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柔性护风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20754发布日期:2022-02-23 22:4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柔性护风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动力总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柔性护风圈。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发动机多采用强制循环水冷系统,发动机气缸盖和气缸体中都有水套,水泵将冷却水从机外吸入加压,使冷水在水套内流动,带走邻近部件的热量,冷却水吸热后自身温度升高,进入到车前端的散热器(水箱)内。由于汽车前进和风扇的抽吸,外界冷空气通过散热器,带走散热器内冷却水的热量并送入到大气中,当散热器中的冷却水得到冷却后,在水泵的作用下,在此进入到水套,如此循环不同的冷却了发动机的高温部件。
3.现有普通载货轻卡散热器位于汽车前端,为了提高风扇的冷却效果,正常散热器的外廓会加上一个护风圈,引导风扇出风的流动,防止整车运行过程中因颠簸使风扇与护风圈碰撞,一般径向风扇与护风罩间隙在25mm左右,甚至更大,影响风扇抽风效率。当前由于发动机动力越来越大,需要风扇带走热量也随之越多,以及对nvh(noise、 vibration、harshness分别是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要求越来越高,整车冷却系统优化受结构限制,加大风扇、提升风扇转速、加大整车水箱等虽能提升冷却效率,但是无形中使整车的nvh变差,油耗增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防止整车nvh变差及油耗成本的增加。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6.一种新型柔性护风圈,包括护风圈骨架(1)、胶圈(2)、护风圈支架(3),
7.所述护风圈骨架(1)与所述胶圈(2)连接形成可供风扇进入的护风圈通道;
8.所述护风圈支架(3)位于所述护风圈通道的一侧,并与所述护风圈骨架(1)连接;
9.所述护风圈支架(3)的另一端与发动机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大批量建造,相对成本低,且通过护风圈支架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可以使其与风扇相对不发生移动,增加风扇的抽风效率,提高风扇的冷却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整车nvh和油耗。
11.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风圈通道内壁与风扇的径向距离为5-10mm,风扇轴向伸入护风圈通道2/3处。
12.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胶圈(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21);所述第一u型槽(21)的梯形侧壁(211)长于所述第一u型槽(21)的长方形侧壁(212);所述第一u型槽(21)的梯形侧壁(211)与所述护风圈骨架(1)的端面平齐。
13.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胶圈(2)还包括延伸臂(22),所述延伸臂(22)的中部设置有螺孔(221)。
14.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风圈骨架(1)上设置有第二u型槽(11)、第三u 型槽(12);所述第二u型槽(11)与所述胶圈(2)卡接;所述第二u型槽(11)的外侧壁(111)位于胶
圈(2)内,所述第二u型槽(11)的内侧壁(112)为所述第二 u型槽(21)的外侧壁。
15.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胶圈(2)与护风圈骨架(2)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胶圈(2)的另一端。
16.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风圈骨架(1)为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上均匀分布有4个大小相同的通孔(14);所述圆环结构上还设置有半圆形滑道(13);所述半圆形滑道(13)的底部高于所述胶圈(2)。
17.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胶圈(2)的材料为三元乙丙橡胶。
18.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风圈骨架(1)的材料为pa66-bs1塑料。
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大批量建造,相对成本低,且通过护风圈支架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可以使其与风扇相对不发生移动,增加风扇的抽风效率,提高风扇的冷却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整车nvh和油耗。
21.(2)本实用新型由于护风圈骨架和胶圈都是柔性材料,这样就能把风扇与护风圈的径向距离调整为5-10mm这样小的间距距离,同时再在轴向距离上把风扇放入到护风圈内2/3处的位置,可以保证风扇的效率最高,大大降低了整车nvh和油耗。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护风圈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风圈骨架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风圈骨架的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胶圈的剖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护风圈骨架与胶圈连接关系剖视图。
27.附图标记:1、护风圈骨架;11、第二u型槽;111、外侧壁;112、内侧壁;12、第三u型槽;13、滑道;2、胶圈;21、第一u型槽;211、梯形侧壁;212、长方形侧壁;22、延伸臂;221、螺孔;3、护风圈支架;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
30.参考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新型柔性护风圈,包括护风圈骨架1、胶圈2、护风圈支架3。
31.参考图1,护风圈骨架1位于发动机(图未标出)外侧,护风圈骨架1围绕在风扇 (图未标出)的外围,护风圈骨架1为圆环结构,如图2,护风圈骨架1的一端上均匀分布有4个大小相同的通孔,且护风圈骨架1上也设置了多个半圆形滑道13,是为了方便后面护风圈在整体连接过程中的一些管线穿过,这样就不会对护风圈造成影响。如图 3,护风圈骨架1的另
一端上设置有第二u型槽11、第三u型槽12,第二u型槽11的外侧壁111高度宽度都大于第二u型槽11的内侧壁112,这样可以在连接的时候增加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二u型槽11的内侧壁112为第二 u型槽11和第三u型槽12共用的侧壁。
32.本实施例中,护风圈骨架1的材料为pa66-bs1,其作用是使得护风圈骨架有足够的强度,且重量轻,成本低。
33.参考图1、图5,胶圈2位于护风圈骨架1的一侧,胶圈2上较大的一端位于护风圈骨架1上,胶圈2的较大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u型槽21,第一u型槽21与第二u 型槽11开口相对,第一u型槽21的长方形侧壁212伸入到第二u型槽11内,第二u 型槽11的外侧壁111伸入到第一u型槽21内,第一u型槽21和第二u型槽11卡接固定,胶圈2上较大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延伸臂22,延伸臂22的一端与第一u型槽21 的长方形侧壁212固定连接,延伸臂22的中部设置有螺孔221,在第一u型槽21与第二u型槽11卡接固定后,螺孔221与护风圈骨架1上的第三u型槽12开口对齐,方便螺栓穿过螺孔221插入到第三u型槽12内,这样进一步增强护风圈骨架1与胶圈2 之间的连接的牢固程度。第一u型槽21的梯形侧壁211的长度长于第一u型槽21的长方形侧壁212,且梯形侧壁211与护风圈骨架1上的端面平齐,这样可以增加力矩,使得胶圈2与护风圈骨架1的连接更牢固。胶圈2较小的一端是与散热器导风罩(图未标出)连接的,因此胶圈2设置成一端大一端小,是由于散热器导风罩直径大,这样可以使得胶圈2有更好的承重力。
34.本实施例中,因为胶圈与整车散热器导风罩相配,胶圈2的材料采用较软质地的三元乙丙橡胶,这样也不易在振动时破损。
35.参考图1,护风圈支架3有4个,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护风圈支架3有2种,设置不同的类型的护风圈支架3仅仅只是为了搭配发动机上不同的连接端,作用其实都是一样的,护风圈支架3整体呈现s型,这样不会干扰各种线束在发动机与散热导风罩之间连接。护风圈支架3位于护风圈骨架1和发动机(图未标出)之间,护风圈支架3的一端上的通孔(图未标出)与护风圈骨架1上的通孔14一一对应,螺栓4穿过护风圈支架3上的通孔与护风圈骨架1上的通孔14,把护风圈骨架1固定在护风圈支架3上,4 个护风圈支架3等距分布在护风圈骨架1上,这样可以更均匀为护风圈骨架1提供支撑力,护风圈支架3的另一端与发动机通过螺栓4固定连接。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7.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护风圈骨架1和胶圈2,二者连接形成的护风圈,这样可以起到降噪的效果,再利用刚性的护风圈支架3与护风圈骨架1连接,这样刚柔结合可以实现整个护风圈的安装固定和车辆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由于护风圈是柔性材料形成的,可以把风扇扇片与护风圈内部的距离调整为5-10mm,并在把风扇伸入到护风圈内 2/3处,这样即使发生震动,风扇与护风圈发生碰撞,也不会发出噪声。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