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划定供燃烧气体流动的流路的过渡连接件、具备过渡连接件的燃烧器、燃气涡轮机及燃气涡轮机设备。
2.本技术主张基于2020年7月20日在日本技术的特愿2020-123954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3.燃气涡轮机的燃烧器具备划定燃烧气体的流路的过渡连接件、及向该过渡连接件内与空气一起喷射燃料的主体。过渡连接件围绕燃烧器轴线形成筒状。在该过渡连接件内,燃料燃烧,并且流动燃料的燃烧中所生成的燃烧气体。因此,过渡连接件的内周面暴露在极高温的燃烧气体中。
4.因此,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燃烧器的燃烧筒(过渡连接件)中,形成有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多个通路。作为通路,具有:沿相对于燃烧器轴线的周向延伸的集管、从该集管沿轴线上游侧延伸的多个上游侧冷却通路、从该集管沿轴线下游侧延伸的多个下游侧冷却通路。集管是用于改变上游侧冷却通路的数量等相对于下游侧冷却通路的数量而设置的。
5.以往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754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8.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9.对于过渡连接件,要求确保一定以上的耐久性,并且还期望抑制其制造成本。
10.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耐久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过渡连接件、具备过渡连接件的燃烧器、及具备燃烧器的燃气涡轮机。
11.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2.关于作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发明所涉及的一方式的过渡连接件,
13.其是围绕在假象平面内弯曲的轴线,以沿所述轴线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并划定燃烧气体从所述轴线延伸的轴线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的周围的过渡连接件。该过渡连接件具有:一对侧板部,与所述假象平面对置且隔着所述轴线而相互对置;弯曲内侧板部,以所述轴线为基准,配置于在所述轴线中所述下游侧的部分相对于所述上游侧的部分弯曲的一侧即弯曲内侧,并与所述一对侧板部的所述弯曲内侧的一端连接;及弯曲外侧板部,以所述轴线为基准,配置于与所述弯曲内侧相反的一侧的弯曲外侧,隔着所述轴线而与所述弯曲内侧板部对置,并与所述一对所述侧板部的所述弯曲外侧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曲内侧板部、所述弯曲外侧板部及所述一对侧板部分别具有:多个通路组,由沿
所述轴线方向延伸且沿相对于所述轴线的周向排列而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多个冷却通路构成;及至少一个集管,沿所述周向延伸而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动。所述弯曲内侧板部、所述弯曲外侧板部及所述一对侧板部各自的所述多个通路组沿所述轴线方向排列,在所述多个通路组中的所述轴线方向之间配置所述集管。所述弯曲内侧板部、所述弯曲外侧板部及所述一对侧板部各自的所述多个通路组经由配置在所述多个通路组之间的所述集管而相互连通。在所述弯曲内侧板部、所述弯曲外侧板部及所述一对侧板部各自的所述多个通路组中的、构成位于最靠所述下游侧的第一通路组的所述多个冷却通路即多个第一冷却通路的所述下游侧的一端,形成有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入的介质入口。在所述弯曲内侧板部、所述弯曲外侧板部及所述一对侧板部各自的所述多个所述通路组中的、构成位于最靠所述上游侧的最终通路组的所述多个冷却通路即多个最终冷却通路的所述上游侧的一端,形成有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的介质出口。所述弯曲内侧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的数量比所述弯曲外侧板部及所述一对侧板部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的数量少。
14.在本方式中,关于弯曲内侧板部、弯曲外侧板部及一对侧板部的各第一冷却通路,从它们的入口流入冷却介质。然后,各部内的冷却介质经过各部中的至少一个集管之后,从各部的最终冷却通路的出口向过渡连接件外流出。各部内的冷却介质从下游侧流向上游侧。在该过程中,过渡连接件被冷却介质冷却,而冷却介质被加热。
15.在本方式中,设置有集管,用以以集管为基准,改变上游侧的冷却通路的数量等相对于下游侧的冷却通路的数量,从而维持从下游侧流向上游侧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
16.在本方式中,在弯曲内侧板部、弯曲外侧板部及一对侧板部中,由于弯曲内侧板部配置于最靠弯曲内侧,因此轴线方向的长度最短。因此,即使使弯曲内侧板部的至少一个集管的数量少于弯曲外侧板部及一对侧板部的至少一个集管的数量,也能够抑制相对于在弯曲外侧板部及一对侧板部的各冷却通路内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在弯曲内侧板部的冷却通路内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的降低。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使弯曲内侧板部中的通路的结构相较于弯曲外侧板部及一对侧板部中的通路的结构简化,也能够抑制相对于在弯曲外侧板部及一对侧板部中的通路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在弯曲内侧板部的通路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的降低。
17.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在确保耐久性的同时,抑制制造成本。
18.作为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发明所涉及的一方式的燃烧器,其具备:
19.所述方式的过渡连接件;及燃烧器(burner),向所述燃烧气体流路内喷出燃料与压缩空气。
20.作为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发明所涉及的一方式的燃气涡轮机,其具备:
21.所述方式的燃烧器;压缩机,压缩空气并向所述燃烧器输送压缩空气;涡轮机,由所述燃烧器中所生成的燃烧气体驱动;及中间壳体。所述压缩机具有能够以转子轴线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压缩机转子及覆盖所述压缩机转子的外周的压缩机壳体。所述涡轮机具有能够以所述转子轴线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涡轮机转子及覆盖所述涡轮机转子的外周的涡轮机壳体。所述压缩机转子与所述涡轮机转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燃气涡轮机转子。所述压缩机壳体与所述涡轮机壳体经由所述中间壳体而相互连接。所述燃烧器的所述过渡连接件配置在所述中间壳体内,以使所述弯曲外侧板部与所述燃气涡轮机转子对置,所述弯曲内侧板部与所述中间壳体对置。
22.作为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发明所涉及的一方式的燃气涡轮机设备,其具备:
23.所述方式的燃气涡轮机;冷却器,冷却由所述压缩机压缩的空气的一部分;增压压缩机,升压由所述冷却器冷却的空气,将所升压的空气作为所述冷却介质,输送到所述弯曲内侧板部、所述弯曲外侧板部及所述一对侧板部各自具有的所述第一冷却通路。
24.发明效果
25.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一方式中,能够在确保过渡连接件的耐久性的同时,抑制其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涡轮机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
27.图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燃气涡轮机的燃烧器周围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的立体图。
29.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
30.图5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渡连接件的展开图。
31.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剖切的剖视图。
32.图7是沿图5中的vii-v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燃气涡轮机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4]“燃气涡轮机设备的实施方式”[0035]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气涡轮机设备具备燃气涡轮机10。该燃气涡轮机10具备:压缩机20,压缩外部空气ao而生成压缩空气a;多个燃烧器40,在压缩空气a中燃烧燃料f而生成燃烧气体g;及涡轮机30,由燃烧气体g驱动。
[0036]
压缩机20具有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压缩机转子21、覆盖压缩机转子21的外周侧的压缩机壳体24、多个固定叶片列25。在此,将转子轴线ar延伸的方向设为转子轴线方向da。并且,将转子轴线方向da上的一方侧设为转子轴线上游侧dau,将另一方侧设为转子轴线下游侧dad。涡轮机30具有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涡轮机转子31、覆盖涡轮机转子31的外周侧的涡轮机壳体34及多个固定叶片列35。
[0037]
压缩机20相对于涡轮机30配置于转子轴线上游侧dau。压缩机转子21与涡轮机转子31位于同一转子轴线ar上,并相互连接而形成燃气涡轮机转子11。在该燃气涡轮机转子11中,例如,连接有发电机gen的转子。燃气涡轮机10还具备配置于压缩机壳体24与涡轮机壳体34之间的中间壳体13。来自压缩机20的压缩空气a流入该中间壳体13内。多个燃烧器40沿相对于转子轴线ar的周向排列,并安装在中间壳体13上。压缩机壳体24、中间壳体13及涡轮机壳体34相互连接而形成燃气涡轮机壳体14。
[0038]
压缩机转子21具有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并沿转子轴线方向da延伸的转子轴22、安装在该转子轴22上的多个转动叶片列23。多个转动叶片列23沿转子轴线方向da排列。各转动叶片列23均由沿相对于转子轴线ar的周向排列的多个转动叶片构成。在多个转动叶片列23的各转子轴线下游侧dad配置有多个固定叶片列25中的任意一个固定叶片列25。各固定叶片列25设置于压缩机壳体24的内侧。各固定叶片列25均构成为具有沿相对于转子轴线ar
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固定叶片。
[0039]
涡轮机转子31具有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并沿转子轴线方向da延伸的转子轴32、安装在该转子轴32上的多个转动叶片列33。多个转动叶片列33沿转子轴线方向da排列。各转动叶片列33均由沿相对于转子轴线ar的周向排列的多个转动叶片构成。在多个转动叶片列33的各转子轴线上游侧dau配置有多个固定叶片列35中的任意一个固定叶片列35。各固定叶片列35设置于涡轮壳体34的内侧。各固定叶片列35均构成为具有沿相对于转子轴线ar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固定叶片。
[0040]
燃气涡轮机设备除了以上所说明的燃气涡轮机10之外,还具备冷却器15与增压压缩机16。中间壳体13与增压压缩机16的吸込口通过抽气管线18连接。该抽气管线18上设置有冷却器15。增压压缩机16的排出口与燃烧器40通过冷却空气管线19连接。该冷却空气管线19上设置有调节冷却空气的流量的调节阀17。从燃气涡轮机10的压缩机20喷出而流入中间壳体13内的压缩空气a的一部分流入抽气管线18中。该压缩空气a由冷却器15冷却之后,由增压压缩机16升压,并作为冷却空气ai输送至燃烧器40。
[0041]
如图2所示,燃烧器40具有划定燃烧气体流路49的周围的筒状的过渡连接件50、冷却空气封套44、消声器45、向过渡连接件50内喷出燃料f及压缩空气a的主体41。
[0042]
主体41具有向过渡连接件50内喷出燃料f及压缩空气a的多个燃烧器42、及围绕多个燃烧器42的框架43。多个燃烧器42固定在该框架43上。该框架43固定在中间壳体13上。
[0043]
过渡连接件50围绕燃烧器轴线ac,以沿燃烧器轴线ac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在此,将燃烧器轴线ac延伸的方向设为燃烧器轴线方向dca、在该燃烧器轴线方向dca上朝向相互相反侧的两侧中的一方设为燃烧器轴线上游侧dcu、另一方设为燃烧器轴线下游侧dcd。
[0044]
如图2及图3所示,消声器45具有作为过渡连接件50的一部分的空间划定部46、及与该空间划定部46共同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侧形成声音空间的声音罩48。这里的过渡连接件50的空间划定部46为过渡连接件50中的燃烧器轴线上游侧dcu的部分,是沿相对于燃烧器轴线ac的周向扩展的部分。声音罩48从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侧覆盖过渡连接件50的空间划定部46。在过渡连接件50的空间划定部46上形成有从外周侧贯穿至内周侧的声音孔47。
[0045]
冷却空气封套44覆盖过渡连接件50的一部分,并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侧形成冷却空气空间。过渡连接件50的一部分为过渡连接件50中的燃烧器轴线下游侧dcd的部分,是沿相对于燃烧器轴线ac的周向扩展的部分。在该冷却空气封套44上连接有冷却空气管线19。
[0046]
如图4所示,过渡连接件50使胶合板51弯曲而形成筒状。另外,图4是沿图3中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胶合板51具有外侧板52与内侧板54。在外侧板52上朝向相反的方向的一对面中的一方的面形成外周面52o,另一方的面形成接合面52c。外侧板52的外周面52o形成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并且,在内侧板54上朝向相反的方向的一对面中的一方的面形成接合面54c,另一方的面形成内周面54i。在外侧板52的接合面52c上,外周面52o侧凹陷,并沿一定的方向形成有长的多个长槽53。外侧板52与内侧板54的相互的接合面52c、54彼此通过焊接等接合,形成胶合板51。通过外侧板52与内侧板54的接合,形成于外侧板52的长槽53的开口被内侧板54堵塞,该长槽53内成为供冷却空气ai流动的通路55。
[0047]
如图3所示,燃烧器轴线ac位于包括转子轴线ar的假象平面pv内。在该燃烧器轴线
ac(以下,简称为轴线ac)中,燃烧器轴线上游侧dcu(以下,简称为上游侧dcu)的部分随着朝向燃烧器轴线下游侧dcd(以下,简称为下游侧dcd)而逐渐向靠近转子轴线ar的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在该轴线ac中,下游侧dcd的部分沿与转子轴线ar几乎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该轴线ac在假象平面pv内,轴线ac中的下游侧dcd的部分相对于轴线ac中的上游侧dcu的部分弯曲。在此,以该轴线ac为基准,将该轴线ac弯曲的一侧设为弯曲内侧dci。该弯曲内侧dci在假象平面pv内,以轴线ac为基准,是远离转子轴线ar的一侧。并且,以该轴线ac为基准,将与弯曲内侧dci相反的一侧设为弯曲外侧dco。该弯曲外侧dco在假象平面pv内,以轴线ac为基准,是靠近转子轴线ar的一侧。
[0048]
如上所述,由于轴线ac是弯曲的,因此围绕该轴线ac,以沿轴线ac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的过渡连接件50也是弯曲的。
[0049]
过渡连接件50具有沿相对于轴线ac的周向dcc排列的四个区域。如图3及图4所示,四个区域中的一个区域为弯曲内侧板部60a。并且,四个区域中的另一个区域为弯曲外侧板部60b。四个区域中的其余的两个区域为一对侧板部60c。
[0050]
一对侧板部60c与假象平面pv对置,且隔着轴线ac而相互对置。弯曲内侧板部60a以轴线ac为基准,配置在弯曲内侧dci,并与一对侧板部60c的弯曲内侧dci的一端连接。弯曲外侧板部60b以轴线ac为基准,配置在弯曲外侧dco,隔着轴线ac而与弯曲内侧板部60a对置,并与一对侧板部60c的弯曲外侧dco的一端连接。四个区域中,由于弯曲内侧板部60a配置在最靠弯曲内侧dci,因此燃烧器轴线方向dca(以下,简称为轴线方向dca)的长度最短。
[0051]
如图5所示,弯曲内侧板部60a具有两个通路组61a、66a及一个集管69a。两个通路组61a、66a沿轴线方向dca排列。集管69a位于轴线方向dca中的两个通路组61a、66a之间。在此,两个通路组61a、66a中,将比集管69a更靠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设为第一通路组。并且,将其余的通路组66a设为最终通路组。两个通路组61a、66a分别沿轴线方向dca延伸,并由沿周向dcc排列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7a构成。集管69a沿周向dcc延伸。多个冷却通路62a、67a及集管69a均为供冷却空气ai流动的前述的通路55。
[0052]
在构成第一通路组61a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第一冷却通路)62a的下游侧dcd的一端形成有入口63a。该入口63a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开口。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经由入口63a而与冷却空气封套44的冷却空气空间连通。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的上游侧dcu的一端与集管69a连接。
[0053]
构成最终通路组66a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一端与集管69a连接。在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一端形成有出口68a。该出口68a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开口。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经由出口68a而与中间壳体13内的空间连通。
[0054]
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的数量比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的数量少。具体而言,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的数量的约一半的数量。
[0055]
在此,如图6所示,将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通路高度设为h1、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通路宽度设为w。如图7所示,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的通路高度h2略低于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通路高度h1。并且,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的通路宽度w与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通路宽度w相同。因此,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的截面积略窄于最终冷却通路
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截面积。并且,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截面积与第一冷却通路62a的截面积几乎相同。
[0056]
另外,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剖切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5中的vii-vii线剖切的剖视图。并且,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是包括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一端的部分。并且,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包括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一端,是除了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以外的部分。
[0057]
如上所述,构成比集管69a更靠上游侧dcu的最终通路组66a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的数量比构成比集管69a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一通路组61a的第一冷却通路62a的数量少。并且,最终冷却通路67a的截面积为第一冷却通路62a的截面积以下。因此,若将每单位周向长度的多个冷却通路的总截面积设为通路密度,则构成最终通路组66a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的通路密度比构成第一通路组61a的第一冷却通路62a的通路密度小。
[0058]
在弯曲内侧板部60a,比集管69a更靠上游侧dcu的最终通路组66a的通路密度为比集管69a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一通路组61a的通路密度的20%至45%。
[0059]
如图5所示,弯曲外侧板部60b具有三个通路组61b、64b、66b及两个集管69bu、69bd。三个通路组61b、64b、66b沿轴线方向dca排列。在此,将三个通路组61b、64b、66b中的最靠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b设为第一通路组。将三个通路组61b、64b、66b中的最靠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b设为最终通路组。将第一通路组61b与最终通路组66b之间的通路组64b设为第二通路组。两个集管69bu、69bd沿轴线方向dca排列。两个集管69bu、69bd中的下游侧集管69bd位于轴线方向dca中的第一通路组61b与第二通路组64b之间。两个集管69bu、69bd中的上游侧集管69bu位于轴线方向dca中的第二通路组64b与最终通路组66b之间。三个通路组61b、64b、66b分别沿轴线方向dca延伸,并由沿周向dcc排列的多个冷却通路62b,65b,67b构成。两个集管69bu、69bd分别沿周向dcc延伸。多个冷却通路62b,65b,67b及多个集管69bu、69bd均为供冷却空气ai流动的前述的通路55。
[0060]
在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的第一通路组61b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第一冷却通路)62b的下游侧dcd的一端形成有入口63b。该入口63b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开口。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经由入口63b而与冷却空气封套44的冷却空气空间连通。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的上游侧dcu的一端与下游侧集管69bd连接。
[0061]
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的第二通路组64b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第二冷却通路)65b的下游侧dcd的一端与下游侧集管69bd连接。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的上游侧dcu的一端与上游侧集管69bu连接。
[0062]
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的最终通路组66b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最终冷却通路)67b的下游侧dcd的一端与上游侧集管69bu连接。在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的上游侧dcu的一端形成有出口68b。该出口68b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开口。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经由出口68b而与中间壳体13内的空间连通。
[0063]
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的数量比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的数量少。并且,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的数量比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的数量少。具体而言,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的数量的约一半的数量。
[0064]
第二冷却通路65b的截面积与第一冷却通路62b的截面积几乎相同。最终冷却通路67b的截面积略窄于第二冷却通路65b的截面积。另外,弯曲内侧板部60a及弯曲外侧板部
60b中的各第一冷却通路62a,62b的截面积彼此几乎相同。
[0065]
因此,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中的比下游侧集管69bd更靠上游侧dcu的第二通路组64b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的通路密度比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中的比下游侧集管69bd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一通路组61b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的通路密度小。并且,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中的比上游侧集管69bu更靠上游侧dcu的最终通路组66b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的通路密度比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中的比上游侧集管69bu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二通路组64b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的通路密度小。
[0066]
在弯曲外侧板部60b中,比上游侧集管69bu更靠上游侧dcu的最终通路组66b的通路密度为比该上游侧集管69bu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二通路组64b的通路密度的20%至45%。
[0067]
一对侧板部60c也与弯曲外侧板部60b同样地,具有三个通路组61c、64c、66c及两个集管69cu、69cd。三个通路组61c、64c、66c沿轴线方向dca排列。在此,将三个通路组61c、64c、66c中的最靠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c设为第一通路组。并且,将三个通路组61c、64c、66c中的最靠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c设为最终通路组。将第一通路组61c与最终通路组66c之间的通路组64c设为第二通路组。两个集管69cu、69cd沿轴线方向dca排列。两个集管69cu、69cd中的下游侧集管69cd位于轴线方向dca中的第一通路组61c与第二通路组64c之间。两个集管69cu、69cd中的上游侧集管69cu位于轴线方向dca中的第二通路组64c与第二通路组66c之间。三个通路组61c、64c、66c分别沿轴线方向dca延伸,并由沿周向dcc排列的多个冷却通路62c,65c,67c构成。两个集管69cu、69cd分别沿周向dcc延伸。多个冷却通路62c,65c,67c及多个集管69cu、69cd均为供冷却空气ai流动的前述的通路55。
[0068]
在构成一对侧板部60c的第一通路组61c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第一冷却通路)62c的下游侧dcd的一端形成有入口63c。该入口63c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开口。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c经由入口63c而与冷却空气封套44的冷却空气空间连通。
[0069]
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c的上游侧dcu的一端与下游侧集管69cd连接。
[0070]
构成一对外侧板部60c的第二通路组64c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第二冷却通路)65c的下游侧dcd的一端与下游侧集管69cd连接。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c的上游侧dcu的一端与上游侧集管69cu连接。
[0071]
构成一对外侧板部60c的最终通路组66c的多个冷却通路(以下,设为最终冷却通路)67c的下游侧dcd的一端与上游侧集管69cu连接。在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c的上游侧dcu的一端形成有出口68c。该出口68c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开口。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c经由出口68c而与中间壳体13内的空间连通。
[0072]
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c的数量比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c的数量少。并且,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c的数量比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c的数量少。具体而言,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c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c的数量的约一半的数量。
[0073]
第二冷却通路65c的截面积与第一冷却通路62c的截面积几乎相同。最终冷却通路67c的截面积略窄于第二冷却通路65c的截面积。另外,弯曲内侧板部60a、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中的各第一冷却通路62a、62b、62c的截面积彼此几乎相同。
[0074]
因此,构成一对侧板部60c中的比下游侧集管69cd更靠上游侧dcu的第二通路组64c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c的通路密度比构成一对侧板部60c中的比下游侧集管69cd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一通路组61c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c的通路密度小。并且,构成一对侧板部
60c中的比上游侧集管69cu更靠上游侧dcu的最终通路组66c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c的通路密度比构成一对侧板部60c中的比上游侧集管69cu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二通路组64c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c的通路密度小。
[0075]
在一对侧板部60c中,比上游侧集管69cu更靠上游侧dcu的最终通路组66c的通路密度为比该上游侧集管69cu更靠下游侧dcd的第二通路组64c的通路密度的20%至45%。
[0076]
构成弯曲内侧板部60a的第一通路组61a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的第一通路组61b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及构成一对侧板部60c的第一通路组61c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c彼此的截面积几乎相同,且轴线方向dca的长度几乎相同。
[0077]
接着,对以上所说明的燃气涡轮机设备的动作进行说明。
[0078]
压缩机20压缩外气ao而生成压缩空气a。该压缩空气a从压缩机20向中间壳体13内喷出。中间壳体13内的压缩空气a流入燃烧器40的燃烧器42内。并且,在该燃烧器42中,从外部还流入燃料f。燃烧器42将燃料f与压缩空气a一起向过渡连接件50内喷出。在过渡连接件50内,燃料f在压缩空气a中燃烧而生成燃烧气体g。该燃烧气体g通过过渡连接件50内的燃烧气体流路49而从过渡连接件50输送至涡轮机30。涡轮机30由该燃烧气体g驱动。
[0079]
中间壳体13内的压缩空气a的一部分经由抽气管线18而流入冷却器15,并由该冷却器15冷却。被冷却的压缩空气a由增压压缩机16升压,经由冷却空气管线19及冷却空气封套44,作为冷却空气ai输送至燃烧器40的过渡连接件50。
[0080]
过渡连接件50的内周面54i暴露在极高温的燃烧气体g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向过渡连接件50输送作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空气ai,并对该过渡连接件50进行冷却。
[0081]
冷却空气封套44内的冷却空气ai的一部分从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第一通路组61a、61b、61c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62b、62c的入口63a、63b、63c流入第一冷却通路62a、62b、62c内。流入到第一冷却通路62a、62b、62c内的冷却空气ai流向上游侧dcu。在该过程中,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热交换。其结果,过渡连接件50被冷却,而冷却空气ai被加热。
[0082]
在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第一通路组61b、61c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62c内流动的冷却空气ai流入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下游侧集管69bd、69cd。流入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下游侧集管69bd、69cd的冷却空气ai,流入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第二通路组64b、64c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65c内。流入第二冷却通路65b、65c内的冷却空气ai流向上游侧dcu。在该过程中,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热交换。其结果,过渡连接件50被冷却,而冷却空气ai被加热。
[0083]
由于第二通路组64b、64c的通路密度低于第一通路组61b、61c的通路密度,因此在构成第二通路组64b、64c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比在构成第一通路组61b、61c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62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快。因此,在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第二通路组64b、64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相对于在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b、62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第一通路组61b、61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几乎相等或较高。
[0084]
在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第二通路组64b、64c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65c内流动的冷却空气ai流入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上游侧集
管69bu、69cu。流入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上游侧集管69bu、69cu的冷却空气ai,流入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最终通路组66b、66c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67c内。流入最终冷却通路67b、67c内的冷却空气ai流向上游侧dcu。在该过程中,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热交换。其结果,过渡连接件50被冷却,而冷却空气ai被加热。
[0085]
由于最终通路组66b、66c的通路密度低于第二通路组64b、64c的通路密度,因此在构成最终通路组66b、66c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67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比在构成第二通路组64b、64c的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快。因此,在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67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最终通路组66b、66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相对于在多个第二冷却通路65b、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第二通路组64b、64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几乎相等或较高。
[0086]
在构成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最终通路组66b、66c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b、67c内流动的冷却空气ai从最终冷却通路67b、67c的出口68b、68c向中间壳体13内流出。
[008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充分地冷却过渡连接件50中的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
[0088]
冷却空气封套44内的冷却空气ai的一部分从构成弯曲内侧板部60a的第一通路组61a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的入口63a流入第一冷却通路62a内。流入第一冷却通路62a内的冷却空气ai流向上游侧dcu。在该过程中,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热交换。其结果,过渡连接件50被冷却,而冷却空气ai被加热。
[0089]
在构成弯曲内侧板部60a的第一通路组61a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内流动的冷却空气ai流入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集管69a。流入该集管69a的冷却空气ai,流入构成弯曲内侧板部60a的最终通路组66a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内。流入最终冷却通路67a内的冷却空气ai流向上游侧dcu。在该过程中,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热交换。其结果,过渡连接件50被冷却,而冷却空气ai被加热。
[0090]
由于最终通路组66a的通路密度低于第一通路组61a的通路密度,因此在构成最终通路组66a的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比在构成第一通路组61a的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快。因此,在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最终通路组66a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相对于在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第一通路组61a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几乎相等或较高。
[0091]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内侧板部60a的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的截面积比该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截面积小。因此,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比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快。因此,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中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周围之间的传热率,相对于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中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周围之间的传热率几乎相等或较高。
[0092]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用以以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为基准,改变上游侧dcu的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的数量等相对于下游侧dcd的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的数量,从而维持从下游侧dcd流向上游侧dcu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
[0093]
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集管69a的数量为一个,弯曲外侧板部60b的集管69bu、69bd的数量及一对侧板部60c的集管69cu、69cd的数量为两个。即,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集管69a的数量比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集管69bu、69bd、69cu、69cd的数量少。如上所述,在过渡连接件50中,在沿周向dcc排列的四个区域中,弯曲内侧板部60a配置在最靠弯曲内侧dci,因此轴线方向dca的长度最短。因此,合并弯曲内侧板部60a的第一冷却通路62a的长度与最终冷却通路67a的长度的总通路长度,比合并弯曲外侧板部60b的第一冷却通路62b的长度、第二冷却通路65b的长度及最终冷却通路67b的总流路长度、以及合并一对侧板部60c的第一冷却通路62c的长度、第二冷却通路65c的长度及最终冷却通路67c的总流路长度短。因此,即使使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集管69a的数量少于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集管69bu、69bd、69cu、69cd的数量,也能够抑制相对于在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冷却通路62b、65b、67b、62c、65c、67c内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冷却能力,在弯曲内侧板部60a的冷却通路62a、67a内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冷却能力的降低。
[0094]
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使弯曲内侧板部60a中的通路的结构相较于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中的通路的结构简化,也能够充分地冷却过渡连接件50中的弯曲内侧板部60a。
[0095]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确保过渡连接件50的耐久性的同时,抑制过渡连接件50的制造成本。
[0096]“变形例”[0097]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且在比消声器45的空间划定部46更靠下游侧dcd的部分,形成有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出口68a、68b、68c。因此,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过渡连接件50的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冷却空气ai从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出口68a、68b、68c向中间壳体13内流出。但是,也可以在过渡连接件50的外周面52o,且在消声器45的空间划定部46上,形成有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出口68a、68b、68c。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过渡连接件50的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冷却空气ai在从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出口68a、68b、68c流向声音空间内之后,从消声器45的声音孔47流入过渡连接件50的燃烧气体流路49内。
[0098]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集管69a的数量为一个,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集管69bu、69bd、69cu、69cd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但是,若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自集管的数量多于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集管的数量,则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集管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
[0099]“附记”[0100]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例如如下掌握。
[0101]
(1)关于第一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50,
[0102]
其是围绕在假象平面pv内弯曲的轴线ac,以沿所述轴线ac的方式形成为筒状,并
划定燃烧气体g从所述轴线ac延伸的轴线方向dca的上游侧dcu向下游侧dcd流动的燃烧气体流路49的周围的过渡连接件50,其具有:一对侧板部60c,与所述假象平面pv对置且隔着所述轴线ac而相互对置;弯曲内侧板部60a,以所述轴线ac为基准,配置于在所述轴线ac中所述下游侧dcd的部分相对于所述上游侧dcu的部分弯曲的一侧即弯曲内侧dci,并与所述一对侧板部60c的所述弯曲内侧dci的一端连接;及弯曲外侧板部60b,以所述轴线ac为基准,配置于与所述弯曲内侧dci相反的一侧的弯曲外侧dco,隔着所述轴线ac而与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对置,并与所述一对所述侧板部60c的所述弯曲外侧dco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分别具有:由沿所述轴线方向dca延伸且沿相对于所述轴线ac的周向dcc排列而供冷却介质流动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7a、62b、65b、67b、62c、65c、67c构成的多个通路组61a、66a、61b、64b、66b、61c、64c、66c;及沿所述周向dcc延伸而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动的至少一个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各自的所述多个通路组61a、66a、61b、64b、66b、61c、64c、66c沿所述轴线方向dca排列,并在所述多个通路组61a、66a、61b、64b、66b、61c、64c、66c中的所述轴线方向dca之间,配置有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各自的所述多个通路组61a、66a、61b、64b、66b、61c、64c、66c经由配置于所述多个通路组61a、66a、61b、64b、66b、61c、64c、66c之间的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而相互连通。在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各自的所述多个通路组61a、66a、61b、64b、66b、61c、64c、66c中的、构成位于最靠所述下游侧dcd的第一通路组61a、61b、61c的所述多个冷却通路即多个第一冷却通路62a、62b、62c的所述下游侧dcd的一端,形成有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入的介质入口63a、63b、63c。在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各自的所述多个所述通路组61a、66a、61b、64b、66b、61c、64c、66c中的、构成位于最靠所述上游侧dcu的最终通路组66a,66b、66c的所述多个冷却通路即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所述上游侧dcu的一端,形成有供所述冷却介质流出的介质出口68a、68b、68c。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69a的数量比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69bu、69bd、69cu、69cd的数量少。
[0103]
在本方式中,关于弯曲内侧板部60a、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第一冷却通路62a、62b、62c,从它们的入口63a、63b、63c流入冷却介质。然后,各部内的冷却介质经过各部中的至少一个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之后,从各部的最终冷却通路67a、67b、67c的出口68a、68b、68c向过渡连接件50外流出。各部内的冷却介质从下游侧dcd流向上游侧dcu。在该过程中,过渡连接件50被冷却介质冷却,而冷却介质被加热。
[0104]
在本方式中,设置有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用以以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为基准,改变上游侧dcu的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的数量等相对于下游侧dcd的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的数量,从而维持从下游侧dcd流向上游侧dcu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
[0105]
在本方式中,在弯曲内侧板部60a、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中,由于弯曲内侧板部60a配置在最靠弯曲内侧dci,因此轴线方向dca的长度最短。因此,即使使弯曲内侧板部60a的至少一个集管69a的数量少于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至少一
个集管69bu、69bd、69cu、69cd的数量,也能够抑制相对于在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冷却通路62b、65b、67b、62c、65c、67c内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在弯曲内侧板部60a的冷却通路62a、67a内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的降低。因此,在本方式中,即使使弯曲内侧板部60a中的通路的结构相较于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中的通路的结构简化,也能够抑制相对于在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中的通路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在弯曲内侧板部60a的通路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的降低。
[0106]
因此,在本方式中,能够在确保耐久性的同时,抑制制造成本。
[0107]
(2)关于第二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50,
[0108]
在所述第一方式的过渡连接件50中,在弯曲内侧板部60a、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部中,与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连通且以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为基准而构成所述上游侧dcu的所述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多个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中的、每单位周向长度的所述多个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的总截面积即通路密度,比与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连通且以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为基准而构成所述下游侧dcd的所述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中的所述通路密度小。
[0109]
在本方式中,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通路密度低于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通路密度。因此,在构成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多个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比在构成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快。因此,在构成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多个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相对于在构成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几乎相等或较高。
[0110]
(3)关于第三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50,
[0111]
在所述第二方式的过渡连接件50中,在弯曲内侧板部60a、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部中,所述最终通路组66a,66b、66c中的所述通路密度为位于所述最终通路组66a,66b、66c所连通的所述集管69a,69bu、69cu的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2a、64b、64c中的所述通路密度的25%至45%。
[0112]
(4)关于第四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50,
[0113]
在所述第一方式至所述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过渡连接件50中,在弯曲内侧板部60a、弯曲外侧板部60b及一对侧板部60c的各部中,与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连通且以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为基准而构成所述上游侧dcu的所述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多个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的数量,比与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连通且以所述集管69a、69bu、69bd、69cu、69cd为基准而构成所述下游侧dcd的所述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的数量少。
[0114]
在本方式中,构成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多个冷却通路67a、
65b、67b、65c、67c的数量,比构成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的数量少。因此,在构成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多个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比在构成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快。因此,在构成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多个冷却通路67a、65b、67b、65c、67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上游侧dcu的通路组66a、64b、66b、64c、66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相对于在构成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多个冷却通路62a、62b、65b、62c、65c中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在过渡连接件50中形成有下游侧dcd的通路组61a、61b、64b、61c、64c的部分之间的传热率几乎相等或较高。
[0115]
(5)关于第五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50,
[0116]
在所述第一方式至所述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过渡连接件50中,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最终冷却通路67a中的所述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的各截面积,比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具有的多个所述最终冷却通路67a中的所述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中的任何截面积小。
[0117]
弯曲内侧板部60a的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的截面积比该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的截面积小。因此,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比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流动的冷却空气ai的流速快。因此,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中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上游侧dcu的部分67au周围之间的传热率,相对于在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流动的冷却空气ai与过渡连接件50中最终冷却通路67a的下游侧dcd的部分67ad周围之间的传热率几乎相等或较高。
[0118]
(6)关于第六方式中的过渡连接件50,
[0119]
在所述第一方式至所述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过渡连接件50中,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69a的数量为1个,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的所述至少一个集管69bu、69bd、69cu、69cd的数量为2个以上。
[0120]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烧器例如如下解释。
[0121]
(7)关于第七方式中的燃烧器40,
[0122]
其具备所述第一方式至所述第六方式中任一方式的过渡连接件50及向所述燃烧气体流路49内喷出燃料f与压缩空气a的燃烧器42。
[0123]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涡轮机例如如下掌握。
[0124]
(8)关于第八方式中的燃气涡轮机10,
[0125]
其具备:所述第七方式的燃烧器40;压缩机20,压缩空气并向所述燃烧器40输送压缩空气a;涡轮机30,由所述燃烧器40中所生成的燃烧气体g驱动;及中间壳体13。所述压缩机20具有能够以转子轴线ar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压缩机转子21及覆盖所述压缩机转子21的外周的压缩机壳体24。所述涡轮机30具有能够以所述转子轴线ar为中心而进行旋转的涡轮机转子31及覆盖所述涡轮机转子31的外周的涡轮机壳体34。所述压缩机转子21与所述涡轮机转子31相互连接而形成燃气涡轮机转子11。所述压缩机壳体24与所述涡轮机壳体34经由所述中间壳体13而相互连接。所述燃烧器40的所述过渡连接件50配置在所述中间壳体13
内,以使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与所述燃气涡轮机转子11对置,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与所述中间壳体13对置。
[0126]
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的燃气涡轮机设备例如如下掌握。
[0127]
(9)关于第九方式中的燃气涡轮机设备,
[0128]
其具备:所述第八方式的燃气涡轮机10;冷却器15,冷却由所述压缩机20压缩的空气的一部分;增压压缩机16,升压由所述冷却器15冷却的空气,将所升压的空气作为所述冷却介质,输送到所述弯曲内侧板部60a、所述弯曲外侧板部60b及所述一对侧板部60c各自具有的所述第一冷却通路62a、62b、62c。
[0129]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30]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一方式中,能够在确保过渡连接件的耐久性的同时,抑制其制造成本。
[0131]
符号说明
[0132]
10-燃气涡轮机,11-燃气涡轮机转子,13-中间壳体,14-燃气涡轮机壳体,15-冷却器,16-增压压缩机,17-调节阀,18-抽气管线,19-冷却空气管线,20-压缩机,21-压缩机转子,22-转子轴,23-转动叶片列,24-压缩机壳体,25-固定叶片列,30-涡轮机,31-涡轮机转子,32-转子轴,33-转动叶片列,34-涡轮机壳体,35-固定叶片列,40-燃烧器,41-主体,42-燃烧器,43-框架,44-冷却空气封套,45-消声器,46-空间划定部,47-声孔,48-声音罩,49-燃烧气体流路,50-过渡连接件,51-胶合板,52-外侧板,52o-外周面,52c-接合面,53-长槽,54-内侧板,54i-内周面,54c-接合面,55-通路,60a-弯曲内侧板部,61a-(弯曲内侧板部的)第一通路组,62a-(弯曲内侧板部的)第一冷却通路,63a-(弯曲内侧板部的)入口,66a-(弯曲内侧板部的)最终通路组,67a-(弯曲内侧板部的)最终冷却通路,68a-(弯曲内侧板部的)出口,67ad-(最终冷却通路的)下游侧的部分,67au-(最终冷却通路的)上游侧的部分,69a-(弯曲内侧板部的)集管,60b-弯曲外侧板部,61b-(弯曲外侧板部的)第一通路组,62b-(弯曲外侧板部的)第一冷却通路,63b-(弯曲外侧板部的)入口,64b-(弯曲外侧板部的)第二通路组,65b-(弯曲外侧板部的)第二冷却通路,66b-(弯曲外侧板部的)最终通路组,67b-(弯曲外侧板部的)最终冷却通路,68b-(弯曲外侧板部的)出口,69bd-(弯曲外侧板部的)下游侧集管,69bu-(弯曲外侧板部的)上游侧集管,60c-侧板部,61c-(侧板部的)第一通路组,62c-(侧板部的)第一冷却通路,63c-(侧板部的)入口,64c-(侧板部的)第二通路组,65c-(侧板部的)第二冷却通路,66c-(侧板部的)最终通路组,67c-(侧板部的)最终冷却通路,68c-(侧板部的)出口,69cd-(侧板部的)下游侧集管,69cu-(侧板部的)上游侧集管,ao-外气,a-压缩空气,ai-冷却空气(冷却介质),f-燃料,g-燃烧气体,ar-转子轴线,da-转子轴线方向,dau-转子轴线上游侧,dad-转子轴线下游侧,pv-假象平面,ac-燃烧器轴线(或简称为轴线),dca-燃烧器轴线方向(或简称为轴线方向),dcu-上游侧,dcd-下游侧,dcd-周向,dci-弯曲内侧,dco-弯曲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