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58286发布日期:2022-04-07 09:4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增压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借以增加气缸进气压力的装置,进入发动机气缸前的空气先经增压器压缩以提高空气的密度,使更多的空气充填到气缸里,从而增大发动机功率,装有增压器的发动机除能输出较大的起飞功率外,还可改善发动机的高度特性,汽车用增压器:所谓增压就是将空气在供入气缸之前预先压缩,以提高空气密度、增加进气量的一项技术,目的在于增加充气量、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改善排放。
3.复合中间体是增压器的组件之一,现有的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中间体在进行注油的时候,通常是直接将润滑油进行注入,不便于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处理,含有杂质的润滑油进入中间体的内腔,容易导致中间体的内壁发生划痕,且在中间体进行运行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长时间聚集在中间体的内腔时,会影响中间体的使用,增加使用者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中间体在进行注油的时候,通常是直接将润滑油进行注入,不便于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处理,含有杂质的润滑油进入中间体的内腔,容易导致中间体的内壁发生划痕,且在中间体进行运行的时候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长时间聚集在中间体的内腔时,会影响中间体的使用,增加使用者操作难度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包括增压器本体,所述增压器本体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中间壳,所述中间壳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子,所述中间壳的顶部设置有注油机构;
6.所述注油机构包括注油管、过滤盒、防护套和连接管,所述注油管的底部与中间壳的顶部连通,所述过滤盒的表面与注油管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防护套套设于连接管的表面,所述防护套的内壁与注油管的表面接触。
7.为了达到对中间壳内腔进行散热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中间壳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所述中间壳的底部开设有与散热扇配合使用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8.为了达到防止灰尘进入出风孔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中间壳的顶部开设有与通风孔配合使用的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与通风孔相通,所述固定壳和出风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散热扇配合使用的防尘网。
9.为了达到对固定壳进行装卸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螺
纹杆,所述中间壳的底部开设有与螺纹杆配合使用的螺纹槽。
10.为了达到便于对过滤盒取出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过滤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两个定位块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杆。
11.为了达到防止漏油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注油管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表面与防护套的内壁接触。
12.为了达到将润滑油均匀涂抹在中间体内壁的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转子的表面套设有双向螺旋杆,所述双向螺旋杆的表面与中间壳的内壁接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该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通过设置注油机构,使用者通过连接管对润滑油进行导流,润滑油通过连接管进入防护套的内腔,再通过防护套进入注油管的内腔,在注油管的内腔时,通过过滤盒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注油管进入中间壳的内腔并与转子接触,从而达到对转子进行润滑的效果,而通过过滤盒达到对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防止含有杂质的润滑油进入中间壳的内腔,容易导致中间壳的内壁发生划痕,且防护套的内腔和注油管的表面均为螺纹状,在对过滤盒进行清理的时候,对防护套进行旋转,从而对防护套进行拆卸,达到对过滤盒进行清理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注油机构的立体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盒和定位块的立体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间壳的主视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注油管和密封垫的立体爆炸图。
21.图中,1、增压器本体;2、中间壳;3、转子;4、注油机构;401、注油管;402、过滤盒;403、防护套;404、连接管;5、固定壳;6、散热扇;7、通风孔;8、出风孔;9、防尘网;10、固定块;11、螺纹槽;12、定位块;13、拉杆;14、密封垫;15、双向螺旋杆;16、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器复合中间体结构,包括增压器本体1,增压器本体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中间壳2,中间壳2 的内腔活动连接有转子3,中间壳2的顶部设置有注油机构4;
25.注油机构4包括注油管401、过滤盒402、防护套403和连接管404,注油管401的底部与中间壳2的顶部连通,过滤盒402的表面与注油管401的内腔活动连接,防护套403套设于连接管404的表面,防护套403的内壁与注油管401的表面接触。
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注油机构4,使用者通过连接管404对润滑油进行导流,润滑油通过连接管404进入防护套403的内腔,再通过防护套403 进入注油管401的内腔,在注油管401的内腔时,通过过滤盒402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注油管401进入中间壳2的内腔并与转子3接触,从而达到对转子3进行润滑的效果,而通过过滤盒402达到对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防止含有杂质的润滑油进入中间壳2的内腔,容易导致中间壳2的内壁发生划痕,且防护套403的内腔和注油管401的表面均为螺纹状,在对过滤盒402进行清理的时候,对防护套403进行旋转,从而对防护套403进行拆卸,达到对过滤盒402进行清理的效果。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中间壳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固定壳5,固定壳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扇6,中间壳2的底部开设有与散热扇6配合使用的通风孔7,通风孔7的数量为若干个。
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散热扇6和通风孔7的配合使用,在转子3运行的时候,启动散热扇6,通过散热扇6将冷风向通风孔7吹入,由于中间壳 2的壳体为中空状,通风孔7为环形状,冷风进入后,达到对中间壳2内腔进行散热的效果,防止热量长时间聚集在中间壳2的内腔时,影响中间壳2的使用,通过固定壳5,达到对散热扇6进行防护的效果。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中间壳2的顶部开设有与通风孔7配合使用的出风孔8,出风孔8与通风孔7相通,固定壳5和出风孔8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与散热扇6配合使用的防尘网9。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风孔8和防尘网9的配合使用,进入通风孔7 内腔的冷风通过出风孔8排出,而防尘网9用于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隔离,从而达到防止杂质进入的效果。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固定壳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10,固定块10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16,中间壳2的底部开设有与螺纹杆 16配合使用的螺纹槽11。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块10和螺纹杆16的配合使用,是对散热扇6进行维修的时候,使用者将螺纹杆16从螺纹槽11的内腔取出,对固定壳5进行拆卸,从而达到对散热扇6进行拆卸的效果,维修后,将螺纹杆16 卡入螺纹槽11的内腔中,从而达到对固定壳5进行限位的效果。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过滤盒40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块12,两个定位块12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拉杆13。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块12和拉杆13的配合使用,在对过滤盒 402进行取出的时候,使用者通过拉杆13将过滤盒402取出,从而达到便于对过滤盒402进行拿取的效果,通过定位块12,达到对拉杆13进行支撑的效果。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注油管40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垫 14,密封垫14的表面与防护套403的内壁接触。
3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密封垫14,由于密封垫14的表面与防护套403 的内壁接触,在润滑油进入防护套403的内腔后,通过密封垫14达到防止润滑油从防护套403与注油管401之间泄漏的效果。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化方案,转子3的表面套设有双向螺旋杆15,双向螺旋杆15的表面与中间壳2的内壁接触。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双向螺旋杆15,在润滑油通过注油管401进入中间壳2的内腔后,润滑油与双向螺旋杆15接触,在转子3进行旋转的时候,带动双向螺旋杆15进行旋转,通过双向螺旋杆15的旋转,带动润滑油向两侧进行移动,从而达到对中间壳2内腔进行均匀涂抹的效果。
39.工作原理:首先,使用者通过连接管404对润滑油进行导流,润滑油通过连接管404进入防护套403的内腔,再通过防护套403进入注油管401的内腔,在注油管401的内腔时,通过过滤盒402对润滑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在润滑油通过注油管401进入中间壳2的内腔后,润滑油与双向螺旋杆15接触,在转子3进行旋转的时候,带动双向螺旋杆15进行旋转,通过双向螺旋杆15的旋转,带动润滑油向两侧进行移动,从而达到对中间壳2内腔进行均匀涂抹的效果,而通过过滤盒402达到对杂质进行过滤的效果,防止含有杂质的润滑油进入中间壳2的内腔,容易导致中间壳2的内壁发生划痕,且防护套403的内腔和注油管401的表面均为螺纹状,在对过滤盒402进行清理的时候,对防护套403进行旋转,从而对防护套403进行拆卸,达到对过滤盒402进行清理的效果,在转子3运行的时候,启动散热扇6,通过散热扇6 将冷风向通风孔7吹入,由于中间壳2的壳体为中空状,通风孔7为环形状,冷风进入后,达到对中间壳2内腔进行散热的效果,防止热量长时间聚集在中间壳2的内腔时,影响中间壳2的使用。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