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105563发布日期:2021-10-27 18:12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发电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之一,而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煤炭为主的一次能源和以火力发电为主的二次能源作为能源结构。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co2排放具有增长快、总量大的特点,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地热资源利用发电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等已受到广泛关注。
3.地热主要是地球内部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热核反应产生的热能。离地球表面5000米深,15℃以上的岩石和液体的总含热量,据推算约为14.5
×
1021kj,约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的热量。按照其储存形式,地热资源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熔岩型5大类。我国将地热资源按温度划分为高温地热(高于150℃)和中低温地热(低于150℃),高温地热主要用于发电,中低温地热通常直接用于采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我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全国地热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所含地热量为973万亿千焦耳。据河北省地矿局计算,仅河北平原可采地热资源量达4.93
×
1020kj,相当于168147亿吨标准煤。该区域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上第三系砂岩和古生界及中上元古界的古潜山碳酸盐岩储水层,主要分布在华北断坳构造沉降区,热储层埋藏深度较浅,埋深3000m以浅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出水口热水温度最高达96℃。虽说有各种梯级开发应用方案,但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类型单一,废弃的地热水温度高,地热资源远未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严重。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方案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挥地热资源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和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4.二氧化碳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技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热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将热能通过动力系统转化为机械能,为人类的活动提供动力,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属于动力系统的一种,是以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工质,将热源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其热源可来自核反应堆、太阳能、地热能、工业废热、化石燃料燃烧等,其中地热能应用较为广泛,但现有的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仍存在各种问题。
5.鉴于此,迫切需要开发设计一种能够对捕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热量进行利用,环保且能减少能量浪费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发电装置不能对膨胀后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热量进行利用,造成能量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及使用方法。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发电机和第一透平,且第一发电机和第一透平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透平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和固定架,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透平和第二发电机,且第二透平与第二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罐,换热罐内设有进气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室和排气室之间连通有多个换热管,所述第一透平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通管,且第一连通管的另一端与进气室相连通,所述换热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蒸汽管,蒸汽管的一侧设有电磁阀,且蒸汽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透平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换热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冷却箱内设有集气室,所述排气室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通管,且第二连通管穿过冷却箱并与集气室相连通,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压缩机,压缩机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压缩管,且压缩管的另一端与集气室相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固定连接有注气管,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箱,过滤箱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管和吸气管,且吸气管的另一端与集气室相连通,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滤网,所述过滤箱内设有除尘机构。
8.进一步的,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拉簧,拉簧的另一端与滤网相固定,所述托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顶柱,所述滤网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气筒,集气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十字架,十字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多个扇叶,且扇叶位于集气筒内,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楔形块。
9.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冷却箱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阻水板,且阻水板交错分布。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箱的一侧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的一侧设有视窗。
11.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阀座,阀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全阀。
12.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集尘箱,集尘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内活动连接有隔板,隔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集尘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插杆与限位板相插接,所述插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板相固定。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尘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内活动连接有集尘盒,集尘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拉手。
14.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滚筒。
15.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s1、首先将过滤箱上的进气管与外界的二氧化碳收集设备相连接,并将注气管和输气管与地下的干热岩地热储层相连通,然后启动压缩机,压缩机抽取冷却箱内的集气室中的气体,抽气的同时通过吸气管将过滤箱中的被滤网过滤后的气体抽出,然后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输入地下的干热岩地热储层,随后气体在干热岩地热储层中被加热膨胀,然后通过输气管注入第一透平中,第一透平带动第一发电机进行发电,随后气体通过第一透平的出气端沿着第一连通管进入到进气室中,随后通过换热管进入排气室中,由于气体经过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的加热,使得气体存在大量的热量,从而对换热罐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当
换热罐中的压力达到排放标准时,电磁阀打开,并将气体从蒸汽管中排放至第二透平中,从而通过第二透平使第二发电机发电,减少能源的浪费,而第二透平中排出的气体被外部的设备收集,然后从排气室中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连通管排入集气室中,然后继续被压缩机抽取,排入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进行加热;
17.s2、当气体在过滤箱内被抽取时,气体经过集气筒,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扇叶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转盘和楔形块转动,当楔形块与滚筒接触时,将滚筒和顶杆顶起,使得滤网的一端被顶起,当楔形块与滚筒脱离接触时,滤网的另一端在拉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撞击顶柱,从而产生震动,将滤网上的杂质震落至集尘箱内的隔板上;
18.s3、当需要对隔板上的杂质需要清理时,拉动隔板,隔板上的杂质在第一滑槽的阻挡下落入集尘盒中,然后松开隔板,隔板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滑槽复位,从而对集尘盒进行密封,随后通过取出集尘盒,对集尘盒内的杂质进行处理,避免将设备停机进行杂质处理,提高设备效率;
19.s4、当排气室中的气体经过第二连通管时,冷却箱中冷却水对第二连通管中的气体进行冷却,同时冷却箱中的多个阻水板增加冷却水在冷却箱中的停留时间,并使冷却水上下翻动,使得冷却水与第三连通管中的气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降低气体的温度;
20.s5、当气体在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被加热膨胀时,部分气体渗透出干热岩地热储层,被储存在地下,而部分气体膨胀后被再次使用。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2.1、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通过换热箱对气体中的热量进行二次利用的设置,使得装置能够对地热能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二氧化碳能量的浪费,并增加装置的发电量。
23.2、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通过在吸气管上安装集气筒和扇叶的设置,使得压缩机在抽取过滤箱中的气体时,能够通过扇叶带动转轴转动并在楔形块的作用下使得滤网震动,使得滤网上的杂质能够掉落,防止滤网堵塞,提高整个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24.3、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通过在集尘箱中安装隔板和集尘盒的设置,使得灰尘掉落时能够被隔板挡住,并在挡板拉出时能够使杂质落入集尘盒中,从而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杂质进行清除,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25.4、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通过在在冷却箱中安装多个阻水板的设置,使得冷却水能够在冷却箱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使冷却水与第三连通管中的气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降低气体的温度,提高装置的冷却效果。
26.5、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通过插杆和弹簧的配合使用,使得隔板能够在弹簧的作用下与集尘箱紧贴,防止气体泄露,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27.6、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能够通过将气体导入换热箱中,对换热箱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从而使加热的蒸汽使第二透平和第二发电机进行发电,减少能量的损耗,并且能够在压缩机在抽取过滤箱中的气体时,使滤网进行震动,从而将杂质抖落,避免滤网堵塞,减少人工清理,还能够在隔板和集尘盒的配合使用下,使设备在不停机的状态下对杂质进行清理,增加装置的使用效率,还能够
通过增加冷却水的停留时间来提高装置的冷却效果。
28.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能够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能够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30.图1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的左视角图;
31.图2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的右视角图;
32.图3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的后视角图;
33.图4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中换热罐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中过滤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中冷却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发明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的主视平面机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1、过滤箱;2、底板;3、支撑架;4、第一发电机;5、输气管;6、第一透平;7、换热罐;8、第二透平;9、第二发电机;10、冷却箱;11、压缩机;12、进气管;13、集尘箱;131、集尘盒;14、隔板;141、弹簧;142、限位板;143、插杆;15、蒸汽管;16、安全阀;17、电磁阀;18、压力表;19、固定架;20、第一连通管;21、第二连通管;22、视窗;23、压缩管;24、注气管;25、吸气管;26、换热管;27、进气室;28、排气室;29、十字架;30、集气筒;31、扇叶;32、转轴;33、托板;34、拉簧;35、滤网;36、楔形块;37、顶杆;371、滚筒;38、转盘;39、阻水板;40、集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能够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能够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组合。
41.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能够理解的。
42.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43.实施例一
44.如图1

图9所示,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包括底板2,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发电机4和第一透平6,且第一发电机4和第一透平6传动连接,第一透平6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发电机4进行发电,第一透平6的进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输气管5,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架3和固定架19,支撑架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透平8和第二发电机9,且第二透平8与第二发电机9传动连接,固定架19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换热罐7,换热罐7内设有进气室27和排气室28,进气室27和排气室28之间连通有多个换热管26,通过多个换热管26能够使气体在经过换热管26时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第一透平6的出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通管20,且第一连通管20的另一端与进气室27相连通。
45.换热罐7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蒸汽管15,蒸汽管15的一侧设有电磁阀17,且蒸汽管15的另一端与第一透平6的进气端相连通,换热罐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压力表18,通过压力表18能够观察换热罐7中的压力,并在压力达到排放标准时,使电磁阀17打开,将气体从蒸汽管15中排放至第二透平8中,通过第二透平8使第二发电机9发电,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冷却箱10,冷却箱10内设有集气室40,排气室2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通管21,且第二连通管21穿过冷却箱10并与集气室40相连通。
46.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机11,压缩机11的进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管23,且压缩管23的另一端与集气室40相连通,排气室28中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连通管21排入集气室40中,然后继续被压缩机11抽取,排入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进行加热,压缩机11的出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注气管24,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箱1,过滤箱1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气管12和吸气管25,且吸气管25的另一端与集气室40相连通,过滤箱1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滤网35,通过滤网35能够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箱1内设有除尘机构。
47.本发明中,除尘机构包括托板33,托板3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拉簧34,拉簧34的另一端与滤网35相固定,托板3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顶柱,顶柱在滤网35落下时对滤网35进行支撑,从而使滤网35具有反冲力,滤网3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杆37,吸气管2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集气筒30,集气筒3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十字架29,十字架2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32,转轴3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扇叶31,且扇叶31位于集气筒30内,转轴3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转盘38,转盘38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楔形块36,扇叶31带动转轴32转动,转轴32转动的同时带动转盘38和楔形块36转动,当楔形块36与滚筒371接触时,将滚筒371和顶杆37顶起,使得滤网35的一端被顶起,当楔形块36与滚筒371脱离接触时,滤网35的另一端在拉簧3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撞击顶柱,从而产生震动。
48.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箱1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阻水板39,且阻水板39交错分布,阻水板39增加冷却水在冷却箱10中的停留时间,并使冷却水上下翻动,使得冷却水与第二连通管21中的气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冷却箱10的一侧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的一侧设有视窗22,通过视窗22能够观察到冷却箱10中的液位,换热罐7的顶部焊接有阀座,阀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安全阀16,安全阀16能够避免换热罐7中的压力过高产生危险。
49.实施例二
50.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1

图9所示,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包括底板2,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发电机4和第一透平6,且第一发电机4和第一透平6传动连接,第一透平6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发电机4进行发电,第一透平6的进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输气管5,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撑架3和固定架19,支撑架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透平8和第二发电机9,且第二透平8与第二发电机9传动连接,固定架19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换热罐7,换热罐7内设有进气室27和排气室28,进气室27和排气室28之间连通有多个换热管26,通过多个换热管26能够使气体在经过换热管26时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第一透平6的出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通管20,且第一连通管20的另一端与进气室27相连通,换热罐7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蒸汽管15,蒸汽管15的一侧设有电磁阀17,且蒸汽管15的另一端与第一透平6的进气端相连通,换热罐7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压力表18,通过压力表18能够观察换热罐7中的压力,并在压力达到排放标准时,使电磁阀17打开,将气体从蒸汽管15中排放至第二透平8中,通过第二透平8使第二发电机9发电,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冷却箱10,冷却箱10内设有集气室40,排气室28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通管21,且第二连通管21穿过冷却箱10并与集气室40相连通,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机11,压缩机11的进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压缩管23,且压缩管23的另一端与集气室40相连通,排气室28中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连通管21排入集气室40中,然后继续被压缩机11抽取,排入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进行加热,压缩机11的出气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注气管24,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箱1,过滤箱1的两侧分别通过螺栓固定有进气管12和吸气管25,且吸气管25的另一端与集气室40相连通,过滤箱1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滤网35,通过滤网35能够对气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箱1内设有除尘机构。
51.本发明中,除尘机构包括托板33,托板3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拉簧34,拉簧34的另一端与滤网35相固定,托板33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两个顶柱,顶柱在滤网35落下时对滤网35进行支撑,从而使滤网35具有反冲力,滤网35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杆37,吸气管25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集气筒30,集气筒3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十字架29,十字架2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32,转轴3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多个扇叶31,且扇叶31位于集气筒30内,转轴3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转盘38,转盘38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楔形块36,扇叶31带动转轴32转动,转轴32转动的同时带动转盘38和楔形块36转动,当楔形块36与滚筒371接触时,将滚筒371和顶杆37顶起,使得滤网35的一端被顶起,当楔形块36与滚筒371脱离接触时,滤网35的另一端在拉簧3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撞击顶柱,从而产生震动。
52.需要说明的是,冷却箱10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阻水板39,且
阻水板39交错分布,阻水板39增加冷却水在冷却箱10中的停留时间,并使冷却水上下翻动,使得冷却水与第二连通管21中的气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冷却箱10的一侧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的一侧设有视窗22,通过视窗22能够观察到冷却箱10中的液位,换热罐7的顶部焊接有阀座,阀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安全阀16,安全阀16能够避免换热罐7中的压力过高产生危险。
53.本发明中,过滤箱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集尘箱13,集尘箱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内插接有隔板14,隔板14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插杆143,集尘箱13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有限位板142,且插杆143与限位板142相插接,插杆14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弹簧141,且弹簧141的另一端与限位板142相固定,隔板14能够在弹簧141的作用下于集尘箱13紧贴,防止气体泄露。
54.本发明中,集尘箱1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内插接有集尘盒131,拉动隔板14,隔板14上的杂质在第一滑槽的阻挡下落入集尘盒131中,然后松开隔板14,隔板14在弹簧141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滑槽复位,从而对集尘箱13进行密封,随后通过取出集尘盒131,对集尘盒131内的杂质进行处理,避免将设备停机进行杂质处理,提高设备效率,集尘盒131的一侧焊接有拉手,顶杆3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筒371,滚筒371能够减少顶杆37与楔形块36之间的摩擦,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55.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优点在于:
56.一、通过在集尘箱13中插接隔板14,使滤网35上被震动下来的杂质能够被隔板14接住,便于清理;
57.二、通过在集尘箱13中安装集尘盒131的设置,使得拉动隔板14,隔板14上的杂质在第一滑槽的阻挡下落入集尘盒131中,避免停机清理杂质;
58.三、通过弹簧141和插杆143的使用,使得隔板14能够在弹簧141的作用下与集尘箱13紧贴;
59.四、通过在顶杆37上安装滚筒371,能够减少顶杆37与楔形块36之间的摩擦,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60.一种利用地热能的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s1、首先将过滤箱1上的进气管12与外界的二氧化碳收集设备相连接,并将注气管24和输气管5与地下的干热岩地热储层相连通,然后启动压缩机11,压缩机11抽取冷却箱10内的集气室40中的气体,抽气的同时通过吸气管25将过滤箱1中的被滤网35过滤后的气体抽出,然后经过压缩机11压缩后输入地下的干热岩地热储层,随后气体在干热岩地热储层中被加热膨胀,然后通过输气管5注入第一透平6中,第一透平6带动第一发电机4进行发电,随后气体通过第一透平6的出气端沿着第一连通管20进入到进气室27中,随后通过换热管26进入排气室28中,由于气体经过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的加热,使得气体存在大量的热量,从而对换热罐7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当换热罐7中的压力达到排放标准时,电磁阀17打开,并将气体从蒸汽管15中排放至第二透平8中,从而通过第二透平8使第二发电机9发电,减少能源的浪费,而第二透平8中排出的气体被外部的设备收集,然后从排气室28中排出的气体经过第二连通管21排入集气室40中,然后继续被压缩机11抽取,排入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进行加热;
62.s2、当气体在过滤箱1内被抽取时,气体经过集气筒30,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扇叶31
带动转轴32转动,转轴32转动的同时带动转盘38和楔形块36转动,当楔形块36与滚筒371接触时,将滚筒371和顶杆37顶起,使得滤网35的一端被顶起,当楔形块36与滚筒371脱离接触时,滤网35的另一端在拉簧34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撞击顶柱,从而产生震动,将滤网35上的杂质震落至集尘箱13内的隔板14上;
63.s3、当需要对隔板14上的杂质需要清理时,拉动隔板14,隔板14上的杂质在第一滑槽的阻挡下落入集尘盒131中,然后松开隔板14,隔板14在弹簧141的作用下沿着第一滑槽复位,从而对集尘箱13进行密封,随后通过取出集尘盒131,对集尘盒131内的杂质进行处理,避免将设备停机进行杂质处理,提高设备效率;
64.s4、当排气室28中的气体经过第二连通管21时,冷却箱10中冷却水对第二连通管21中的气体进行冷却,同时冷却箱10中的多个阻水板39增加冷却水在冷却箱10中的停留时间,并使冷却水上下翻动,使得冷却水与第二连通管21中的气体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降低气体的温度;
65.s5、当气体在地下干热岩地热储层被加热膨胀时,部分气体渗透出干热岩地热储层,被储存在地下,而部分气体膨胀后被再次使用。
6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能够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