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变排装置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2504发布日期:2021-10-09 13:2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泵变排装置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机油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油泵变排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2.可变排量机油泵广泛应用在发动机领域,其通过反馈油路自主油道引出反馈压力油到机油泵反馈油腔,而后压力油推动滑块调整其与机油泵转子的偏心距,调整机油泵排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停机一段时间后再启动,低温启动等情况下,变排量机油泵的变排量操作响应时效慢,机油泵长时间运转在最大排量状态下,不利于发动机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泵变排装置及发动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变排量机油泵执行变排量操作的响应时效慢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油泵变排装置,包括:变排机油泵、主油道、以及压力阀;
5.所述变排机油泵的机油泵出油口与所述主油道相连,所述主油道与所述变排机油泵的反馈油腔的反馈油腔进油口相连;
6.所述机油泵出油口通过所述压力阀与所述反馈油腔进油口相连;
7.其中,在所述机油泵出油口的压力值大于所述压力阀的设定导通压力时,所述压力阀导通。
8.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冷却器;
9.所述机油泵出油口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所述主油道相连。
10.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滤清器;
11.所述机油泵出油口通过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主油道相连。
12.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
13.所述机油泵出油口依次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主油道相连。
14.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阀的设定导通压力大于所述主油道的目标压力。
15.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机油泵变排装置。
16.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冷却器;
17.所述机油泵出油口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与所述主油道相连。
18.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滤清器;
19.所述机油泵出油口通过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主油道相连。
20.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
21.所述机油泵出油口依次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和所述机油滤清器与所述主油道相连。
22.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阀的设定导通压力大于所述主油道的目标压力。
23.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2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机油泵变排装置及发动机,通过在变排机油泵的出油口处设置一支路与机油泵的反馈油腔的进油口相连,并设置压力阀控制通断,从而能够在变排机油泵的出油口出的液压高于压力阀的设定导通压力的情况下,自动导通这一支路,直接连通变排机油泵的机油泵出油口于反馈油腔的反馈进油口,从而能够避开反馈回路直接将机油回输给反馈腔,促进机油泵调整排量,从而实现高时效的调整响应;在面对低温启动,或者长时间启动时,都能够极大地缩短机油泵变排操作时间,降低高油压运行时间,保证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变排装置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30.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1.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32.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参见图1,一种机油泵变排装置,包括:变排机油泵10、主油道40、以及压力阀50。
34.其中,所述变排机油泵10与所述主油道40之间设置反馈油路,并将主油道40中的压力油取样引入到设置在所述变排机油泵10内的反馈油腔60中,压力油推动所述反馈油腔
60内的滑块,使得滑块能够逆弹簧动作,调整机油泵偏心距,在初始状态为大排量的情况下,减小机油泵排量,使主油道油压减小到接近目标油压的程度。
35.但是,在发动机停机一段时间之后再启动的时候,发动机油道里面机油已经回流到油底壳,当发动机启动后,机油首先需要充满从机油泵出口到机油泵反馈油路进口之间油路空腔,需要较长时间,特别在发动机低温启动时,由于机油粘度大,机油流到机油泵反馈油腔时间更长(某款发动机上实测大于10秒)。且发动机低温启动时,由于机油粘度大,机油流动阻力大,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非常大,需要机油泵尽可能快速减小机油泵排量来降低发动机主油道油压。以上缺点导致机油泵需要较长时间运行在最大排量状态,导致发动机长时间高油压,会增加机油泵功耗及导致发动机润滑油路渗漏。
36.为此,本实施例优化了反馈结构,能够在特定情况下,高时效相应变排操作。
37.具体来说,所述变排机油泵10的机油泵出油口11与所述主油道40相连,所述主油道40与所述变排机油泵10的反馈油腔60的反馈油腔进油口61相连;作为常规反馈回路,通过实时采集主油道40内的压力油给反馈油腔60,而后有压力有推动滑块动作,减小偏心距,实现变排操作。
38.本实施例在上述常规反馈回路的基础上,增设一反馈支路,应对特殊情况下的高速变排操作;即,将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通过所述压力阀50与所述反馈油腔进油口61相连。其中,在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的压力值大于所述压力阀50的设定导通压力时,所述压力阀50导通,从而连通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与所述反馈油腔进油口61,使得压力油直接进入到所述反馈油腔60,直接推动滑块,改变偏心距,实现排量调整。由于压力油避开了反馈回路,从机油泵出油口11直接进入反馈油腔60从而高时效的相应变排操作。
39.通过反馈支路实现临时救济,针对如长时间停机再启动,低温启动等情况,能够极大地提升变排效率。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冷却器20;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20与所述主油道40相连,实现机油冷却。
41.相类似的,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滤清器30;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通过所述机油滤清器30与所述主油道40相连,实现机油过滤。
42.或者,所述机油泵变排装置还包括:机油冷却器20和机油滤清器30;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依次通过所述机油冷却器20和所述机油滤清器30与所述主油道40相连。
43.具体来说,本实施例可以在发动机低温启动时,由于机油粘度大,机油流通阻力大,机油泵出油口11压力高,新增油路的压力阀50开启,从而实现机油快速从机油泵出油口11位置流通到机油泵的反馈油腔60,快速减小机油泵排量,使发动机油压快速降低。当发动机油压降低到一定限值后,新增油路的压力阀50关闭,反馈油路与机油泵出油口11连接断开。此时发动机的主油道40和机油滤清器30及机油冷却器20已经充油,反馈油路连通到主油道40,通过主油道40油压控制机油泵排量,调节发动机的主油道40机油压力。
44.还可以实现发动机低温启动时快速调节油泵排量降低发动机油压,启动后切换到主油道40油压控制机油泵排量,使发动机油压快速的降低到目标油压且保持稳定。
45.进一步地,所述压力阀50的设定导通压力大于所述主油道40的目标压力。
46.所述机油泵出油口11通过一段油路连接机油冷却器20和机油滤清器30后连接到发动机的主油道40。机油泵反馈油路连接发动机的主油道40和机油泵的反馈油腔进油口
61,且新增一路油路连通机油泵出油口11和机油泵的反馈油腔进油口61,且在新增油路上布置压力阀50,压力阀50开启压力为p1。发动机的主油道40目标油压为p2,发动机的主油道40实际油压为p0,机油泵出油,11油压为p3,设定p1>p2。
47.发动机低温启动时,由于机油粘度非常大,机油流通阻力大,导致机油泵出油口油压p3非常大,此时机油泵出油口油压p3>压力阀开启压力p1,压力阀开启,新增油路直接连通机油泵出油口11和机油泵反馈油腔进油口61,机油快速进入机油泵的反馈油腔60,减小机油泵排量,使机油泵出油口油压下降,此时p3<p1,压力阀50关闭。
48.冷启动阶段高油压影响润滑系统密封性,采用本发明可以快速减小机油泵排量,降低机油压力,此时不考虑油压的稳定性。压力阀50关闭后,反馈油路与机油泵出油口11连接断开。此时发动机的主油道40和机油滤清器30及机油冷却器20已经充油,反馈油路连通到主油道40,通过主油道40油压控制机油泵排量,调节发动机主油道机油压力。此时通过发动机的主油道40油压控制机油泵排量,可以保持主油道40压力控制的精确及保持油压的稳定。
49.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的机油泵变排装置。
50.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5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机油泵变排装置及发动机,通过在变排机油泵的出油口处设置一支路与机油泵的反馈油腔的进油口相连,并设置压力阀控制通断,从而能够在变排机油泵的出油口出的液压高于压力阀的设定导通压力的情况下,自动导通这一支路,直接连通变排机油泵的机油泵出油口于反馈油腔的反馈进油口,从而能够避开反馈回路直接将机油回输给反馈腔,促进机油泵调整排量,从而实现高时效的调整响应;在面对低温启动,或者长时间启动时,都能够极大地缩短机油泵变排操作时间,降低高油压运行时间,保证稳定运行。
5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
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57.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5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