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7575发布日期:2021-03-09 20:1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复合式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2.高增压、大排量的发动机由于进气量大,温度高,往往需要较好的散热器。因为高温气体对发动机的影响主要在两点:一是空气体积大了,相当于发动机吸进的空气又变少了;二是高温空气对于发动机燃烧特别不利,功率会减少、排放会变坏。在相同的燃烧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上升10℃,发动机功率就会下降大约3%~5%,上述两点导致增加的功率会被空气温度过高而抵消。
3.此外,发动机的冷却必须适度,如果冷却过度,将使传热损失增加,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变差,此外还会引起下述不良后果:燃油蒸发雾化不良,燃烧恶化;低温下机油粘度增大,使摩擦损失增大;温度过低还会使气缸的腐蚀磨损加剧。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发动机输出的有效功率下降,经济性变坏,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散热器。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复合式散热器,包括中冷器和组合式冷却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组合式冷却器螺栓连接;所述中冷器开设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中冷器的长度小于所述组合式冷却器的长度;
7.所述组合式冷却器包括水冷却器和油冷却器;所述水冷却器和所述油冷却器并排设置;所述水冷却器的上部开设补水口和进水口,所述水冷却器的下部开设出水口;所述水冷却器之上安装副水箱;所述副水箱开设加水口和接水管口;所述接水管口通过补水管道和所述补水口连通;所述油冷却器一侧的上部开设进油口,所述油冷却器的另一侧的下部开设出油口。
8.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中冷器的宽度和所述组合式冷却器的宽度相同,或者,所述中冷器的宽度小于所述组合式冷却器的宽度。
9.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组合式冷却器的一侧安装防尘网,所述组合式冷却器的另一侧安装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开设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安装网罩。
10.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防尘网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网罩的形状为圆形。
11.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中冷器的两侧分别和所述油冷却器的一侧与所述水冷却器的一侧螺栓连接。
12.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中冷器包括中冷左封头、气冷芯体和中冷右封头;所述中冷左封头和所述中冷右封头分别安装在所述气冷芯体的两侧;所述进气口和所述中冷右封头连通;所述出气口和所述中冷左封头连通。
13.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水冷却器包括水冷上封头、水冷芯体、水冷下封头和
第一底板;水冷上封头和水冷下封头分别安装在所述水冷芯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底板固定在所述水冷下封头之下;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水冷上封头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水冷下封头连通。
14.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为:所述油冷却器包括油冷上封头、油冷芯体、油冷下封头和第二底板;油冷上封头和油冷下封头分别安装在所述油冷芯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底板固定在所述油冷下封头之下;所述进油口和所述油冷上封头连通;所述出油口和所述油冷下封头连通。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冷却水、润滑机油、压缩空气三种对象进行冷却。液压油从进油口进入,经过油冷却器冷却后从出油口流出,形成液压油冷却部分。发动机冷却循环水从进水口进入,经过水冷芯体的冷却后从出水口流出,形成水冷却部分,同时,副水箱可向水冷却器补给冷却介质。当空气进入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高温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经过气冷芯体冷却后从出气口流出,再进入发动机中。
17.2、本实用新型减少发动机燃料消耗,提高对海拔高度的适应性,在高海拔地区,采用中冷可使用更高压比的压气机,这使发动机得到更大功率,提高了汽车的适应性,改善增压器匹配和适应性。
18.3、本实用新型可以自主添加冷却介质,使散热器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23.图5为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组合式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组合式冷却器的主视图。
26.图中:100、中冷器;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中冷左封头; 104、气冷芯体;105、中冷右封头;200、水冷却器;201、补水口;202、进水口;203、出水口;204、水冷上封头;205、水冷芯体;206、水冷下封头;207、第一底板;300、油冷却器;301、进油口;302、出油口;303、油冷上封头;304、油冷芯体;305、油冷下封头;306、第二底板;400、副水箱;401、加水口;402、接水管口;501、防尘网;502、导风罩;503、网罩。
具体实施方式
27.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
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结合图1~图4,一种复合式散热器,包括中冷器100和组合式冷却器。中冷器100和组合式冷却器螺栓连接。中冷器100开设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中冷器100的长度小于组合式冷却器的长度。中冷器100的宽度和组合式冷却器的宽度相同,或者,中冷器100的宽度小于组合式冷却器的宽度。
30.中冷器100的两侧分别和油冷却器300的一侧与水冷却器200的一侧螺栓连接。
31.图5为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中冷器100包括中冷左封头103、气冷芯体 104和中冷右封头105。中冷左封头103和中冷右封头105分别安装在气冷芯体104的两侧。进气口101和中冷右封头连通。出气口102和中冷左封头连通。
32.组合式冷却器的一侧安装防尘网501,组合式冷却器的另一侧安装导风罩 502。导风罩502开设通风口。通风口处安装网罩503。
33.组合式冷却器包括水冷却器200和油冷却器300。水冷却器200和油冷却器300并排设置。水冷却器200的上部开设补水口201和进水口202,水冷却器200的下部开设出水口203。水冷却器200之上安装副水箱400。副水箱 400开设加水口401和接水管口402。发动机冷却系统中若缺少冷却液,则会影响发动机散热效果,造成发动机高温。对此,冷却液的液位低时可及时通过加水口补充冷却液。接水管口402通过补水管道和补水口201连通。油冷却器300一侧的上部开设进油口301,油冷却器300的另一侧的下部开设出油口 302。
34.图6为组合式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组合式冷却器的主视图。结合图6和图7,水冷却器200包括水冷上封头204、水冷芯体205、水冷下封头 206和第一底板207。水冷上封头204和水冷下封头206分别安装在水冷芯体 205的两侧。第一底板207固定在水冷下封头206之下。进水口202和水冷上封头204连通。出水口203和水冷下封头206连通。
35.油冷却器300包括油冷上封头303、油冷芯体304、油冷下封头305和第二底板306。油冷上封头303和油冷下封头305分别安装在油冷芯体304的两侧。第二底板306固定在油冷下封头305之下。进油口301和油冷上封头 303连通。出油口302和油冷下封头305连通。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37.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对冷却水、润滑机油、压缩空气三种对象进行冷却。
38.液压油从进油口301进入,经过油冷却器300冷却后从出油口302流出,形成液压油冷却部分。发动机冷却循环水从进水口202进入,经过水冷芯体 205的冷却后从出水口203流出,形成水冷却部分,同时,副水箱400可向水冷却器200补给冷却介质。当空气进入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高温空气从进气口101进入,经过气冷芯体104冷却后从出气口102流出,再进入发动机中。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5%。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