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门杆带锥度的发动机气门座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6816发布日期:2021-01-15 11:5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门杆带锥度的发动机气门座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门杆带锥度的发动机气门座圈。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发动机最基本的原理是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的燃烧,使得气体膨胀后推动活塞作功,从而转变为汽车驱动所需的机械能。发动机的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而服务的,其中就包括安装在气缸盖上的气门座圈。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气门座圈具有密封气门和传递气门热量的作用,气门座圈安装结构设计会影响整个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气门杆会对气门座圈进行反复撞击,使得气门座圈会向外圈挤压气缸盖,使得气缸盖容易损坏,从而导致气缸盖与气门座圈连接不稳定,使得气门杆处漏气,导致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性降低,从而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门杆带锥度的发动机气门座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气门杆会对气门座圈进行反复撞击,使得气门座圈会向外圈挤压气缸盖,使得气缸盖容易损坏,从而导致气缸盖与气门座圈连接不稳定,使得气门杆处漏气,导致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性降低,从而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门杆带锥度的发动机气门座圈,包括气缸盖,所述气缸盖的上端开凿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气门座和气门杆,所述气门座和气门杆之间固定,所述气门座的表面下侧设有下锥形面,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嵌设有气门座圈主体,所述气门座圈主体由上承接座圈和下连接座圈紧贴固定而成,所述上承接座圈的上端内侧设有与下锥形面相匹配的上锥形面,所述下连接座圈的下端为上倾斜面和上横向面构成,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有承接钢套,所述承接钢套位于下连接座圈的下侧,所述承接钢套的上端设有与上倾斜面和上横向面相契合的下倾斜面和下横向面。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气门杆会对气门座圈进行反复撞击,使得气门座圈会向外圈挤压气缸盖,使得气缸盖容易损坏,从而导致气缸盖与气门座圈连接不稳定,使得气门杆处漏气,导致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性降低,从而影响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下锥形面与上锥形面相契合,所述下锥形面和上锥形面的倾斜角度均为14°-20°。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承接钢套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相贴合,所述承接钢套的硬度大于气缸盖的硬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8°-1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下连接座圈抵靠在承接钢套的上端,所述上倾斜面与下倾斜面接触时上横向面和下横向面相贴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上承接座圈位于安装孔内,且上承接座圈的上表面低于气缸盖的上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当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通过气门座对气门座圈主体进行反复撞击,此时气门座向下时,使得下锥形面与上锥形面契合相抵触,使得气门座圈主体受到气门座冲撞力度向下和向安装孔的内壁挤压,由于气门座圈主体下侧设有的承接钢套,且承接钢套与下连接座圈相贴紧,使得气门座圈主体受到的大部分压力通过下连接座圈传递至承接钢套上,由于承接钢套的硬度大于气缸盖的硬度,使得承接钢套代替气缸盖承受大部分冲撞力,使得安装孔的内壁与气门座圈主体的连接处不易损坏及变形,从而使的本装置不易漏气,从而导致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性良好,使得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更稳定。

2、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有的上倾斜面、下倾斜面、上横向面和下横向面,使得下连接座圈在挤压时作用力不是直接向下,而是通过倾斜角度慢慢向内圈卸力,通过上横向面和下横向面的相贴紧,使得下连接座圈不易脱落,使得气门座圈主体更稳定。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门杆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气缸盖;2-安装孔;3-气门座;31-下锥形面;4-气门杆;5-气门座圈主体;51-上承接座圈;52-下连接座圈;53-上倾斜面;54-上横向面;55-上锥形面;6-承接钢套,61-下倾斜面。62-下横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门杆带锥度的发动机气门座圈,包括气缸盖1,气缸盖1的上端开凿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设有气门座3和气门杆4,气门座3和气门杆4之间固定,气门座3的表面下侧设有下锥形面31,安装孔2的内壁嵌设有气门座圈主体5,气门座圈主体5由上承接座圈51和下连接座圈52紧贴固定而成,上承接座圈51的上端内侧设有与下锥形面31相匹配的上锥形面55,下连接座圈52的下端为上倾斜面53和上横向面54构成,安装孔2的内壁设有承接钢套6,承接钢套6位于下连接座圈52的下侧,承接钢套6的上端设有与上倾斜面53和上横向面54相契合的下倾斜面61和下横向面62。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气缸盖1起到将气缸封死,使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的作用,当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4通过气门座3对气门座圈主体5进行反复撞击,通过设置有的下锥形面31和上锥形面55相契合,使得安装孔2内密封性更高,当气门座3向下时,使得下锥形面31与上锥形面55契合相抵触,使得气门座圈主体5受到气门座3冲撞力度向下和向安装孔2的内壁挤压,由于气门座圈主体5下侧设有的承接钢套6,承接钢套6起到支撑上承接座圈51和下连接座圈52的作用,且承接钢套6与下连接座圈52相贴紧,通过设置有的上倾斜面53、下倾斜面61、上横向面54和下横向面62,使得下连接座圈52在挤压时作用力不是直接向下,而是通过倾斜角度慢慢向内圈卸力,通过上横向面54和下横向面62的相贴紧,使得下连接座圈52不易脱落,使得气门座圈主体5更稳定,使得气门座圈主体5受到的大部分压力通过下连接座圈52传递至承接钢套6上,通过承接钢套6的硬度大于气缸盖1的硬度,使得承接钢套6代替气缸盖1承受大部分冲撞力,使得安装孔2的内壁与气门座圈主体5的连接处不易损坏及变形,从而使的本装置不易漏气,从而导致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性良好,使得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更稳定。

具体的请参阅图1,下锥形面31与上锥形面55相契合,下锥形面31和上锥形面55的倾斜角度均为14°-20°。

本实施例中:下锥形面31和上锥形面55的倾斜角度均为16°,使得下锥形面31和上锥形面55连接更紧密,密封性更高。

具体的,承接钢套6的外壁与安装孔2的内壁之间相贴合,承接钢套6的硬度大于气缸盖1的硬度(图中未出示)。

本实施例中:本装置通过承接钢套6的外壁与安装孔2的内壁之间相贴合,承接钢套6的硬度大于气缸盖1的硬度的设置,使得下连接座圈52挤压承接钢套6时不易损坏。

具体的请参阅图2,上倾斜面53和下倾斜面61的倾斜角度为8°-14°。

本实施例中:上倾斜面53和下倾斜面61的倾斜角度为13°,使得下连接座圈52挤压承接钢套6时,不易损坏承接钢套6,使得承接钢套6的使用寿命更长。

具体的请参阅图1,下连接座圈52抵靠在承接钢套6的上端,上倾斜面53与下倾斜面61接触时上横向面54和下横向面62相贴紧。

本实施例中:使得气门座圈主体5受到气门座3的冲撞时,不易将气门座圈主体5和安装孔2内壁的接触面不易变形。

具体的请参阅图1,上承接座圈51位于安装孔2内,且上承接座圈51的上表面低于气缸盖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使得气门座圈主体5受到冲撞压力时,其作用力都分散在安装孔2内壁和承接钢套6上,不易挤出安装孔2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发动机工作时,气门杆4通过气门座3对气门座圈主体5进行反复撞击,此时气门座3向下时,使得下锥形面31与上锥形面55契合相抵触,使得气门座圈主体5受到气门座3冲撞力度向下和向安装孔2的内壁挤压,由于气门座圈主体5下侧设有的承接钢套6,且承接钢套6与下连接座圈52相贴紧,使得气门座圈主体5受到的大部分压力通过下连接座圈52传递至承接钢套6上,使得承接钢套6代替气缸盖1承受大部分冲撞力,此时上倾斜面53与下倾斜面61贴紧,上横向面54与下横向面62贴紧,使得下连接座圈52在挤压时作用力不是直接向下,而是通过倾斜角度慢慢向内圈卸力,使得安装孔2的内壁与气门座圈主体5的连接处不易损坏及变形,从而使得本装置不易漏气,从而导致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性良好,使得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更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