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洗涤设备蒸汽冷凝热水进行发电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9359发布日期:2021-06-25 16:2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收洗涤设备蒸汽冷凝热水进行发电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回收利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回收洗涤设备蒸汽冷凝热水进行发电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医院、酒店、工厂等数量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医院病服、酒店布草、工厂制服等的大量洗涤需求,大型洗涤工厂应运而生,因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行业企业群。目前大型洗涤企业的洗涤设备均需要低压饱和蒸汽参与工艺流程,蒸汽在经过上述洗涤设备之后,一部分冷凝成热水,一部分以闪蒸汽形式排放。

在实际应用中,洗涤设备的冷凝热水,要么企业没有回收,直接排放掉;要么企业采取了一些效率较低的回收手段。例如,将冷凝热水回收后,与冷水混合成50℃-60℃的热水,用于洗衣设备用水或生活用水。这种回收方式仅能回收一部分余热,回收效率低下。为此,如何对洗涤设备产生的冷凝热水进行高效回收,是当前的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洗涤设备蒸汽冷凝热水进行发电的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洗涤设备的冷凝热水回收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回收洗涤设备蒸汽冷凝热水进行发电的系统,包括锅炉和洗涤设备,所述锅炉通过饱和蒸汽输送管道连接于所述洗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密闭承压罐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所述密闭承压罐至少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连接于所述第二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阀门和膨胀节,所述第一阀门和膨胀节依次连接于所述增压泵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连接于所述膨胀节与所述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连接于所述第二阀门与所述膨胀节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连接于所述增压泵与所述密闭承压罐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上至少连接有回收蒸汽冷凝热水的支管,所述支管上连接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一管路分别连接于各洗涤设备上的所述支管,并连通于所述密闭承压罐的第一开口。

优选地,所述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上还连接有一蒸汽冷凝热水旁通管,所述蒸汽冷凝热水旁通管上连接有第五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连接有第六阀门。

优选地,所述洗涤设备包括烘干机、烫平机、干衣龙中的至少一种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洗涤设备输出的冷凝热水及闪蒸汽经密闭的第一管路回收至密闭承压罐中,然后再经第二管路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通过能量转换来输出电力,以此实现对冷凝热水的高效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的原理示意图四。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4,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收洗涤设备蒸汽冷凝热水进行发电的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所示回收洗涤设备蒸汽冷凝热水进行发电的系统具体包括:锅炉101、洗涤设备102、密闭承压罐103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104,其中,所述锅炉101通过饱和蒸汽输送管道105连接于所述洗涤设备102,所述洗涤设备102上包括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密闭承压罐103上至少包括第一进水口1031和第一出水口1032,所述密闭承压罐103的所述第一进水口1031通过第一管路106连接于洗涤设备102的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来实现连通,密闭承压罐103的第一出水口1032通过第二管路107连通于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104。

上述系统通过对洗涤设备输出的冷凝热水及闪蒸汽经密闭的第一管路回收至密闭承压罐中,承压罐目的是防止闪蒸汽泄漏,尽可能最大限度回收热量,然后再经第二管路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通过能量转换来输出电力,以此实现对冷凝热水的高效回收利用。

进一步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104在利用密闭承压罐103输送的闪蒸汽进行发电以后,还可以得到70℃左右的热水,该热水还可以被用于给锅炉加水,实现二次利用。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图1所示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104还可以通过第三管路(未予示出)连接于所述锅炉101,用于将发电后产生的热水输送给锅炉101进行加水。

为了实现对洗涤设备上输出蒸汽冷凝热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可以在具体实施中对第二管路107做进一步的设置与改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上述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二管路107上,还可以包括增压泵108,所述增压泵108连接于所述第二管路107上。通过该增压泵108,可以进一步保证向吸收式制冷热泵104输送蒸汽冷凝热水的压力。这里增压泵108可以的作用是实现对热水进行输送至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结合图3所示,在上述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二管路107上,还可以包括:第一阀门109和膨胀节110,所述第一阀门109和膨胀节110依次连接于所述增压泵108与所述吸收式制冷热泵104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10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结合图3所示,在上述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二管路107上,还可以包括第二阀门111,所述第二阀门111连接于所述膨胀节110与所述吸收式制冷热泵104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10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结合图3所示,在上述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二管路107上,还可以包括压力表112,所述压力表112连接于所述第二阀门111与所述膨胀节110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10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结合图3所示,在上述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二管路107上,还包括第三阀门113,所述第三阀门113连接于所述增压泵108与所述密闭承压罐103之间的所述第二管路107上,所述第二管路107连接在所述密闭承压罐103的第一出水口1032上。

此外,为了实现对洗涤设备上输出蒸汽冷凝热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同样可以在具体实施中对第一管路106做进一步的设置与改进。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洗涤设备102可以为多种设备,且对于洗涤设备102的数量也没有限制。例如,洗涤设备102可以为烘干机、烫平机、干衣龙中的至少一种设备,或者其他任何可以输出蒸汽冷凝热水的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继续以上述示例中洗涤设备102可以为烘干机、烫平机、干衣龙中的至少一种设备为例,假设洗涤设备102包括烘干机、烫平机、干衣龙三种设备,其中,每种洗涤设备上均至少包括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1021,即用于排出蒸汽冷凝热水,在各个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1021上至少连接有一蒸汽冷凝热水支管114,所述蒸汽冷凝热水支管114上连接有第四阀门115,所述第一管路106通过与所述蒸汽冷凝热水支管114连接来实现各所述洗涤设备102(即包括烘干机、烫平机、干衣龙)与所述密闭承压罐103之间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结合图4所示,所述洗涤设备102的蒸汽冷凝热水输出口1021上还连接有一蒸汽冷凝热水旁通管116,所述蒸汽冷凝热水旁通管116上连接有第五阀门117。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结合图4所示,在上述用于洗涤设备的蒸汽冷凝热水回收利用系统的第一管路106上,所述第一管路106上还连接有第六阀门118。

应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各种设备,例如密闭承压罐103、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机组104和锅炉101等都是现有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设备可能存在型号或者不同厂商制造的差异,但是实现上述方案中各管路的接口的原理都是一样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于这些现有设备的管路连接属于技术常识,故这里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