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曲线液压马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曲线液压马达配流系统。
背景技术:2.内曲线径向活塞液压马达是液压系统中极其重要的执行元件,它是一种低速大转矩液压马达,由于具有转速低、输出扭矩大、结构紧凑、尺寸小、变速范围大、低速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煤机市场、反井钻机及破碎机等工况。
3.液压马达在工作中,配流体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配油”,即将从配流盘座输入的高压油与马达内部的转子组合件流回的低压油隔离开,且顺利地将高压油分配到转子的进油腔,同时将转子的回油腔的低压油输送回配流盘座的回油腔里,完成一个工作的循环,现有技术中的内曲线径向活塞液压马达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一些缺点,即配流体在与转子组合件的工作中,靠配流体背离转子组合件的小端面的一圈弹簧的弹簧力来均衡两者之间的液压压力,在工作中会造成局部的弹簧力瞬间不均衡,从而导致配流体与转子的贴合面偏磨,还有可能造成配流体直接憋死。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曲线液压马达配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配流系统的配流体在与转子组合件的工作中,靠配流体背离转子组合件的小端面的一圈弹簧的弹簧力来均衡两者之间的液压压力,在工作中会造成局部的弹簧力瞬间不均衡,从而导致配流体与转子的贴合面偏磨,还有可能造成配流体直接憋死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 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曲线液压马达配流系统,包括配流盘座,所述配流盘座的内部设有配流体,所述配流体外侧的配流盘座内壁上设有通油腔一,所述配流盘座的一端设有转子组合件,所述转子组合件径向设有若干通油腔二,所述通油腔二一侧的转子组合件内部均设有第三油道,所述转子组合件径向均设有第二油道,所述配流体内部设有第六油道,所述第六油道远离第二油道一侧的配流体内部设有若干配流孔,所述配流孔的底端延伸至通油腔一的内部,所述配流盘座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底端的配流盘座内部设有第五油道,所述第五油道远离进油口一端的配流体内部设有第四油道,所述第四油道远离第五油道的一端与第三油道的一端相连通。
6.优选的,所述配流体远离转子组合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一侧的配流盘座内部设有第二端面,以便对弹簧进行安置处理。
7.优选的,所述配流体外壁上安装有若干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的外壁与配流盘座的内壁相触碰,以便更好地保证了配流的精度。
8.优选的,所述进油口一侧的配流盘座顶部设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底端的配流盘座内部设有第一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底端与通油腔一的一端相连通。
9.优选的,第一端面的内部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布置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一侧的内
壁上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延伸至安置槽的外部并与第二端面的外壁相连接,以便平衡液压油的作用推力并防止其产生内泄的现象。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端面外侧的配流体一端设有等间距的平衡销,所述平衡销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通油腔一的内部,所述平衡销的另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第四油道,以便达到动态平衡配流体高低压两面的压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内曲线液压马达配流系统不仅减少配流体和转子组合件结合面的泄露量,防止配流体产生憋死的现象,且有效改善配流体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还可防止高压腔的油液与低压腔的油液相流通,进而更好地保证了配流的精度,而且达到循环配流的目的;
12.(1)通过在不更改原来产品装配结构的基础上,更改配流体与弹簧的安装关系,且增加若干个平衡销,以使达到动态平衡配流体高低压两面的压差,使得工作时配流体更好更紧密地贴合转子运动,减少配流体和转子组合件结合面的泄露量,防止配流体产生憋死的现象,且有效改善配流体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13.(2)通过位于配流体与配流盘座之间设置若干密封组件,即可防止高压腔的油液与低压腔的油液相流通,从而更好地保证了配流的精度;
14.(3)通过将液压油从进油口并经第五油道注入至第四油道,使得液压油经第三油道流入至高压腔的内部进行工作,以实现其液压能转变成机械能,当液压油在配流时,会对配流体产生一个推力,使得配流体往反方向滑动,此时配流体另一端面弹簧的弹力会将配流体往转子组合件方向作用,平衡液压油的作用推力并防止内泄,同时液压油依次经第二油道与第六油道并经低压配流孔流入至通油腔一的内部,随后经第一油道并由出油口流回,从而达到循环配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配流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配流盘座;2、第一油道;3、配流体;4、平衡销;5、弹簧;6、通油腔一;7、密封组件;8、配流孔;9、第二油道;10、转子组合件;11、通油腔二;12、第三油道;13、第四油道;14、第五油道;15、进油口;16、出油口;17、第一端面;18、安置槽;19、第二端面;20、第六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 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内曲线液压马达配流系统,包括配流盘座1,配流盘座1的内部设有配流体3,配流体3远离转子组合件10的一端设有第一端面17,第一端面17一侧的配流盘座1内部设有第二端面19;
22.使用时,通过将第一端面17与第二端面19分别设置于配流体3与配流盘座1的一端,以便对弹簧5进行安置处理;
23.第一端面17的内部设有若干圆周均匀布置的的安置槽18,安置槽18一侧的内壁上安装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延伸至安置槽18的外部并与第二端面19的外壁相连接;
24.使用时,通过弹簧5设置于安置槽18的内部,以便平衡液压油的作用推力并防止其产生内泄的现象;
25.第一端面17外侧的配流体3一端设有等间距的平衡销4,平衡销4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通油腔一6的内部;另一部分的一端延伸至第四油道13;
26.使用时,通过设置有若干组平衡销4,以便达到动态平衡配流体3高低压两面的压差;
27.配流体3外侧的配流盘座1内壁上设有通油腔一6,通油腔一6外侧的配流体3外壁上安装有若干密封组件7,密封组件7的外壁与配流盘座1的内壁相触碰;
28.使用时,通过位于配流体3与配流盘座1之间设置若干密封组件7,即可防止通油腔二11的油液与通油腔一6的油液相流通,以便更好地保证了配流的精度;
29.进油口15一侧的配流盘座1顶部设有出油口16,出油口16底端的配流盘座1内部设有第一油道2,第一油道2的底端与通油腔一6的一端相连通,以便液压油进行排出处理;
30.配流盘座1的一端设有转子组合件10,转子组合件10内部的一侧设有通油腔二11,通油腔二11一侧的转子组合件10内部设有第三油道12;
31.转子组合件10径向均设有第二油道9,配流体3内部设有第六油道20,第六油道20远离第二油道9一侧的配流体3内部设有若干配流孔8,配流孔8的底端延伸至通油腔一6的内部;
32.配流体3顶部的一侧设有进油口15,进油口15底端的配流体3内部设有第五油道14,第五油道14远离进油口15一端的配流体3内部设有第四油道13,第四油道13远离第五油道14的一端与第三油道12的一端相连通。
33.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液压油从进油口15并经第五油道14注入至第四油道13,使得液压油经第三油道12流入至通油腔二11的内部进行工作,以实现其液压能转变成机械能,当液压油在配流时,会对配流体3产生一个推力,使得配流体3往反方向滑动,此时配流体3另一端面弹簧5的弹力会将配流体3往转子组合件10方向作用,平衡液压油的作用推力并防止内泄,同时液压油依次经第二油道9与第六油道20并经配流孔8流入至通油腔一6的内部,随后经第一油道2并由出油口16流回,进而达到循环配流的目的,之后通过在不更改原来产品装配结构的基础上,更改配流体3与弹簧5的安装关系,且增加若干个平衡销4,以使其动态平衡配流体3高低压两面的压差,使得工作时配流体3更好更紧密地贴合转子运动,减少配流体3和转子组合件10结合面的泄露量,防止配流体3产生憋死的现象,且有效改善配流体3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最后通过位于配流体3与配流盘座1之间设置若干的密封组件7,即可防止通油腔二11的油液与通油腔一6的油液相流通,进而更好地保证了配流的精度,从而完成配流系统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