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0373发布日期:2022-04-06 22:4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与智能调度模块、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热泵模块和供暖模块,电源与智能调度模块分别与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热泵模块连接,给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热泵模块提供电能,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将电能以空气压力能、导热介质热能的形式进行存储与释放;热泵模块与供暖模块连接,将电源与智能调度模块分配给其的电能转换为热能进行存储或直接向用户供暖,供暖模块与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连接,供暖模块与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向用户供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与智能调度模块包括火电机组、风电机组和智能调度控制系统,火电机组和风电机组均连接至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智能调度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电负荷工况,将火电机组和风电机组的电能分配到电负荷或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以及热泵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包括电蓄热模块和压缩空气储能模块;电蓄热模块包括低温介质储罐(b1)、电加热器(b2)、高温介质储罐(b3)、中冷器(2)和再热器(9),电加热器(b2)输出端连通高温介质储罐(b3),高温介质储罐(b3)连通再热器(9),再热器(9)连通低温介质储罐(b1),低温介质储罐(b1)连通中冷器(2),中冷器(2)连通电加热器(b2)输入端,电加热器(b2)还与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连接;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包括发电机/电动机(a2)、第一离合器(a1)、第二离合器(a3)、低压压气机(1)、高压压气机(3)、高压透平(8)、低压透平(10)、供热换热器(11)、固体填充床蓄热器(4)和储气容积(6),第一离合器(a1)、高压压气机(3)、低压压气机(1)依次连接在发电机/电动机(a2)输出轴端,高压压气机(3)、低压压气机(1)之间通过中冷器(2)连通,第二离合器(a3)、高压透平(8)、低压透平(10)依次连接在发电机/电动机(a2)输入轴端,高压透平(8)、低压透平(10)通过再热器(9)连通,固体填充床蓄热器(4)分别与高压压气机(3)、高压透平(8)、储气容积(6)连通,低压透平(10)与供热换热器(11)连通,发电机/电动机(a2)还与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固体填充床蓄热器(4)与储气容积(6)通过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输入管道上设置第一阀门(5),控制将流经固体填充床蓄热器(4)的高压压气机(3)排气存入储气容积(6)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输出管道上设置第二阀门(7),控制储气容积(6)中的高压空气进入固体填充床蓄热器(4)中。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泵模块包括蒸发器(c1)、压缩机(c2)、冷凝器(c3)、电动机(c5),电动机(c5)输入端连接智能调度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蒸发器(c1),蒸发器(c1)、压缩机(c2)、冷凝器(c3)依次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阀(c4),膨胀阀(c4)设置在蒸发器(c1)与冷凝器(c3)连接的管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供暖模块包括蓄热罐(c6)、换热站(c7)、第一三通阀(c8)、第二三通阀(c9),第一三通阀(c8)分别连接冷凝器(c3)、蓄热罐(c6)、第二三通阀(c9),第二三通阀(c9)分别连接蓄热罐(c6)和换热站(c7),换热站(c7)与蓄热罐(c6)连通,蓄热罐(c6)与冷凝器(c3)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站(c7)上设置供热给水管道和供热回水管道,热给水管道和供热回水管道均与供热换热器(11)通过连接管道连通,供热给水管道与连接管道的连接处设置第三三通阀(c10),供热回水管道与连接管道的连接处设置第四三通阀(c1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涉及基于储能的高风电渗透率区域风电消纳与清洁供暖系统,包括电源与智能调度模块、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热泵模块和供暖模块,电源与智能调度模块给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热泵模块提供电能,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将电能以空气压力能、导热介质热能的形式进行存储与释放;热泵模块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进行存储或直接向用户供暖,供暖模块与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向用户供暖,在风电充裕时,利用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进行储能,利用热泵模块储热和供热;当风电不足时,可利用热电共蓄式压缩空气储能模块进行释能,弥补电能缺口,利用透平排气和热泵系统的蓄热进行供暖。暖。暖。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白 石红晖 马庆忠 殷戈 谭锐 王文飚 许琦 杨希刚 黄启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能南京电力试验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4/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