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31031发布日期:2021-03-19 11:1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每台大型柴油机都有两个或多个缸头装有排气口,将曲轴箱内的多余气压进行排放,以减轻曲轴箱的负压。每个缸头排气口又装有一个油气过滤器(油滤器),由于曲轴箱内部温度高,油液在曲轴箱已形成了油雾,排放出来的气体带有较多的油雾,油雾到达油滤器时,经过滤网堵塞使其形成油液不往外排出,气雾通过滤器进入排放管到达上方的排放口,如果柴油机安装在室内,排放口都会增加一个堵火器,防止外部火源通过排放管进入柴油机发生火灾。

海上石油钻采平台的cat4.4kw发电机组,原缸头出口滤器外型较小,没有回收废油装置,工作时间一长积油过多时泄漏到缸头,带来一定风险。排气管到达室外的堵火器也没有废油回收,由于温度还高,油雾飘散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从缸头排出的气体多带有油雾,通过在缸头出口处安装两个油滤器,油雾到达油滤器时,油滤器的过滤网的密集度使油雾在穿插中凝固成液体,不排出室外,油滤器能过滤的油气不能达到全部,剩余部分油雾气体在通过油滤器进入室内管线,管线因机体摆放在室内的位置决定长与短,管线长到达室外的油雾少,通过管线的冷却,有一部分油雾凝结为油液向下流入油滤器;管线短,受管线冷却的时间短,大部分又到达室外堵火器,堵火器内部相同于油滤器有堵塞油雾作用,又有一部分油雾在此凝结成油液通过管线流入油滤器。如果机组运转时间较长,油滤器、管线、堵火器在温度不断升高时,冷凝的效果减少,就有大量油雾排于大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需要,有时又因设备动转时间过长,对油滤器的清洁保养没有及时,使得油滤器内部存入大量油液,这时外排的油雾大量增加,曲轴箱负压加大,容易给设备带来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油雾冷却回收效果的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包括安装在柴油机缸头的出口处的一级滤油器、设置在所述一级滤油器上方的二级滤油器、连接在所述一级滤油器和二级滤油器之间的连接管道;所述柴油机排出的油雾进入所述一级滤油器中进行冷却,未被冷却的部分油雾通过所述连接管道输送至所述二级滤油器进行再冷却;

所述一级滤油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回收油管;所述二级滤油器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回收油管。

优选地,所述一级滤油器包括密闭的第一壳体以及多个相间隔并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散热管;

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排气口与所述连接管道相接;所述第一壳体的至少一侧壁设有第一进气口与柴油机缸头的出口相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回收口与所述第一回收油管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并贯穿所述侧壁,使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内部通道与外部空气相连通,形成空气通过并与油雾进行热交换的散热通道。

优选地,所述一级滤油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隔流板;

所述第一隔流板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顶面,所述第一隔流板的底部间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底部,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分成至少两个通过底部相连通的冷却空间,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管分布在所有所述冷却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呈锥形或倒梯形。

优选地,所述二级滤油器包括密闭的第二壳体以及多个相间隔并横向排布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散热管;

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连接管道相接、设有第二回收口与所述第二回收油管相接;所述第二壳体的至少一侧壁的上端设有第二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并贯穿所述侧壁,使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内部通道与外部空气相连通,形成空气通过并与油雾进行热交换的散热通道。

优选地,所述二级滤油器还包括多个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隔流板;

多个所述第二隔流板交错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顶部和内底面,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一个沿多个所述第二隔流板依次弯折转向的冷却流道;

所述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冷却流道和第二进气口之间的导板;所述导板第一端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板相接,相对的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二进气口向所述第二壳体内上方倾斜延伸;所述冷却流道通过所述导板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

所述第二回收口设置在与所述导板相接的所述底板上,靠近所述第二排气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气口上方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相对所述第二排气口向下倾斜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通过两级滤油器的设置对柴油机排出的油雾进行充分的冷却回收,避免油雾排至大气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设置回收油管能够将滤油器内油液进行回收,避免积聚在滤油器内,减小维护保养负担,确保柴油机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分别是图1中一级滤油器在相对垂直两个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二级滤油器在一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包括安装在柴油机缸头1的出口处的一级滤油器10、设置在一级滤油器10上方的二级滤油器20、连接在一级滤油器10和二级滤油器20之间的连接管道30。柴油机排出的油雾进入一级滤油器10中进行冷却,未被冷却的部分油雾通过连接管道30输送至二级滤油器20进行再冷却,冷却后不会冷凝的气体再从二级滤油器20上端排出。

其中,一级滤油器10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回收油管40,可以及时将一级滤油器10内冷凝形成的油液排出,可以排至回收箱。二级滤油器20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回收油管50,可以及时将二级滤油器20内冷凝形成的油液排出,也可以排至回收箱。或者,第二回收油管50末端可以连接至第一回收油管40上,将油液汇集到第一回收油管40内再输送至回收箱。

如图2、3所示,一级滤油器10包括密闭的第一壳体11、多个相间隔并横向排布在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散热管12。

第一壳体11上设有第一排气口13、至少一个第一进气口14和第一回收口15。第一排气口13位于第一壳体11的顶部,与连接管道30相接;一级滤油器10内未被冷却的油雾通过该第一排气口13和连接管道30输送至二级滤油器20。第一进气口14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至少一侧壁上,用于与柴油机缸头1的出口相接。根据柴油机具有一个或两个(或以上)的缸头1,第一进气口14对应设置一个或两个(或以上)。第一回收口15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底部,与第一回收油管40相接,第一壳体11内积聚的油液在重力下通过第一回收口15流入第一回收油管40。

具体地,在一级滤油器10上,第一散热管12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壳体1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并贯穿侧壁,使第一散热管12的内部通道与外部空气相连通,形成空气通过并与油雾进行热交换的散热通道。第一散热管12与外部空气连通设置,使其形成风冷管,通过空气的流通对油雾进行冷却,使油雾冷凝为油液进行回收。

优选地,第一散热管12端部贯穿的侧壁与第一进气口14所在侧壁为第一壳体11的不同侧壁。

进一步地,一级滤油器10还包括至少一个竖向设置在第一壳体11内的第一隔流板16。第一隔流板16的顶部连接第一壳体11的内顶面,底部间隔第一壳体11的内底部,使得第一隔流板16悬空在第一壳体11内。第一隔流板16将第一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分成至少两个通过底部相连通的冷却空间。多个第一散热管12分布在所有冷却空间内。

在第一壳体11内的冷却空间中,第一进气口14与其相邻的冷却空间相连通,与第一进气口14相远离的另一冷却空间与第一排气口13相连通,从而通过第一进气口14进入第一壳体11内的油雾通过相邻的冷却空间后,从底部转向进入与第一排气口13相连通的另一冷却空间,油雾的走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油雾在冷却空间内与第一散热管12中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为油液后滴落到第一壳体11的内底面上,未被冷凝的油雾及气体往上通过第一排气口13进入连接管道30,以输送至二级滤油器20。

优选地,第一壳体11的底部呈锥形或倒梯形,使得第一壳体11的内底面形成有导向斜面,将滴落在上面的油液引流至第一回收口15。

一级滤油器1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进气口14处的第一滤网(未图示),将进入第一壳体11的油雾进行过滤,其中的油液阻挡在第一滤网。

结合图1、4,二级滤油器20包括密闭的第二壳体21、多个相间隔并横向排布在第二壳体21内的第二散热管22。

第二壳体21上设有第二进气口23、第二回收口24和第二排气口25。第二进气口23和第二回收口24均设置在第二壳体21的底部;第二进气口23与连接管道30相接,油雾通过连接管道30和第二进气口23进入第二壳体21;第二回收口24与第二进气口23相间隔,如分布在第二壳体21的底部两端,该第二回收口24与第二回收油管50相接,第二壳体21内积聚的油液通过第二回收口24排至第二回收油管50。第二排气口25设置在第二壳体21的至少一侧壁的上端,用于油雾冷却后从其中分离出来的气体排出。

第二排气口25上方设有挡板26,挡板26相对第二排气口25向下倾斜延伸,其与第二排气口25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α<90°,可以优选45°等。挡板26对第二排气口25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还可以引导排出气体的流向。

具体地,第二散热管22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壳体21的相对两个侧壁上并贯穿侧壁,使第二散热管22的内部通道与外部空气相连通,形成空气通过并与油雾进行热交换的散热通道。第二散热管22与外部空气连通设置,使其形成风冷管,通过空气的流通对油雾进行冷却,使油雾冷凝为油液进行回收。

优选地,第二散热管22端部贯穿的侧壁与第二排气口25所在侧壁为第二壳体21的不同侧壁。

进一步地,二级滤油器20还包括多个竖向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的第二隔流板27。多个第二隔流板27交错连接第二壳体21的内顶部和内底面,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二隔流板27,一个第二隔流板27的顶部连接第二壳体21的内顶面,底部间隔第二壳体21的内底部;另一第二隔流板27的底部连接在第二壳体21的内底面上,顶部间隔第二壳体21的内顶面。

多个第二隔流板27的交错设置,在第二壳体21内形成一个沿多个第二隔流板27依次弯折转向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的一端连通第二进气口23,另一端连通第二排气口25。二级滤油器20内通过第二散热管22和第二隔流板27的设置,使该二级滤油器20具有堵火器的功能,可代替室外堵火器。

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1内设有位于冷却流道和第二进气口23之间的导板28。导板28的第一端于第二进气口23的边缘(靠近第二回收口24的一侧边缘),与第二壳体21的底板相接,也可作为第二壳体21的底板部分;导板28相对的第二端相对第二进气口23向第二壳体21内上方倾斜延伸。冷却流道通过导板28第二端与第二壳体2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连通第二进气口23。导板28与第二进气口23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90°。

油雾通过第二进气口23进入第二壳体21内,通过导板28第二端与第二壳体2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隔进入冷却流道;沿着冷却流道的走向交错地从一第二隔流板27底部与第二壳体21内底面之间的间隔通过往上流动,再从相邻另一第二隔流板27的顶部与第二壳体21的内顶面之间的间隔通过,以此通过所有第二隔流板27,最终到达第二排气口25,流动方向如图4中箭头所示。油雾在冷却流道流动过程中,与第二散热管22中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分离成油液和气体,油液滴落至第二壳体21的内底面(底板)上,沿着内底面流向第二回收口24。

第二回收口24设置在与导板28相接的底板上,靠近第二排气口25;滴落至导板28上的油液沿着导板28和底板流向第二回收口24。进一步地,第二回收口24周围连接的底板设有导向斜面,将滴落在上面的油液引流至第二回收口24。

二级滤油器20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排气口25处的第二滤网(未图示),将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缸头过滤系统,一级滤油器10位于室内,二级滤油器20位于室外,连接管道30的长度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设置。工作时,柴油机缸头1排出的油雾依次通过一级滤油器10和二级滤油器20的冷却,冷凝形成的油液排至回收箱,最后分离出来的气体再通过二级滤油器20的第二排气口25向外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