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96374发布日期:2021-06-18 16:0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海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单桩基础,单桩基础内海水、海泥及硫酸盐还原菌等在厌氧环境和适宜温度下产生硫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甲硫醇气体和其它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吸入微量后会对塔筒维护工人的中枢神经产生影响,高浓度时甚至会致死,同时对其它设备有腐蚀性,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现有的通风系统依靠风机和通风管连通,形成进出风路径,但整体性能不稳定,容易受海水涨潮影响,排毒效率低,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包括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平台上的风机、吸风管组件和出风管,风机整体设置两个吸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吸风管组件包括第一吸风管、第二吸风管,第一吸风管一端与风机其中一个吸风口相连,另一端穿过基础平台用于抽取基础平台下的有毒气体且开设有多个通孔;第二吸风管一端与风机另一个吸风口相连,另一端置于基础平台上用于吸取泄漏至基础平台上的少量有毒气体;出风管一端与风机出风口相连,另一端穿出塔筒t。

具体的,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进风管,进风管的一端穿出塔筒,另一端伸入基础平台下,进风管和出风管伸出塔筒的一端端口相距一定的距离且朝向不同,进风管和第一吸风管伸入基础平台的一端分别贴近两侧塔筒内壁。

具体的,出风管4的出口朝下,进风管5的进口水平,两者进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

具体的,出风管由第一柔性管和第一刚性管组成,第一柔性管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刚性管相连,第一刚性管的另一端伸出塔筒。

具体的,所述实用新型还包括与风机电性连接的定时器。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风机连接的止回阀。

具体的,进风管由第二柔性管和第二刚性管连接而成,第二柔性管两端分别连接了伸入基础平台下的第二刚性管和伸出塔筒的第二刚性管。

具体的,所述第一柔性管一侧固定有上下拉紧的钢丝绳。

具体的,所述第二柔性管一侧固定有上下拉紧的钢丝绳。

具体的,所述进风管中所有横向设置的管道均固定在入口平台下表面的钢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通风系统,其有益效果是:

1、通过风机和管道的设置使塔筒内外形成空气环路,把有毒气体排出塔筒,不受海水涨潮影响。

2、管道的进出风口相隔距离较远,提高排毒效率,通风效果好。

3、运用定时器控制风机的运行,节省成本,稳定性高。

4、整个通风系统安装方便,管道连接简单,风阻小,用料少,日常维护部件较少,不增加运维成本,不干涉塔筒内其他设备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安装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风管和出风管与塔筒壁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1、风机;2、第一吸风管;21、通孔;3、第二吸风管;4、出风管;41、第一柔性管;42、第一刚性管;43、钢丝绳;5、进风管;51、第二柔性管;52、第二刚性管;6、支架;7、定时器;8、钢丝绳;y、基础平台;t、塔筒;z、隔板;w、入口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附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用通风系统,包括安装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平台y上的风机1、吸风管组件和出风管4。

所述风机1采用离心风机,通过风机支撑固定在基础平台上表面且自带外部接线盒,所述风机1外壳和风机支撑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风机支撑与风机1外壳焊接在一起;风机1整体设置两个吸风口和一个出风口,吸风管组件包括第一吸风管2、第二吸风管3,第一吸风管2一端与风机1其中一个吸风口相连,另一端穿过基础平台y用于抽取基础平台y下的有毒气体,且为防止海上涨潮吸入海水,第一吸风管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21;第二吸风管3一端与风机1另一个吸风口相连,另一端置于基础平台y上用于吸取泄漏至基础平台y上的少量有毒气体;出风管4一端与风机1出风口相连,另一端通过隔板z穿出塔筒t,隔板z靠近入口平台w。

具体的,风机1的两个进风口可以设置成相同内径,也可以设置成不同内径,根据基础平台y上下所需通风量确定管径。

进一步的,为了使基础平台y下内部空间压力保持不变,同时也是为了引入无毒空气,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进风管5以使外部新鲜空气进入到基础平台y下,形成空气环路。

具体的,进风管5的一端通过隔板z穿出塔筒t,另一端伸入基础平台t下,进风管5和出风管4伸出塔筒t的一端端口相距一定的距离且朝向不同,以避免排出的有毒气体重新被吸入基础平台y下;进风管5和第一吸风管2伸入基础平台y的一端分别贴近两侧塔筒t内壁,且伸入基础平台y的长度不同以保证进风不会被直接吸入风机1中,起到充分的通风效果。

具体的,因产生的有毒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出风管4的出口朝下,进风管5的进口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进风管5的出口与第一吸风管2的进口中心距大于2.5米。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密封性和便于组装,出风管4由第一柔性管41和第一刚性管42组成,第一柔性管41一端与风机1的出风口相连,另一端通过卡箍与第一刚性管42相连,第一刚性管42的另一端伸出塔筒t。第一柔性管41为波纹软管,由内嵌式钢丝或铜丝的波纹状管道制成,第一刚性管42为硬质管道,采用金属不锈钢管或硬质塑料管道制作而成。

同样,第一吸风管2为硬质管道,第二吸风管3为波纹软管。

类似的,进风管5由第二柔性管51和第二刚性管52连接而成,第二柔性管51两端分别连接了伸入基础平台y下的第二刚性管51和伸出塔筒t的第二刚性管52。

风机1启动后,塔筒t内的有毒气体随吸风管组件进入风机1然后通过出风管4排出塔筒t外,塔筒t内风压降低,塔筒t外空气通过进风管5被压入塔筒t内,形成空气环路,且塔筒t内的管路进出风口和塔筒t外的管路进出风口都相距较远,通风效果好,同时第一吸风管2上通孔21的设计避免了海水涨潮时海水被吸入风机1内造成风机1的损害,提高了本实用新型所述通风系统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中,各管道水平或竖直设置,风阻小,上述进风管5中所有的横向设置的管道(硬质管道)通过支架6固定在入口平台w下表面的钢梁上,既能防止管道与塔筒t内的各部件发生干涉,又可以尽量防止管道发生弯折,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柔性管41和第二柔性管51一侧固定有上下拉紧的钢丝绳8,以防止第一柔性管41和第二柔性管51在系统运行时摆动。

另外,所述实用新型还包括与风机1电性连接的定时器7,定时器7可以根据塔筒t检修间隔时间或有毒气体生产的高峰时间设置风机1运行时间,定时灵活,且节省能源并能延长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风机1连接的止回阀,以防止空气倒流,影响通风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漏电保护器,可以进行漏电、过载、过热等保护。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