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2.燃油和机油等同于车辆的血液及润滑剂,其是车辆的发动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环境温度对于燃油及机油的温度的影响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
3.通常在,极寒工况下,环境温度在
‑
30℃左右。工程机械在作业时,由于燃油箱和发动机发动机油底壳和外界的热交换增加,使燃油和机油温度较低,导致发动机工作效率不高,进而存在不能满足整机工作需求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针对燃油和机油温度低的问题,目前常用以下方法处理:燃油箱和发动机油底壳外侧增加保温层,减少作业时燃油箱和发动机油底壳的热量流失。但是,该方案只能被动减少燃油和机油温度降低的影响,且保温效果差,难以满足需求。
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车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包括:
8.燃油管路,被配置为向发动机输送燃油;
9.发动机油底壳;
10.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串接形成回路的热交换器;
11.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包括消音器、间隔套设于所述消音器上的消音器保温罩、加热保温罩,且所述消音器保温罩与所述加热保温罩串接形成送风通路,以将所述消音器保温罩内的热风送向所述加热保温罩;
12.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所述燃油管路,且所述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上;或者,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且所述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所述燃油管路上。
13.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入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
15.节流阀,串接于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之间。
16.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热交换加热所述燃油管路,所述节流阀为电控阀,所述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
17.燃油温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热交换加热后的所述燃油管路内的燃油温度;
18.节流控制器,与所述燃油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且被配置为根据燃油温度控制所述节流阀的开度。
19.可选地,所述燃油管路包括换热管段,所述换热管段呈蛇形管状,所述热交换器被配置为热交换加热所述换热管段。
20.可选地,所述燃油机油加热系统还包括:
21.燃油箱,其出口与所述燃油管路的入口连通,所述燃油管路的出口与发动机的喷油机构连通。
22.可选地,所述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还包括:
23.气泵,串接于所述消音器保温罩的出气口与所述加热保温罩的进气口之间。
24.可选地,所述消音器保温罩与所述加热保温罩串接连通形成通气循环回路。
25.可选地,所述加热保温罩间隔套设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上,所述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还包括:
26.机油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油底壳的机油温度;
27.气泵控制器,与所述机油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且被配置为根据机油温度控制所述气泵。
2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其上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
29.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0.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
3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2.本实用新型同时巧妙的应用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以及消音器产生的热量,其能够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的热交换器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热交换输送给燃油管路,进而加热燃油管路,并通过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的加热保温罩将消音器的热量热交换给发动机油底壳,进而加热发动机油底壳;或者,能够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的热交换器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热交换输送给发动机油底壳,进而加热发动机油底壳,并通过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的加热保温罩将消音器的热量热交换给燃油管路,进而加热燃油管路。最终,实现对燃油及机油的加热,其同时重复利用了发动机冷却液以及消音器产生的热量,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的燃油管路与热交换器热交换的示意图;
3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中的加热保温罩和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36.图中:
[0037]1‑
燃油管路;2
‑
发动机油底壳;3
‑
热交换器;4
‑
消音器;5
‑
消音器保温罩;6
‑
加热保
温罩;7
‑
节流阀;8
‑
燃油温度传感器;9
‑
燃油箱;10
‑
气泵;11
‑
机油温度传感器;12
‑
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0]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1]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2]
如图1
‑
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及设置有该燃油机油加热系统的车辆,其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燃油以及机油的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的运行效率。燃油机油加热系统包括燃油管路1、发动机油底壳2、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燃油管路1被配置为向发动机输送燃油;具体的,燃油机油加热系统还包括燃油箱9,燃油箱9的出口与燃油管路1的入口连通,燃油管路1的出口与发动机12的喷油机构连通。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包括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与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串接形成回路的热交换器3;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包括消音器4、间隔套设于消音器4上的消音器保温罩5、加热保温罩6,且消音器保温罩5与加热保温罩6串接形成送风通路,以将消音器保温罩5内的热风送向加热保温罩6;其中,热交换器3热交换加热燃油管路1,且加热保温罩6间隔套设于发动机油底壳2上;或者,热交换器3热交换加热发动机油底壳2,且加热保温罩6间隔套设于燃油管路1上。本实施例中,热交换器3热交换加热燃油管路1,且加热保温罩6间隔套设于发动机油底壳2上,发动机油底壳2属于发动机12的一部分。
[0043]
本实施例同时巧妙的应用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以及消音器4产生的热量,其能够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的热交换器3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热交换输送给燃油管路1,进而加热燃油管路1,并通过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的加热保温罩6将消音器4的热量热交换给发动机油底壳2,进而加热发动机油底壳2;最终,实现对燃油管路1中的燃油及发动机油底壳2中的机油的加热,其同时重复利用了发动机冷却液以及消音器4产生的热量,能够保证在低温环境中供应给发动机12的燃油以及发动机油底壳2中的机油温度适宜,以保证发动机12的运行效率。可想到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当热交换器3热交换加热发动机油底壳
2,且加热保温罩6间隔套设于燃油管路1上时,其能够通过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的热交换器3将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热交换输送给发动机油底壳2,进而加热发动机油底壳2,并通过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的加热保温罩6将消音器4的热量热交换给燃油管路1,进而加热燃油管路1。最终,实现对燃油及机油的加热。
[0044]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热交换器3的入口连接,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入液口与热交换器3的出口连接,进而保证发动机冷却液管路中的冷却液高温流入热交换器3,低温流出热交换器3。
[0045]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的通断可控,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节流阀7。节流阀7串接于发动机冷却液管路的出液口与热交换器3的入口之间。
[0046]
更进一步地,由于使用的燃油一般具有最佳使用温度区间,例如柴油的温度范围为40~50℃。为了使得其温度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节流阀7为电控阀,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回路还包括燃油温度传感器8和节流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燃油温度传感器8检测热交换加热后的燃油管路1内的燃油温度;节流控制器与燃油温度传感器8信号连接,且节流控制器根据燃油温度控制节流阀7的开度。当燃油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节流阀7开启,发动机冷却液经过热交换器3对燃油进行加热。当燃油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节流阀7关闭,发动机冷却液加热循环结束,停止加热燃油。
[0047]
此外,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如图2所示,燃油管路1包括换热管段,换热管段呈蛇形管状,热交换器3热交换加热换热管段,换热管段呈蛇形管状有利于增大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加热效率。图2箭头a表示燃油流向,箭头b表示发动机冷却液流向。
[0048]
进一步地,而对于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的具体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还包括气泵10,消音器保温罩5具有出气口和进气口,加热保温罩6也具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气泵10串接于消音器保温罩5的出气口与加热保温罩6的进气口之间,进而能够通过气泵10实现将消音器保温罩5中的热风输送到加热保温罩6内,以加热发动机油底壳2。图3中箭头c表示热风流向。
[0049]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消音器保温罩5与加热保温罩6串接连通形成通气循环回路,进而实现封闭的通风回路,可以实现对消音器4产生的热量更为高效的利用。可以想到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消音器保温罩5与加热保温罩6串接连通也可以不形成闭环,即,消音器保温罩5的进气口与外部大气连通,加热保温罩6的出气口也和外部大气连通。
[0050]
同样的,发动机12的机油一般也具有适宜的温度区间,通常在90~105℃。因此,为了能够使得机油温度处于合理温度范围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消音器热风加热通路还包括机油温度传感器11和气泵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机油温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发动机油底壳2的机油温度;气泵控制器与机油温度传感器11信号连接,且气泵控制器为根据机油温度控制气泵10。当机油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气泵10开启,热风在气泵10的驱动下输送到加热保温罩6,对发动机油底壳2进行加热(即加热机油)。当机油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气泵10关闭,停止送风,停止加热。
[0051]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