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空储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2.液化空气储能,一种储能技术,即利用空气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能与高压低温空气内能的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在电网负荷低谷期,利用电能不断地从空气中取走热量而使其降温,当降到冷凝温度81.5开以下时,开始出现液态空气;再继续取走热量,使体系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直到空气全部液化后储存在超低温储气容器中。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释放低温高压的液化空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3.现有技术中,空气能发电装置采用热泵系统富集空气中、水中的低温太阳热能再采用朗肯循环系统发电,其中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器、蒸发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冷凝器、循环泵、蒸发器、膨胀发动机、发电机。该热泵式空气能发电装置不仅热泵运行需消耗能量,而且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冷凝器也要消耗热量,它结构复杂、温差小、能量密度低、尤其热效率低。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空储能发电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空储能发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空储能发电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包括:
7.底板;
8.液化空气储罐,所述液化空气储罐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
9.增温缸,所述增温缸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化空气储罐的内部连通,且增温缸设置于所述底板的顶部;
10.气动马达,所述气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底板顶部的另一侧,且气动马达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增温缸的内部连通;
11.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12.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固定于所述气动马达的输出轴上,且驱动轴固定于所述发电机组转动轴上。
13.优选的,所述气动马达上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液化空气储罐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
14.优选的,所述发电机组和气动马达上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上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开设有抽拉槽,所述抽拉槽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过滤网。
15.优选的,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吸气组件,所述外壳内部的一侧且位于吸气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吸泵,所述吸泵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吸气组件内部连通。
16.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的一侧且位于吸泵的底部设置有储气管,所述储气管的底部均连通有吹气嘴,所述吹气嘴贯穿所述散热口并延伸至所述散热口的内部。
17.优选的,所述吸泵的底部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底端与所述储气管的内部连通。
18.优选的,所述吹气嘴的形状为l型,且位于所述过滤网的一侧。
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空储能发电装置,通过设置的液化空气储罐,使内部气体进入到增温缸中进行增温,之后在管道的输送下进入气动马达中,推动气动马达进行旋转,使驱动轴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进行转动发电,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结构简单,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气动马达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所示固定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3所示外壳的侧视截面示意图。
26.图中标号:1、底板,2、液化空气储罐,3、增温缸,4、气动马达,5、发电机组,51、外壳,6、驱动轴,7、排气管,8、进气管,9、散热口,10、固定框,11、抽拉槽,12、过滤网,13、吸气组件,14、吸泵,15、进气管,16、储气管,17、吹气嘴,18、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第一实施例
29.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气动马达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液空储能发电装置,包括:
30.底板1;
31.液化空气储罐2,所述液化空气储罐2设置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一侧;
32.增温缸3,所述增温缸3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化空气储罐2的内部连通,且增温缸3设置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
33.气动马达4(本实用新型中可采用空气马达),所述气动马达4设置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另一侧,且气动马达4的顶部通过管道与所述增温缸3的内部连通;
34.发电机组5,所述发电机组5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
35.驱动轴6,所述驱动轴6固定于所述气动马达4的输出轴上,且驱动轴6固定于所述发电机组5转动轴上。
36.所述气动马达4上连通有排气管7,所述液化空气储罐2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8。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38.在操作时,使液化空气储罐2中的气体进入到增温缸3中进行增温,之后在管道的输送下进入气动马达4中,推动气动马达4进行旋转,使驱动轴6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发电
机组5进行转动发电。
3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0.通过设置的液化空气储罐2,使内部气体进入到增温缸3中进行增温,之后在管道的输送下进入气动马达4中,推动气动马达4进行旋转,使驱动轴6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组5进行转动发电,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结构简单,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41.第二实施例
42.请结合参阅图3-5,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液空储能发电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3.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空储能发电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发电机组5和气动马达4上设置有外壳51,所述外壳51上设置有散热口9,所述散热口9上设置有固定框10,所述固定框10的内部开设有抽拉槽11,所述抽拉槽11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过滤网12;
44.外壳51的底部固定在底板1上;
45.过滤网12的设置,能够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避免进入到外壳51的内部,从而污染内部设备;
46.在拆卸过滤网12进行清灰时,通过拉动过滤网12,使其在抽拉槽11中滑出,从而对过滤网12进行拆除。
47.所述外壳5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吸气组件13,所述外壳51内部的一侧且位于吸气组件13的一侧设置有吸泵14,所述吸泵14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15,所述进气管15的一端与所述吸气组件13内部连通;
48.吸气组件13包括六个吸气口,且分布在不同高度上,从而对外壳51中大面积的热量进行吸取;
49.吸气组件13的设置,能够将外壳51中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进行大面积的吸取,提高散热的效率;
50.吸泵14与外部的电源以及控制开关进行连接;
51.设置的吸泵14,能够对外壳51内的热量进行吸取,达到降温的效果。
52.所述外壳51内壁的一侧且位于吸泵14的底部设置有储气管16,所述储气管16的底部均连通有吹气嘴17,所述吹气嘴17贯穿所述散热口9并延伸至所述散热口9的内部。
53.所述吸泵14的底部连通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的底端与所述储气管16的内部连通。
54.所述吹气嘴17的形状为l型,且位于所述过滤网12的一侧;
55.吹气嘴17的出气口对准在过滤网12的表面,便于排出的热量直接吹在过滤网上,不仅起到了除杂的效果,而且还加快了外壳51内部热量的释放,提高散热的效率。
56.在发电机组5运行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通过过滤网12直接排出,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然而,当过滤网12上附着大量灰尘时,则会影响热量的排出,使热量堆积在发电机组5的内部,造成内部温度的升高,影响发电机组5的正常运行。
57.在进行散热时,通过启动吸泵14,使内部的热量被吸气组件13进行吸取,在进气管15以及连接管18的输送下,最后通过吹气嘴17释放,直接吹动过滤网12,从而将表面的灰尘
进行吹动去除,进而提高了散热的效率。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