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5507发布日期:2023-12-26 00: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
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包括压气机
(21)
和通过机轴相连接的涡轮
(23)
,在压气机与涡轮之间设有带若干排燃烧室
(26)
的转子
(25)
,该转子装在转子壳
(29)
内,在转子壳
(29)
上划分有均等的若干配气角度区
(40)
,从转子壳
(29)
上每个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起始位置

到顺转子
(25)
旋转方向的末端位置处,依次设有处在同一角度内的换气进口
(8)
与换气出口
(7)
,在换气进口和换气出口之后,依次形成装有火花塞
(30)
的点火腔
(31)、
第一出气口
(1)、
第二出气口
(2)、
第三出气口
(3)、
第四出气口
(4)
及第五出气口
(5)
……
,压气机
(21)
的出气端经压缩空气输气管
(9)
与换气进口
(8)
相连通,换气出口
(7)
和其后相应的出气口分别经相应的输气管再与涡轮之前的喷口盘
(37)
上相应的喷气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第一出气口
(1)
与第一输气管
(11)
相连通后,第一输气管的后侧是从涡轮壳
(24)
的外围向后延伸过涡轮壳,让第一出气口
(1)
喷出的高温高压作功燃气能从第一输气管向后喷出,在第一出气口
(1)
之后的第二出气口
(2)、
第三出气口
(3)、
第四出气口
(4)
及第五出气口
(5)
……
则分别经相应的各自输气管与涡轮
(23)
之前的喷口盘
(37)
上各相应的喷气口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与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第一出气口
(1)
连通的各第一输气管
(11)
向后延伸过涡轮壳
(24)
后,又伸进涡轮壳后部的尾喷管
(19)
内,并让第一输气管
(11)
的后端与相应的扩压喷口
(20)
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与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第一出气口
(1)
连通的各第一输气管
(11)
向后延伸过涡轮壳
(24)
后,第一输气管的后端又与贴在尾喷管
(19)
外围上的扩压喷口
(20)
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与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第一出气口
(1)
连通的各第一输气管
(11)
向后延伸到涡轮壳
(24)
后,在第一输气管
(11)
后端形成有喷气口
(38)
,在涡轮
(23)
后侧所设的末级叶片
(42)
是处在涡轮壳
(24)
的外侧位置,这些末级叶片
(42)
的叶顶还与连结转环
(39)
相连结,并让连结转环处于涡轮壳
(24)
的外侧,连结转环前端面的直径尺寸与涡轮壳
(24)
后端面的直径尺寸相同,在连结转环
(39)
的外围形成有双作用的外环叶片
(36)
,第一输气管
(11)
后端的喷气口
(38)
对准着连结转环
(39)
外围的外环叶片
(36)
,在外环叶片的外围还设有风扇函道
(43)
,风扇函道经导向柱片
(45)
与涡轮壳
(24)
相连接,双作用的外环叶片
(36)
采用了流线型截面,流线型的中心线
(51)
基本上是一条直线,具有较厚的弧形前面
(52)
和向后延伸

逐渐略变薄的迎风面
(53)
及背风面
(54)
,从第一输气管后端喷气口
(38)
喷出的高温高压作功燃气吹动外环叶片
(36)
使外环叶片起到涡轮的作用,在外环叶片转过喷气口后,外环叶片又会把从风扇函道
(43)
前侧进入的空气流加压向后排出,让外环叶片又起到风扇作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双作用的外环叶片
(36)
被制成较长尺寸时,相应的各第一输气管
(11)
后侧的喷气口
(38)
也采用扁长形状,并且相对涡轮轴心倾斜布置,让扁长喷气口的一侧远离轴心,另一侧的扁长喷气口则靠近轴心,长形尺寸的喷气口
(38)
所占宽度让喷气口能对应多个外环叶片
(36)
,而喷气口
(38)
扁形窄处的径向尺寸较小于外环叶片
(36)
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使转过喷气口
(38)
的外环叶片能被喷出的气流从叶片的叶顶延续的吹到叶片根部
。6.
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包括压气机
(21)
和通过机轴相连接的涡轮
(23)
,在压气机与涡轮之间设有带若干排燃烧室
(26)
的转子
(25)
,该转子装在转子壳
(29)
内,在转
子壳
(29)
上划分有均等的若干配气角度区
(40)
,从转子壳
(29)
上每个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起始位置

到顺转子
(25)
旋转方向的末端位置处,依次设有处在同一角度内的换气进口
(8)
与换气出口
(7)
,在换气进口和换气出口之后,依次形成装有火花塞
(30)
的点火腔
(31)、
第一出气口
(1)、
第二出气口
(2)、
第三出气口
(3)、
第四出气口
(4)
及第五出气口
(5)
……
,压气机
(21)
的出气端经压缩空气输气管
(9)
与换气进口
(8)
相连通,换气出口
(7)
和其后相应的出气口分别经相应的输气管再与涡轮之前的喷口盘
(37)
上相应的喷气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涡轮
(23)
后侧所设的末级叶片
(42)
是处在涡轮壳
(24)
的外侧位置,这些末级叶片
(42)
的叶顶还与外围的连结转环
(39)
相连结,并让连结转环处于涡轮壳
(24)
的后面,连结转环前端面的直径尺寸与涡轮壳
(24)
后端面的直径尺寸相同,在连结转环
(39)
上还形成有外围的外环叶片
(32)
,在外环叶片的外围设有把外环叶片罩在其中的扩口涡轮壳
(27)
,扩口涡轮壳经挡板环
(28)
与涡轮壳
(24)
的后侧相连,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第一出气口
(1)
和中间及最后位置的两个出气口分别经各自的输气管沿涡轮壳
(24)
外围向后延伸,在各输气管后端形成有喷气口
(38)
,输气管后端的喷气口穿过扩口涡轮壳
(27)
与涡轮壳
(24)
之间的挡板环
(28)
后再对准着后面的外环叶片
(32)
,各输气管后端的喷气口尺寸较宽,使各喷气口
(38)
能排满扩口涡轮壳
(27)
与涡轮壳
(24)
之间的环形喷气口布置空间,除了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第一出气口
(1)
和中间及最后位置的两个出气口之外,剩余的各出气口则分别经相应的各自输气管与涡轮
(23)
之前的喷口盘
(37)
上各相应的喷气口相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从压气机
(21)
之后的各压缩空气输气管
(9)
上还分别引出设有中间冷却器
(49)
的冷气输气管
(48)
,并让冷气输气管数量与转子壳上配气角度区
(40)
的数量相同,这些冷气输气管后端也形成有冷气喷气口
(50)
,在让冷气输气管
(48)
均布排列在其它的输气管之间并穿过连结着扩口涡轮壳
(27)
与涡轮壳
(24)
的挡板环
(28)
后,再让冷气输气管后端的冷气喷气口
(50)
对准着后面的外环叶片
(32)。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涡轮
(23)
后侧的末级叶片
(42)
和连成一体的外环叶片
(32)
即可装在涡轮
(23)
的转子体
(33)
上,又可装在动力输出轴
(35)
上的单独转子盘
(34)

。9.
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包括压气机
(21)
和通过机轴相连接的涡轮
(23)
,在压气机与涡轮之间设有带若干排燃烧室
(26)
的转子
(25)
,该转子装在转子壳
(29)
内,在转子壳
(29)
上划分有均等的若干配气角度区
(40)
,从转子壳
(29)
上每个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起始位置

到顺转子
(25)
旋转方向的末端位置处,依次设有处在同一角度内的换气进口
(8)
与换气出口
(7)
,在换气进口和换气出口之后,依次形成装有火花塞
(30)
的点火腔
(31)、
第一出气口
(1)、
第二出气口
(2)、
第三出气口
(3)、
第四出气口
(4)
及第五出气口
(5)
……
,压气机
(21)
的出气端经压缩空气输气管
(9)
与换气进口
(8)
相连通,换气出口
(7)
和其后相应的出气口分别经相应的输气管再与涡轮之前的喷口盘
(37)
上相应的喷气口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涡轮
(23)
后侧所设的末级叶片
(42)
处在涡轮壳
(24)
的外侧位置,这些末级叶片
(42)
的叶顶与连结转环
(39)
相连结,连结转环处于涡轮壳
(24)
的后面,并且连结转环前端面的直径尺寸与涡轮壳
(24)
后端面的直径尺寸相同,在连结转环
(39)
上形成有外围的外环叶片
(32)
,在外环叶片
(32)
的叶顶也形成有外围的连结外环
(41)
,在连结外环上还形成有风扇叶片
(44)
,在涡轮壳
(24)
的后侧外围设有喷口壳
(46)
,涡轮壳
(24)
的后侧经挡板环
(28)

外围所设的喷口壳
(46)
后侧相连,喷口壳
(46)
后端面的直径尺寸与后面的设有叶片的连结外环
(41)
前端面的直径尺寸相同,在风扇叶片
(44)
的外围还设有把风扇叶片罩在其中的风扇函道
(43)
,风扇函道通过导向柱片
(45)
与涡轮壳
(24)
外围的喷口壳
(46)
相连,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第一出气口
(1)
和中间及最后位置的两个出气口分别经各自的输气管沿涡轮壳
(24)
外围向后延伸,并让各输气管后端所形成的喷气口
(38)
穿过喷口壳
(46)
与涡轮壳
(24)
之间的挡板环
(28)
,再对准着后面的外环叶片
(32)
,各输气管后端的喷气口尺寸较宽,使各喷气口
(38)
能排满喷口壳
(46)
与涡轮壳
(24)
之间的环形喷气口布置空间,除了各配气角度区
(40)
内的第一出气口
(1)
和中间及最后位置的两个出气口之外,剩余的各出气口则分别经相应的各自输气管与涡轮
(23)
之前的喷口盘
(37)
上各相应的喷气口相连通,涡轮
(23)
后面的由末级叶片
(42)、
外环叶片
(32)
和风扇叶片
(44)
构成的结构体通过轴承装在涡轮的转子体
(33)
与后侧的尾锥
(47)
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其特征在于:从压气机
(21)
之后的各压缩空气输气管
(9)
上还分别引出设有中间冷却器
(49)
的冷气输气管
(48)
,并让冷气输气管数量与转子壳上配气角度区
(40)
的数量相同,这些冷气输气管后端也形成有冷气喷气口
(50)
,在让冷气输气管
(48)
均布排列在其它的输气管之间并穿过连结着喷口壳
(46)
与涡轮壳
(24)
的挡板环
(28)
后,再让冷气输气管后端的冷气喷气口
(50)
对准着后面的外环叶片
(32)。

技术总结
一种喷气分流式转子增压燃气轮机,包括压气机


技术研发人员:韩培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韩培洲
技术研发日:2022.06.14
技术公布日:2023/12/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