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卡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7260发布日期:2022-02-19 14:4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卡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卡销。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乘用车发动机的缸体水套通常安装分水筋和各种导流嵌件对冷却液的流量及流动进行控制。分水筋采用铸造制成,用来限制冷却液的流量或改变冷却液的走向;导流嵌件主要应用于开顶式缸体水套中,多为塑料制件,导流嵌件按照需求设计成指定的形状,从缸体顶面装配到指定位置,以实现对冷却液的流量及流动控制。
3.采用分水筋和各种导流嵌件存在无法分配和连续调整冷却液的问题,如果开发过程中如不匹配,或者因匹配不同性能指标的发动机重新组织冷却液,就必须重新设计、开模和生产,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费用和开发时间。安装导流嵌件需要较大的布置空间,而设置分水筋则受缸体水套铸造工艺的限制导致功能受限,无法达到理想的分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卡销,解决缸体水套内冷却液的流量不能连续调整及导向的问题。
5.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卡销,包括与缸体连接的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液流挡板通过上连接部与所述的上固定端相连,所述的液流挡板通过下连接部与所述的下固定端相连,缸体水套的环槽内壁位于所述的上固定端与所述的下固定端之间,所述的缸体水套的环槽内壁与所述的上连接部和所述的下连接部二者的间隙不等。
7.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端通过上连接孔与所述的缸体连接,所述的下固定端通过下连接孔与所述的缸体连接,所述的卡销在所述的上连接孔与所述的下连接孔内旋转时,所述的液流挡板与所述的环槽内壁的间隙大小变化。
8.进一步地,所述的液流挡板为扁形平板。
9.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分别为直径不同的圆柱体。
10.进一步地,所述的液流挡板前后两个平面通过左右两侧的曲面平滑过渡。
11.进一步地,所述的液流挡板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的上连接部的旋转中心线同轴,所述的液流挡板的旋转中心线与所述的下连接部的旋转中心线同轴。
12.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端上表面设置有紧固部,所述的紧固部为一字槽。
13.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端上表面设置有紧固部,所述的紧固部为十字槽。
14.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端与所述的上连接孔螺纹配合,所述的下固定端与所述的下连接孔过盈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端与所述的上连接孔过盈配合,所述的下固定端与所述的下连接孔过盈配合。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技术适用于不同性能指标及使用环境的发动机,特别适用于高温或高寒区域的发动机。在缸体水套环槽内安装不同尺寸的卡销,同时调整卡销装配的角度,实现了缸体水套环槽内冷却液流量的连续调整及导向,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缩短了设计、开模和生产的周期。
附图说明
18.图1本技术的卡销装配示意图;
19.图2本技术的卡销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0、卡销;11、上固定端;12、上连接部;13、液流挡板;14、下连接部;15、下固定端;16、紧固部;20、缸体;21、上连接孔;22、环槽左内壁;23、环槽右内壁;24、下连接孔;31、上层液流;32、下层液流。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技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技术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或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1:
24.按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卡销10,卡销10包括圆柱形的上固定端11,上固定端11与上连接部12的上端平滑过渡连接,且上固定端11与上连接部12同轴。上连接部12为圆柱体且直径小于上固定端11的直径。上连接部12的下端与液流挡板13的上端平滑过渡连接。
25.液流挡板13为长度方向沿上连接部12轴线设置的扁形平板,液流挡板13的旋转中心线与上连接部12的旋转中心线同轴。液流挡板13的左右两侧为曲面,所述曲面与液流挡板13的前后两个平面平滑过渡,使液流挡板13旋转时周向尺寸平滑变化。液流挡板13下端与下连接部14平滑过渡连接。
26.下连接部14为与上连接部12同轴的圆柱体,且下连接部14的直径大于等于上连接部12。下连接部14与下固定端15平滑过渡连接。下固定端15为与上固定端11同轴的圆柱体。
27.上固定端11的上表面设置有紧固部16,紧固部16为一字槽或十字槽,通过紧固部16旋转卡销10,使液流挡板13旋转到指定的安装角度。上固定端11外侧还设置有螺纹,缸体20上的上连接孔21内设置有螺纹,上固定端11通过螺纹与上连接孔21配合。连接孔21位于缸体水套的环槽的上方,缸体水套的环槽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下连接孔24,下连接孔24与下固定端15过盈配合。
28.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冷却液被上连接部12分隔形成上层液流31,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冷却液被液流挡板13分隔形成中层液流,环槽左内壁
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冷却液被下连接部14分隔形成下层液流32。
29.实施例1使用时,首先在缸体水套的环槽的上方和下方对应加工出上连接孔21和下连接孔24。之后根据不同性能发动机的缸体水套选择上连接部12、下连接部14和液流挡板13的尺寸。以闭式缸体水套为例,需要分配到上层液流31的冷却液多,分配到下层液流32的冷却液少,则选用上连接部12直径小于下连接部14直径的卡销10,此时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被上连接部12分隔形成的区域大于被下连接部14分隔形成的区域。根据所需上层液流31和下层液流32的高度选择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14的长度。液流挡板13的尺寸根据发动机燃烧爆震情况下实现冷却所需的冷却液确定。
30.最后将卡销10穿过上连接孔21、水套环槽后插入连接孔24,使卡销10安装在缸体水套上,通过紧固部16旋转卡销10,液流挡板13随之旋转。随着液流挡板13左右两侧与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间隙增大,中层液流增多;随着液流挡板13左右两侧与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间隙减小,中层液流减少。通过改变液流挡板13的安装角度,改变中层液流的流通截面积,实现中层液流的流量控制,以满足发动机燃烧爆震情况下实现冷却所需的冷却液。通过调整卡销10的安装深度及安装角度还可以用来匹配不同性能发动机。
31.实施例2:
32.按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卡销10,卡销10包括圆柱形的上固定端11,上固定端11与上连接部12的上端平滑过渡连接,且上固定端11与上连接部12同轴。上连接部12为圆柱体且直径小于上固定端11的直径。上连接部12的下端与液流挡板13的上端平滑过渡连接。
33.液流挡板13为长度方向沿上连接部12轴线设置的扁形平板,液流挡板13的旋转中心线与上连接部12的旋转中心线同轴。液流挡板13的左右两侧为曲面,所述曲面与液流挡板13的前后两个平面平滑过渡,使液流挡板13旋转时周向尺寸平滑变化。液流挡板13下端与下连接部14平滑过渡连接。
34.下连接部14为与上连接部12同轴的圆柱体,且下连接部14的直径大于等于上连接部12。下连接部14与下固定端15平滑过渡连接。下固定端15为与上固定端11同轴的圆柱体。
35.上固定端11的上表面设置有紧固部16,紧固部16为一字槽或十字槽,通过紧固部16旋转卡销10,使液流挡板13旋转到指定的安装角度。上固定端11与上连接孔21过盈配合。连接孔21位于缸体水套的环槽的上方,缸体水套的环槽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下连接孔24,下连接孔24与下固定端15过盈配合。
36.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冷却液被上连接部12分隔形成上层液流31,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冷却液被液流挡板13分隔形成中层液流,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冷却液被下连接部14分隔形成下层液流32。
37.实施例2使用时,首先在缸体水套的环槽的上方和下方对应加工出上连接孔21和下连接孔24。之后根据不同性能发动机的缸体水套选择上连接部12、下连接部14和液流挡板13的尺寸。以闭式缸体水套为例,需要分配到上层液流31的冷却液多,分配到下层液流32的冷却液少,则选用上连接部12直径小于下连接部14直径的卡销10,此时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被上连接部12分隔形成的区域大于被下连接部14分隔形成的区域。根据所需上层液流31和下层液流32的高度选择上连接部12和下连接部14的长度。液流挡板13的
尺寸根据发动机燃烧爆震情况下实现冷却所需的冷却液确定。
38.最后将卡销10穿过上连接孔21、水套环槽后插入连接孔24,使卡销10安装在缸体水套上,通过紧固部16旋转卡销10,液流挡板13随之旋转。随着液流挡板13左右两侧与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间隙增大,中层液流增多;随着液流挡板13左右两侧与环槽左内壁22和环槽右内壁23之间的间隙减小,中层液流减少。通过改变液流挡板13的安装角度,改变中层液流的流通截面积,实现中层液流的流量控制,以满足发动机燃烧爆震情况下实现冷却所需的冷却液。通过调整卡销10的安装深度及安装角度还可以用来匹配不同性能发动机。
39.应当理解,虽然本技术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
4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