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9571发布日期:2022-01-29 11: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喷管主体,所述喷管主体为筒体结构,其包括上调节片、下调节片及左右侧壁(4),任一所述侧壁(4)为具有内壁及外壁组成的双层壁,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集气腔,所述集气腔内充有冷却介质,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冷却孔,所述冷却介质气化后通过冷却孔进入喷管主体内,所述上调节片与所述下调节片对称设计,两者之间形成喷管的主流通道,所述上调节片与所述下调节片沿所述主流通道的主流方向的末端相向靠拢,形成收缩段;塞锥(7),包括沿所述主流通道的主流方向的前段(71)及后段(72),前段(71)及后段(72)均为椎体结构,且在前段与后段交接处为椎体结构的最宽部分,所述塞锥(7)的前段及所述最宽部分位于由所述上调节片及下调节片限定的喷管主体内,所述后段位于所述喷管主体外,所述最宽部分的宽度不小于所述上调节片与所述下调节片在所述收缩段处的间距,所述塞锥(7)构成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内充有冷却介质,塞锥(7)的前段(71)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冷却孔,所述冷却介质气化后通过冷却孔进入喷管主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4)的外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集气腔的侧壁冷却喷射管(13),冷却介质自所述侧壁冷却喷射管(13)充入所述侧壁(4)的集气腔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锥(7)通过塞锥冷却喷射管(12)固定在所述侧壁(4)上,冷却介质自所述塞锥冷却喷射管(12)充入所述塞锥(7)的封闭腔体内。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包括二氧化碳及液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管主体的前端通过圆转方段(2)连接圆柱筒体(1),圆柱筒体(1)前段与发动机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4)上还固定有主动红外抑制调节机构,所述主动红外抑制调节机构包括内喷射管道(5)、外喷射管道(6)、连杆(9)及作动筒(10);外喷射管道(6)在靠近所述上调节片与所述下调节片的末端处布置,且外喷射管道(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侧壁(4)上,外喷射管道(6)上至少设置有两排冷却孔;内喷射管道(5)位于所述外喷射管道(6)内,内喷射管道(5)上设置有一排冷却孔;作动筒(10)一端固定在侧壁(4)上,其输出端通过转动副与连杆(9)连接,连杆(9)另一端与冷却介质喷射管(8)固定连接,冷却介质喷射管(8)的另一端与内喷射管道(5)连接,且所述冷却介质喷射管(8)通过转动副连接在侧壁(4)上,作动筒驱动内喷射管道(5)转动,以使所述内喷射管道(5)的冷却孔对准所述外喷射管道(6)上的一排冷却孔,所述冷却介质喷射管(8)用于向所述内喷射管道(5)填充冷却介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喷射管道(6)上至少设置的两排冷却孔中,其中一排冷却孔的孔轴线方向与所述主流通道的气流方向一致,另一排冷却孔的孔轴线方向与所述主流通道成45
°
夹角,且喷向所述主流通道内的气流方向。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筒(10)通过安装座(11)固定在侧壁(4)的外壁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喷管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主动红外抑制的塞式二元喷管。该装置包括喷管主体及塞锥,喷管主体包括上调节片、下调节片及左右侧壁,侧壁为具有内壁及外壁组成的双层壁,内壁与外壁之间形成集气腔,集气腔内充有冷却介质,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冷却孔;塞锥包括沿主流通道的主流方向的前段及后段,前段及后段均为椎体结构,前段位于喷管主体内,后段位于所述喷管主体外,塞锥为封闭腔体,内充有冷却介质,塞锥的前段壁面上设置有多个冷却孔。本申请采用液态冷却相变介质短视喷射,显著降低尾喷流的红外辐射信号,弥补了常规红外隐身措施的不足。补了常规红外隐身措施的不足。补了常规红外隐身措施的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邓洪伟 王群 孙旭 陈翰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0.28
技术公布日:2022/1/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