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57412发布日期:2022-07-23 07: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缸体上设置的与冷却水管连通的进水口、设于缸体内且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冷却水管连通的第一水道以及设于缸头内且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的第二水道,所述缸头设有与所述第二水道连通的总出水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形成于所述缸体的侧壁上靠近所述总出水口的一侧位置处,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端穿入所述进水口以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为绕所述缸体设置的环形水道,所述缸体的侧壁形成所述环形水道的环形外侧壁,在所述缸体的侧壁内形成有一环形内侧壁,所述环形内侧壁及所述环形外侧壁的底部密封以形成所述环形水道的底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的高度与所述缸体的高度相适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道在水平投影面上呈环形并与第一水道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水道的下端设有与第一水道连通的若干进水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平面投影上以所述进水口及总出水口为分界,所述第二水道上位于所述进水口及总出水口之间的较短的一弧形段为第一水流段,所述第二水道位于所述进水口及总出水口之间较长的一弧形段为第二水流段;在所述第二水流段的至少一部分为缓流段,所述缓流段的底面高于第二水流段的底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段为在水平面投影上呈迂回状结构,所述迂回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水流段的对应位置连通设置。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系统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水道和总出水口之间连通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的一端与第一水流段和所述第二水流段的交接处连通,所述过渡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所述过渡段在竖直方向呈内低外高的“z”形结构。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发动机外壳上对应于转动轴位置处的水泵槽、用于密封所述水泵槽的水泵盖、位于所述水泵槽内且绕设于转动轴上的叶轮以及与所述水泵槽连通的总进水口;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泵槽连通,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端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槽与所述发动机外壳一体成型,所述水泵槽自所述发动机外壳对应于转动轴的一端位置处向内凹设而形成,所述水泵槽的槽底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嵌设有一轴承组件,所述转动轴的端头穿过所述轴承组件以位于所述水泵槽中;所述叶轮设于所述端头上以随所述转动轴的转动而产生动能。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槽的槽底具有绕所述穿孔设置有螺旋状的第一台阶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台阶面连通的深凹槽,所述深凹槽凹陷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凹陷深度;所述发动机外壳对应于所述深凹槽底部的位置处形成有与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端连通的出水口。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盖对应于所述第一
台阶面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及第二台阶面对合形成旋涡状的增压导流通道;在所述水泵盖上设有总进水口,所述总进水口与该增压导流通道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发动机水冷却系统,包括在缸体上设置的与冷却水管连通的进水口、设于缸体内且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冷却水管连通的第一水道以及设于缸头内且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的第二水道,所述缸头设有与所述第二水道连通的总出水口。本实用新型在缸体上设置进水口,缸头内设置缓流道,能使缸体内的冷却水快速排出,提高了缸体的热交换效率,结构简单紧凑。凑。凑。


技术研发人员:伍毅 刘学刚 周林 蒋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0
技术公布日:2022/7/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