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60529发布日期:2021-07-23 14:0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孔管(200)、第一共振腔(300)和第二共振腔(400),所述孔管(20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内腔左侧,所述第一共振腔(300)螺纹连接在所述孔管(200)上侧分支的内腔,所述第二共振腔(400)螺纹连接在所述孔管(200)下侧分支的内腔,所述壳体(100)的左侧壁中间开有第一通孔(110),所述第一通孔(110)的内腔套接有进气口(120),所述孔管(200)的外侧壁开有吸音孔(210),且均匀分布一周,所述第一共振腔(300)的内腔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消声板(310),所述第一共振腔(300)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棉(320),所述第一共振腔(300)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三元催化器(330),且所述第一三元催化器(330)位于所述第一过滤棉(320)的左侧,所述第二共振腔(400)的内腔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消声板(410),所述第二共振腔(400)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棉(420),所述第二共振腔(400)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三元催化器(430),且所述第二三元催化器(430)位于所述第二过滤棉(420)的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的右侧壁上侧中间开有第二通孔(130),且所述第一共振腔(300)套接在所述第二通孔(130)的内腔,所述壳体(100)的右侧壁下侧中间开有第三通孔(140),且所述第二共振腔(400)套接在所述第三通孔(140)的内腔,所述壳体(100)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玻璃纤维丝(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管(200)的外侧壁套接有保护层(230),且所述保护层(230)套接在所述第一共振腔(300)和所述第二共振腔(400)的外侧壁,所述保护层(230)的内腔填充有低碳钢丝网(2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管(200)的左侧壁中间开有凹槽(220),所述孔管(200)为d型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元催化器(330)的左右侧壁中间镶嵌有第一滤网(331),所述第一三元催化器(330)的内腔顶部和底部中间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应室(33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三元催化器(430)的左右侧壁中间镶嵌有第二滤网(431),所述第二三元催化器(430)的内腔顶部和底部中间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应室(43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消声器技术领域的一种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包括壳体、孔管、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所述孔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左侧,所述第一共振腔螺纹连接在所述孔管上侧分支的内腔,所述第二共振腔螺纹连接在所述孔管下侧分支的内腔,所述壳体的左侧壁中间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腔套接有进气口,所述孔管的外侧壁开有吸音孔,且均匀分布一周,所述第一共振腔的内腔中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消声板,所述第一共振腔的内腔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棉,该阻抗复合式后消声器,结构设计合理,噪音分散传播且传播速度减慢,消音彻底,提高了消声器的使用效果;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不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研发人员:姜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鑫信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0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