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11342发布日期:2023-02-10 20: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检测风电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通信是否中断;其中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包括plc的cpu与io板之间的通信、io板与变流器之间的通信、io板与变桨系统之间的通信、io板与偏航系统之间的通信;根据风电系统中各部件的安全等级,对不同的通信中断点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模式以合理维持风机状态;其中变桨系统、变流器和偏航系统的安全等级由高至低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plc的cpu与io板之间的通信中断后,通过在io板中对通信中断前plc的cpu数据值进行维持,短时保持对变流器、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的控制,以等待通信能够自行恢复;若第一预设时间内通信得到了恢复,则io板重新接收plc的cpu数据,并转发至变流器、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控制权重新交给plc的cpu;若第一预设时间内通信未恢复,则在io板中将plc的控制数据置为停机模式,使变流器停机、变桨系统收桨、偏航系统锁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400~600ms。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io板与变流器的通信中断,而io板与变桨系统和偏航系统的通信正常时,变流器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脱离plc独立完成控制,保持功率输出;若第二预设时间内通信得到恢复,则plc恢复对变流器的控制权;否则io板认为通信彻底丢失,告知plc进行停机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400~600ms。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io板与变桨系统的通信中断时,则在对应io板中,直接输出do信号,触发风机安全链,风机紧急停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直接输出两路do信号以触发风机安全链。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测到io板与偏航系统的通信中断,而io板与变流器和变桨系统的通信正常时,第三预设时间内偏航系统脱离plc独立完成控制,等待通信恢复,通信恢复后则偏航系统的控制权重新交给plc,风机恢复正常模式运行;若第三预设时间后通信未恢复,则认为通信彻底丢失,io板告知plc进行停机处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为3~8min。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plc的cpu与io板之间为ethercat通信;io板与变流器、变桨系统、偏航系统之间的通信均为can通信。11.一种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风电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通信是否中断;其中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包括plc的cpu与io板之间的通信、io板与变流器之间的通信、io板与变桨系统之间的通信、io板与偏航系统之间的通信;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风电系统中各部件的安全等级,对不同的通信中断点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模式以合理维持风机状态;其中变桨系统、变流器和偏航系统的安全等级由高至低排列。12.一种风电系统,包括plc、变桨系统、变流器、偏航系统和多个io板,各所述io板与所述变桨系统、变流器、偏航系统一一对应,所述plc通过对应的io板与变桨系统、变流器和偏航系统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系统。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14.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系统通信丢失安全保护方法及系统,此方法包括步骤:检测风电系统中各部件之间的通信是否中断;其中各部件之间的通信包括PLC的CPU与IO板之间的通信、IO板与变流器之间的通信、IO板与变桨系统之间的通信、IO板与偏航系统之间的通信;根据风电系统中各部件的安全等级,对不同的通信中断点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模式以合理维持风机状态;其中变桨系统、变流器和偏航系统的安全等级由高至低排列。本发明针对不同部件的通信中断采取不同故障保护策略以合理维持风机状态,在不损失风机发电量的同时,又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保护全面且操作简便。全面且操作简便。全面且操作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黄禹文 王超 佘岳 何成昭 徐凤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2
技术公布日:2023/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