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25132发布日期:2023-03-11 01:5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2.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利用风力发电非常环保,且风能蕴量巨大,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3.由于现有的大多数小型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扇处都是固定不动的,当固定好发电扇的位置后,发电扇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当面朝的那个方向有风时才会旋转发电,当其余的方向吹来风时发电扇则不会旋转发电,导致发电扇旋转条件限制较多,并且只能对风力进行一个初次利用,扇叶的旋转转速较慢,导致发电持续时间短,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风力发电机方向固定,不能随着风向的改变而改变,扇叶旋转转速慢。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机体和连接头,所述机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中间位置为中空状,所述连接头的四周呈圆周等距分布有发电扇,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可以配合发电扇一起使用,所述机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空气结构,所述空气结构也可以配合发电扇进行配合使用。
6.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外框、连接条、折叠板、限位螺丝、加固块、卡块、插块、外壳、旋钮、滑块和螺纹杆,所述机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隔板。
7.作为优选,所述机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块,所述连接条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外框,所述外框的形状为长方形。
8.作为优选,所述外框顶部的两侧均贯穿有限位螺丝,所述外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可以通过上下竖直移动进行折叠和展开,所述折叠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限位螺丝相适配。
9.作为优选,所述机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开设有插槽,所述隔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内壁内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
螺纹杆的底部贯穿外壳且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钮。
10.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贯穿外壳且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所述滑块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的顶部贯穿隔板且延伸至隔板的外部,所述插块与插槽相适配。
11.作为优选,所述空气结构包括集风壳、排风管、集风罩、排风孔、加速块、导流腔和分流板,所述机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集风壳。
12.作为优选,所述集风壳的证明固定连通有集风罩,所述集风壳的内部开设有导流腔,所述集风壳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流板,所述导流腔配合分流板可以将风分成两分增加移速。
13.作为优选,所述发电扇的一侧呈等距设置有加速块,所述加速块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排风孔,所述发电扇的内部呈中空状,所述集风壳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另一侧贯穿机体且延伸至连接头的内部。
14.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杆正面的顶部贯穿有固定螺丝,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6.(1)机体上设置有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可以通过打开和关闭折叠板来控制机体和发电扇的整体朝向,当固定好发电扇的位置后,发电扇只能固定在一个方向上,当面朝的那个方向有风时才会旋转发电,当其余的方向吹来风时发电扇则不会旋转发电,导致发电扇旋转条件限制较多,但是使用者打开并配合限位螺丝将折叠板打开并固定好后,折叠板配合外框就可以起到一个方向舵的作用,当另外方向的风吹来的时候接触到折叠板,就会带动折叠板控制发电扇移动,直至发电扇移动到朝向风口的位置,如果期间风向继续变化,折叠板也会随之控制发电扇做出改变,使发电扇的效率大大增加,局限性相对减少;
17.(2)控制结构还有卡块和插块,插块通过旋转旋钮来控制其上下移动对机体进行固定,当使用者发现持续多日的风向都是固定的或者不需要发电扇改变方向时可以通过旋转旋钮使插块与卡块配合插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将机体和发电扇固定住,使其不会再发生旋转,增加集体和发电扇整体的可控性,并且固定后的机体和发电扇也可更加方便后续的保养维护,防止在人工作业时突然发生转向而造成伤害;
18.(3)机体和发电扇上设置有空气结构,空气结构可以通过集风壳和加速块之间的配合将风收集起来并进行二次利用,通过空气流动排放加速发电扇的旋转,使其发电效率更高,集风壳上设置有集风罩,集风罩通过较大的开口面积将风力快速的收集到集风壳内,集风壳内的导流腔和分流板可以将内部收集的风力减小流动面积使其流速更快的从加速块上的排风孔内喷射出去。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控制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折叠板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机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插块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集风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中:1、发电扇;2、伸缩杆;3、底座;4、空气结构;401、集风壳;402、排风管;403、集风罩;404、排风孔;405、加速块;406、导流腔;407、分流板;5、控制结构;501、外框;502、连接条;503、折叠板;504、限位螺丝;505、加固块;506、卡块;507、插块;508、外壳;509、旋钮;510、滑块;511、螺纹杆;6、隔板;7、固定螺丝;8、机体;9、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8.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29.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0.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机体8和连接头9,机体8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头9,连接头9的中间位置为中空状,连接头9的四周呈圆周等距分布有发电扇1,机体8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结构5,控制结构5可以配合发电扇1一起使用,机体8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空气结构4,空气结构4也可以配合发电扇1进行配合使用。
31.控制结构5包括外框501、连接条502、折叠板503、限位螺丝504、加固块505、卡块506、插块507、外壳508、旋钮509、滑块510和螺纹杆511,机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伸缩杆2,伸缩杆2的顶部设置有隔板6。
32.机体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条502,连接条502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块505,连接条50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外框501,外框501的形状为长方形。
33.外框501顶部的两侧均贯穿有限位螺丝504,外框50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折叠板503,折叠板503可以通过上下竖直移动进行折叠和展开,折叠板503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限位螺丝504相适配。
34.机体8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06,卡块506的底部开设有插槽,隔板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外壳508,外壳508内壁内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11,螺纹杆511的底部贯穿外壳508且延伸至外壳508的外部,螺纹杆5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钮509。
35.螺纹杆511上设置有滑块510,滑块510的一侧贯穿外壳508且延伸至外壳508的外部,滑块510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块507,插块507的顶部贯穿隔板6且延伸至隔板6的外部,插块507与插槽相适配。
36.空气结构4包括集风壳401、排风管402、集风罩403、排风孔404、加速块405、导流腔406和分流板407,机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集风壳401。
37.集风壳401的证明固定连通有集风罩403,集风壳401的内部开设有导流腔406,集风壳40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流板407,导流腔406配合分流板407可以将风分成两分增加移速。
38.发电扇1的一侧呈等距设置有加速块405,加速块405正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排风孔404,发电扇1的内部呈中空状,集风壳40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通有排风管402,排风管402的另一侧贯穿机体8且延伸至连接头9的内部。
39.伸缩杆2正面的顶部贯穿有固定螺丝7,伸缩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3。
4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在使用时现将装置整体安装在合适位置,安装好后松开固定螺丝7调节伸缩杆2的整体高度,调整好后再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是否打开折叠板503,如果需要更好的利用风源进行发电的话可以将折叠板503向上拉动展开,展开后使其顶部的螺纹孔与限位螺丝504对齐,对齐后旋转限位螺丝504,通过限位螺丝504将折叠板503固定住,固定好以后折叠板503就会形成类似于方向舵,当发电扇1的侧面等位置吹来较大的风时,风力会推动折叠板503,折叠板503受到推力后会带动机体8和发电扇1以机体8与伸缩杆2转动连接处为圆心旋转,直至发电扇1旋转至与风相对然后发电扇1就可以旋转进行发电,这样可以使发电扇1面对任意角度的风都可以进行发电,避免风吹死角的发生,当使用者不需要发电扇1改变方向时可以将折叠板503收缩折叠回去并且旋转旋钮509,旋钮509受力后带动螺纹杆511旋转,螺纹杆511控制滑块510向上移动,滑块510带动插块507向上移动回,直至插块507向上移动至插入到卡块506底部的插槽内,这样就可以将集体8牢牢的固定住,防止机体8发生位移,这样可以方便使用者在后续对装置进行维修和保养对发电扇1进行固定,让其不会胡乱转向,当风持续对发电扇1进行吹风的时候,有一部分的风会通过集风罩403进入到集风壳401内,风进入到集风壳401内后就会通过导流腔406和分流板407之间的配合将风分成两股,这样可以减小面积增加风的流速,最后风会通过两个排风管402进入到中空的发电扇1内,并最终从排风孔404排出,当排风孔404进行排风的时候会给扇叶施加一定的推力,让发电扇1旋转的速度加快,使其可以更高效的持续发电,也可以完成对风力的二次利用。
41.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