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好的航空发动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5206发布日期:2021-06-22 15:0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性好的航空发动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散热性好的航空发动机壳。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壳体主要对发动机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防止机械损伤。由于发动机长时间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发动机壳体对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和发动机各零件的工作性能及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一般发动机表面的热量通常都是通过自然散热,但这很难满足航空发动机散热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性好的航空发动机壳,解决了一般发动机表面的热量通常都是通过自然散热,但这很难满足航空发动机散热的需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性好的航空发动机壳,包括发动机壳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支撑座、连通槽、外壳体、连接座、散热片、连接片、出风口、冷却腔、叶片、进风口、电机、连接轴、内腔、传动轴、集液装置、进液孔、叶轮、出液孔和分液装置;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底部,所述支撑座上侧中设有数个横向的连通槽,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连接在外壳体内部底面上;所述连接片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片均呈竖向设置且均匀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外部表面上,若干个所述连接片外侧边均与外壳体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片均呈竖向设置且均匀固定连接在外壳体外部表面上;所述冷却腔设在外壳体上侧内部,所述冷却腔四周边缘处下侧均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为数个,数个所述进风口分别设在冷却腔上侧四周中;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外壳体顶部中央;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在外壳体上侧中心孔中,所述连接轴上侧轴端与电机下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活动连接在冷却腔上侧中央,所述叶片中心与连接轴外部固定连接;所述内腔设在外壳体上侧中央中,所述内腔中央活动连接有传动轴,且传动轴上侧轴端与连接轴下侧轴端固定连接;所述叶轮活动连接在内腔中,所述叶轮中心与传动轴外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液孔设在内腔右侧,所述进液孔右侧入口与集液装置左侧出口相连接;所述集液装置呈纵向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上面中央右侧;所述出液孔设在内腔左侧,所述出液孔左侧出口与分液装置右侧入口相连接;所述分液装置呈纵向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上面中央左侧。

作为优选,所述集液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管体一、输出管和输入孔;所述管体一左侧中央出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出管,所述管体一右侧均匀设有数个输入孔。

作为优选,所述分液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管体二、输入管和输出孔;所述管体二右侧中央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入管,所述管体二左侧均匀设有数个输出孔。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片由散热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壳体外部与所述外壳体内部之间设有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连接轴的旋转则能够带动叶片旋转,从而能够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冷却腔中,而后通过出风口均匀的吹向散热片,从而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传动轴的旋转则带动叶轮旋转,从而能够使导热油围绕发动机壳体逆时针循环流动,也就确保了发动机壳体散热的均匀性,以及避免局部过热造成发动机寿命下降。

(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集液装置,能够将发动机壳体右侧的导热油均匀的吸入,同时与分液装置相配合,从而将吸入导热油均匀分散到发动机壳体左侧,也就确保了导热油循环流动散热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壳体;2-支撑座;3-连通槽;4-外壳体;5-连接座;6-散热片;7-连接片;8-出风口;9-冷却腔;10-叶片;11-进风口;12-电机;13-连接轴;14-内腔;15-传动轴;16-集液装置;17-进液孔;18-叶轮;19-出液孔;20-分液装置;161-管体一;162-输出管;163-输入孔;201-管体二;202-输入管;203-输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散热性好的航空发动机壳,包括发动机壳体1,还包括支撑座2、连通槽3、外壳体4、连接座5、散热片6、连接片7、出风口8、冷却腔9、叶片10、进风口11、电机12、连接轴13、内腔14、传动轴15、集液装置16、进液孔17、叶轮18、出液孔19和分液装置20;所述支撑座2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1底部,所述支撑座2上侧中设有数个横向的连通槽3,所述支撑座2底部固定连接在外壳体4内部底面上;所述连接片7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片7均呈竖向设置且均匀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1外部表面上,若干个所述连接片7外侧边均与外壳体4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6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片7均呈竖向设置且均匀固定连接在外壳体4外部表面上;所述冷却腔9设在外壳体4上侧内部,所述冷却腔9四周边缘处下侧均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8;所述进风口11为数个,数个所述进风口11分别设在冷却腔9上侧四周中;所述电机12固定连接在外壳体4顶部中央;所述连接轴13活动连接在外壳体4上侧中心孔中,所述连接轴13上侧轴端与电机12下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叶片10活动连接在冷却腔9上侧中央,所述叶片10中心与连接轴13外部固定连接;所述内腔14设在外壳体4上侧中央中,所述内腔14中央活动连接有传动轴15,且传动轴15上侧轴端与连接轴13下侧轴端固定连接;所述叶轮18活动连接在内腔14中,所述叶轮18中心与传动轴15外部固定连接;所述进液孔17设在内腔14右侧,所述进液孔17右侧入口与集液装置16左侧出口相连接;所述集液装置16呈纵向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1上面中央右侧;所述出液孔19设在内腔14左侧,所述出液孔19左侧出口与分液装置20右侧入口相连接;所述分液装置20呈纵向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壳体1上面中央左侧。

如图2所示,所述集液装置16的具体结构包括管体一161、输出管162和输入孔163;所述管体一161左侧中央出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出管162,所述管体一161右侧均匀设有数个输入孔163。

如图3所示,所述分液装置20的具体结构包括管体二201、输入管202和输出孔203;所述管体二201右侧中央入口处固定连接有输入管202,所述管体二201左侧均匀设有数个输出孔203。

其中,所述连接片7由散热材料制成;所述发动机壳体1外部与所述外壳体4内部之间设有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12带动连接轴13和传动轴15旋转,这里连接轴13的旋转则能够带动叶片10旋转,从而能够将外部空气吸入到冷却腔9中,而后通过出风口8均匀的吹向散热片6,从而提高了散热的效果,而传动轴15的旋转则带动叶轮18旋转,从而能够使导热油围绕发动机壳体1逆时针循环流动,也就确保了发动机壳体1散热的均匀性,以及避免局部过热造成发动机寿命下降,另外设置的集液装置16,能够将发动机壳体1右侧的导热油均匀的吸入,同时与分液装置20相配合,从而将吸入导热油均匀分散到发动机壳体1左侧,也就确保了导热油循环流动散热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或通过现有的自动化技术进行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