通管20和尿素通管22排出与柴油机尾气相互反应进行净化,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如图1和图3所示,当净化后的柴油机尾气通过第一通孔1301和第二通孔1401排进框体1内部时,此时为了将柴油机尾气内夹杂的粉尘进一步净化处理,在储气罐3内侧设置有螺旋水管4,并且螺旋水管4通过进水管5将外侧的水引进其内部,因储气罐3内侧的柴油机尾气具有高热量,所以使得螺旋水管4内部的水迅速升温,然后通过底部的出水管6流进第一套管7内侧并带动水轮9旋转,通过水轮9旋转带动横管10和第一喷头1001旋转,从而通过第一喷头1001旋转过程中有效的将螺旋水管4内部的水均匀喷洒出来,进而使得喷洒出来的水雾有效的对柴油机尾气内侧夹杂的粉尘进一步净化处理,继而使得处理过后无污染无粉尘的柴油机尾气有效的从框体1右侧的排气口和活性炭过滤网排出,以上结构通过柴油机尾气本身的余热有效对螺旋水管4内部的水加热然后对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彻底净化通过调查(经过高温处理的粉尘能够达到灭菌消毒且净化更加彻底的效果,避免柴油机尾气中的细菌和毒气散发在外界的空气中),增加整体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如图1-3和图8所示,为了延长柴油机净化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更换和维修的成本,本人做了以下解决方案,当第一套管7旋转时还能带动外侧的链轮8旋转,通过链轮8旋转带动左右两侧内部的往复丝杆801旋转,从而通过往复丝杆801旋转的过程中有效的带动升降板802和毛刷803同时进行往复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毛刷80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有效的对框体1内壁配合着第一喷头1001喷出的水进行刮擦清洗,以上结构通过毛刷803和第一喷头1001的结合运用能有效的清理粘附在框体1内壁的粉尘,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