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油底壳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7798发布日期:2021-04-21 00:4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的油底壳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和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发动机缸体上的悬置通过悬置支架安装在缸体上,油底壳安装在缸体上,油底壳仍是按照密封曲轴箱以及储存机油的功能进行设计,导致油底壳的功能单一,发动机的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的油底壳,功能更加多样化,使得发动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发动机的油底壳,所述发动机包括油底壳、缸体和悬置,所述油底壳设在所述缸体上,所述油底壳的外侧设有悬置固定部,所述悬置通过所述悬置固定部安装在所述油底壳上。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通过在油底壳的外侧设有悬置固定部,可以将悬置固定安装在油底壳上,可以省去相关技术中的悬置支架,减少零部件数量,结构布置更加紧凑,也使得油底壳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置固定部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悬置固定部在所述油底壳的外侧壁上间隔开布置。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示例,所述油底壳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油底壳的顶部形成为顶法兰面,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悬置固定部之间,所述第二筋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筋段和所述顶法兰面之间。
8.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悬置固定部上均设有第二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包括多个辐射筋条,每个所述辐射筋条分别由所述悬置固定部延伸至所述顶法兰面。
9.进一步地,所述多个辐射筋条包括三条辐射筋条,所述三条辐射筋条共同形成为三角形加强结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油底壳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由所述悬置固定部向下延伸至邻近所述油底壳外底壁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示例,所述油底壳的内侧设有第四加强筋,且所述第四加强筋连接在所述油底壳的内侧壁和内底壁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在所述油底壳的侧壁内外方向上对应布置,所述第三加强筋和所述第四加强筋均形成为垂直于所述油底壳的侧壁的三角形加强筋。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所述顶法兰面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安装孔在所述顶法兰面的周向上间隔开布置。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动机的油底壳。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在油底壳的外侧设有悬置固定部,可以将悬置固定安装在油底壳上,可以省去相关技术中的悬置支架,减少零部件数量,结构布置更加紧凑,也使得油底壳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侧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俯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仰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的剖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油底壳10、悬置固定部11、第一加强筋12、第一筋段121、第二筋段122、顶法兰面13、第二加强筋14、第三加强筋15、第四加强筋16、安装孔17。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下面将参考图1

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10,发动机包括油底壳10、缸体(未示出)和悬置(未示出)。具体地,油底壳10设在缸体上,油底壳10的外侧设有悬置固定部11,悬置通过悬置固定部11安装在油底壳10上。
27.可以理解的是,在相关技术中,悬置通过悬置支架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油底壳也固定安装在发动机的缸体上,使得发动机上的零部件数量较多,结构布置不够紧凑。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10,通过在油底壳10上设置悬置固定部11,将悬置固定安装在油底壳10上,不仅省去了悬置支架的零部件,在油底壳10上集成安装悬置,使得油底壳10的功能进一步多样化,还可以使得发动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2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油底壳10,通过在油底壳10的外侧设有悬置固定部11,可以将悬置固定安装在油底壳10上,可以省去相关技术中的悬置支架,减少零部件数量,结构布置更加紧凑,也使得油底壳10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悬置固定部11包括多个,多个悬置固定部11在油底壳10的外侧壁上间隔开布置,进一步提升悬置和油底壳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如图1和图2所示,在油底壳10的外侧壁上设有三个悬置固定部11。
30.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示例,油底壳10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2,通过第一加强筋12可以加强油底壳10侧壁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连接刚度和受力均匀。
31.进一步地,油底壳10的顶部形成为顶法兰面13,第一加强筋12包括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第一筋段121连接在相邻两个悬置固定部11之间,第二筋段122连接在第一筋段121和顶法兰面13之间。可以看出,第一加强筋12将多个悬置固定部11相连,也将悬置固定部11和顶法兰面13相连,既可以提高整体结构刚度,也能有利于受力传递。
32.进一步地,每个悬置固定部11上均设有第二加强筋14,每个第二加强筋14包括多个辐射筋条,每个辐射筋条分别由悬置固定部11延伸至顶法兰面13。第二加强筋14连接油底壳10的悬置固定部11与油底壳10的顶法兰面13,进一步提高了连接刚度和连接作用力的分布。
33.进一步地,多个辐射筋条包括三条辐射筋条,三条辐射筋条共同形成为三角形加强结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提高结构刚度,减少受力变形风险。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油底壳10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加强筋15,第三加强筋15由悬置固定部11向下延伸至邻近油底壳10外底壁处,进一步提升了油底壳10的结构强度。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可选示例,油底壳10的内侧设有第四加强筋16,且第四加强筋16连接在油底壳10的内侧壁和内底壁之间,进一步提升了油底壳10的结构强度。
36.进一步地,第三加强筋15和第四加强筋16在油底壳10的侧壁内外方向上对应布置,第三加强筋15和第四加强筋16均形成为垂直于油底壳10的侧壁的三角形加强筋。提高了悬置固定部11和油底壳10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减少油底壳10的悬置固定部11受力对油底壳10的影响。
37.如图5所示,第三加强筋15和第四加强筋16共同作用将油底壳10的悬置固定部11的受力均匀地分布至油底壳10上,同时第三加强筋15和第四加强筋16组成一个大致呈平行四边形的结构,起到提高油底壳10的悬置固定部11与油底壳10的连接作用,保证油底壳10可以满足应力要求和振动要求。
38.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在顶法兰面13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7,多个安装孔17在顶法兰面13的周向上间隔开布置,通过多个安装孔17实现油底壳10和油壳盖体之间的连接。
39.同时,第一加强筋12与油底壳10形成一个围绕油底壳10的安装孔17的桶形,增强结构刚度的同时有利于油底壳10安装压紧力的传递。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10,将悬置固定部11集成在油底壳10上,利用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4、第三加强筋15和第四加强筋16将悬置固定部11与油底壳10的顶法兰面13连成一体,有利于受力传递及提升整体结构刚度。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4、第三加强筋15和第四加强筋16的布置,将悬置固定部11与第二加强筋14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提高了结构强度,减少因振动及受力而导致的变形。
41.在油底壳10内侧利用第四加强筋16,在油底壳10外侧利用第三加强筋15,既可以加强结构刚度,也能提高连接强度,同时第三加强筋15和第四加强筋16的三角形加强筋与悬置固定部11共同形成大致呈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提高了悬置固定部11与油底壳10的连接强度。通过不同形状的加强筋的相互配合,使油底壳10可以满足集成悬置固定部11的要求。
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底壳10,将悬置固定部11集成在油底壳10外侧壁,并且在油底壳10上有针对性地合理布置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提升油底壳10的刚度和强度;利用加
强筋的布置和加强筋之间的配合,既能提高悬置固定部11与油底壳10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提高油底壳10的结构刚度,使油底壳10可以满足受力和振动的需求。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的油底壳10。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在油底壳10的外侧设有悬置固定部11,可以将悬置固定安装在油底壳10上,可以省去相关技术中的悬置支架,减少零部件数量,结构布置更加紧凑,也使得油底壳10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