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7348发布日期:2021-07-16 21:2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动车组,特别是一种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自然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非电气化铁路仍将长期存在并且占据较大比例,内燃动车组在很多国家依然是受欢迎的轨道交通产品。
3.目前,内燃动车组对于柴油机排放废气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带金属波纹管的车下排气管在车体底架处与客室的车上排气管连接,然后通过客室内排烟管道引至车顶烟囱排出。由于车上排气管仅在车顶用法兰固定,在车上排气管的重力影响下,若车上排气管的下端不固定,会在列车运行时由于惯性而使车上排气管下端晃动,从而影响车下排气管与车上排气管的连接可靠性,进而导致异响以及漏气等情况。
4.另外,如图1所示,目前车上排气管a和车下排气管b连接处多采用法兰c固定连接,用于连接法兰c的固定螺栓d设在排气管周围,因而会被排气管直接传热,动车组的长时间运行可能导致固定螺栓d裂纹或者变形,进而存在漏气噪声或者车下排气管脱落的风险,且现有内燃动车组的动力包集成紧凑,造成法兰连接处可操作空间很小,不利于法兰上一圈固定螺栓d的安装操作,当需要拆卸固定螺栓d进行排气管维护时,也会因为动力包重量较大,不可轻易拆卸,造成拆卸固定螺栓d时的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内燃动车组车上排气管与车下排气管连接固定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对能保证车下排气管与车上排气管的连接可靠性,且方便对车上排气管进行维护的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包括车体底架、车上排气管和车下排气管,所述车上排气管的下端穿过所述车体底架一段距离,所述车体底架的下面相对安装两块分设于所述车上排气管两侧的卡板,且两块所述卡板上分别设置c型槽,且两块所述卡板的c型槽相对设置在所述车上排气管的两侧,并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将两块所述卡板连接紧固,使所述车上排气管被两块所述卡板卡设固定。
7.本实用新型利用两块卡板将车上排气管固定在车体底架上,不仅能利用车体底架承重,而且可防止车上排气管在横向发生移动,从而保证了车下排气管与车上排气管的连接可靠性。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两块卡板实现车上排气管的卡设固定,方便后期对车上排气管的维护。
8.为进一步方便对车上排气管的维护,所述车上排气管和车下排气管通过卡箍连接。相对传统采用法兰连接车上排气管和车下排气管而言,本实用新型车上排气管和车下排气管的连接拆卸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且对操作空间要求低。
9.为降低排气管的对外温度,并保护车体底架地板,避免温度聚集与升高,所述车上
排气管和车下排气管的外周设置用隔热材料制作的第一隔热层。
10.同时,所述卡板上设置用隔热材料制作的第二隔热层。
11.为使两块卡板对车上排气管的紧固效果更好,并保护车上排气管,所述卡板的c型槽内设置保护垫板,两块所述卡板的c型槽通过所述保护垫板连接所述车上排气管。
12.为避免保护垫板在车上排气管上滑动,所述保护垫板与所述第一隔热层之间设置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优选带有防滑颗粒的橡胶垫。
13.为方便调节预紧力,防止卡板滑动与失效,两块所述卡板上分别设置固定座,所述可拆卸连接件穿设两块卡板的固定座将两块卡板紧固成一体。所述可拆卸连接件优选采用六角螺栓与锁紧螺母的配合,并可进一步增设套筒以减少可拆卸连接件的变形,尽量避免应力疲劳的发生。
14.为方便卡板的固定,并不影响车底其他设备安装,所述卡板为n型结构,且所述卡板包括一用于卡设所述车上排气管的长端和一用于与所述车体底架连接固定的短端,所述长端与短端之间设置设备安装空间。
15.为避免雨水聚集在卡板上,且方便卡板上、下空气流动,两块所述卡板之间设置间隙。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板将车上排气管的下端在车体底架下面卡设固定,不仅能利用车体底架承受车上排气管重量,而且可防止车上排气管在横向发生移动,从而保证了车下排气管与车上排气管的连接可靠性。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板固定车上排气管,相对传统法兰安装方式,避免了可拆卸连接件(螺栓)与排气管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热量集中,延长可拆卸连接件(螺栓)的使用寿命,使排气管不易发生异响与振动。
19.3)本实用新型用于卡设车上排气管的卡板长端与车体底架地板设置设备安装间隙,不仅保证了车底其他设备的安装空间,而且列车运行时,空气在车上排气管及车下排气管的上下移动,带走车上排气管及车下排气管的热辐射能量,避免热量聚集。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块卡板卡固车上排气管的方式,不仅保证了车上排气管的固定强度,又能灵活调整安装顺序,相对传统法兰安装方式,对空间需求更小,有利于紧凑型动力包排气管的安装,并节省安装时间。
21.5)由于车上排气管在车顶为开放式管道,为避免雨水聚集在卡板上,本实用新型将卡板设置为两块,并在两块卡板之间设置间隙,不仅增大了卡板上下的空气流动,也可用于排水。
22.6)本实用新型在车上排气管及车下排气管的外周设置第一隔热层可以调节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变形量,使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易受到破坏。
23.7)车上排气管长时期运用后由于重力作用会存在积碳需要清理,本实用新型在维护时只需拆卸可拆卸连接件及卡箍就可进行,相对传统法兰安装方式,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且对操作空间要求低。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现有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块卡板安装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纵剖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未视出车下排气管及卡箍)。
29.图中:
30.a、车上排气管;b、车下排气管;c、法兰;d、固定螺栓;e、车体底架;
31.1、车体底架;2、车上排气管;3、车下排气管;4、卡板;5、卡箍;6、可拆卸连接件;7、第一隔热层;8、第二隔热层;9、保护垫板;10、间隙;41、长端;42、短端;43、c型槽;44、固定座;45、螺栓安装孔;46、设备安装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3.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34.如图2-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一实施例包括车体底架1、车上排气管2、车下排气管3。所述车上排气管2的下端穿过所述车体底架1一段距离,所述车体底架1的底面用紧固螺栓相对安装两块卡板4,且两块卡板4分设于所述车上排气管的两侧,并相互配合将所述车上排气管2的下端卡设固定。所述车上排气管2在两块所述卡板4下方通过卡箍5与车下排气管3连接。
35.所述卡板4为n型结构,且所述卡板4包括一用于卡设所述车上排气管2的长端41和一用于与所述车体底架1连接固定的短端42。所述长端41的中部设置c型槽43,两块所述卡板4通过将其c型槽41相对设置而卡设所述车上排气管2。两块卡板4的长端41的末端分别设置固定座44,两块卡板4通过穿设两固定座44的可拆卸连接件6的紧固将车上排气管2的下端卡设固定。所述卡板4的短端42上设置螺栓安装孔45,所述卡板4通过穿设螺栓安装孔45和车体底架1上预留c型槽的紧固螺栓与所述车体底架1连接,并用锁紧螺母固定。所述卡板4的长端41与短端42之间设置设备安装空间46,以方便车体底部其他设备的布置。
36.所述可拆卸连接件6优选采用六角螺栓与锁紧螺母的配合,并可进一步增设套筒以减少可拆卸连接件6的变形,尽量避免应力疲劳的发生。
37.为降低排气管的对外温度,并保护车体底架地板,避免温度聚集与升高,所述车上排气管2和车下排气管3的外周设置用隔热材料制作的第一隔热层7,所述卡板4的下表面开设腰型槽,且所述腰型槽远离车上排气管2设置,并通过所述腰型槽在所述卡板4的下表面设置用隔热材料制作的第二隔热层8。具体的第一、二隔热层7、8的厚度可根据车上、下排气管处理的废气温度进行决定。
38.为使两块卡板4对车上排气管2的紧固效果更好,并保护车上排气管2,所述卡板4
的c型槽43内设置近半圆状保护垫板9,两块所述卡板4的c型槽43通过所述保护垫板9卡设所述车上排气管2。
39.为避免保护垫板9在车上排气管2上滑动,所述保护垫板9与所述第一隔热层7之间设置防滑垫(图中未示)。所述防滑垫优选带有防滑颗粒的橡胶垫。
40.为方便排除雨水,且方便卡板4上、下空气流动,两块所述卡板4之间设置间隙10。
41.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可先相对安装两块卡板4,当然卡板4上的第二隔热层8已预先安装,然后将带第一隔热层7的车上排气管2固定在两卡板4的c型槽里,最后通过连接两块卡板4的固定座44的可拆卸连接件6紧固两卡板4并实现松紧调节,与此同时可将车上排气管2与车下排气管3通过专用接头用卡箍5连接紧固。
42.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