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电叶片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3401发布日期:2022-09-21 04:0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大型风电叶片运输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电叶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风电叶片运输工装。


背景技术:

2.随着风电行业的发展,风电叶片尺寸及重量也在快速增加,好多新材料也在风电叶片上得到了应用。随之而来的由于叶片存放、转运、运输等过程中,普通的支撑工装会造成芯材夹心区域受力过大、风电叶片叶尖支撑位置损伤,从而导致的风电叶片分层、发白、断裂等问题越发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风电叶片运输工装,以解决普通的支撑工装在运输过程中会造成芯材夹心区域受力过大、风电叶片叶尖支撑位置损伤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大型风电叶片运输工装,包括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下框架和上框架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上框架和下框架连接形成放置风电叶片的空间;所述下框架上设有随型支撑座,所述随型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有分区域支撑组件,所述分区域支撑组件包括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和后缘梁支撑面板,所述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和后缘梁支撑面板分别用于对风电叶片的主梁及前缘段和后缘梁位置进行支撑;所述上框架的内部设有下压结构,所述下压结构用于对风电叶片的上表面进行压紧。
5.进一步,所述下压结构包括下压板和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下压板的高度和倾斜角度。
6.进一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组调节部,每组调节部包括安装座、上活节螺栓、下活节螺栓、螺纹套筒、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上活节螺栓和下活节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筒的两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通孔,两组安装座的第一通孔能够分别与两组上活节螺栓的孔眼对应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固定;所述下压板上设有两组第二通孔,两组所述第二通孔能够分别与两组下活节螺栓的孔眼对应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
7.进一步,所述下压板、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和后缘梁支撑面板与风电叶片接触的一侧设有缓冲垫。
8.进一步,所述上框架的底部设有上连接板,所述下框架的顶部设有下连接板,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第三连接件,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对应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件通过连接孔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连接。
9.进一步,还包括底座和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设于底座上,所述旋转结构位于所述底座和下框架之间,所述下框架能够通过所述旋转结构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10.进一步,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轴,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支架,所述下框架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架,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
11.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采用螺栓和螺母结构。
12.进一步,所述第三连接件采用螺栓和螺母结构。
13.进一步,所述旋转结构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所述限位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14.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将若干个本运输工装沿着风电叶片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将风电叶片放置在运输工装的随型支撑座上,并使得风电叶片的主梁及前缘段位于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上,后缘梁位于后缘梁支撑面板上,芯材夹心结构区域全部或部分处于悬空的状态。在放置风电叶片的过程中,由于风电叶片各部分的形状或姿态或重量有所不同,因此下框架和旋转轴会自动发生转动,以适应风电叶片的姿态。放置好风电叶片后,将上框架盖在下框架上,使得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的连接孔对齐,然后使用第三连接件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再调节下压板的位置,使得下压板将风电叶片的上表面压紧,具体是转动上活节螺栓或下活节螺栓,从而调节安装座与下压板之间的距离。通过分别调节两组调节部,可以调节下压板的倾斜角度。调节好后,使用第一连接件将上活节螺栓和安装座固定,使用第二连接件将下活节螺栓和下压板固定,从而使得风电叶片被下压板和随型支撑座固定。
15.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对于芯材夹心结构区域,主梁及前缘段和后缘梁的安全系数更高、承载能力更强,因此使用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和后缘梁支撑面板对主梁及前缘段和后缘梁进行支撑,避免或减少芯材夹心结构区域的承载受力。

旋转轴和下框架配合,能够实现偏转,从而适应风电叶片的姿态。

通过设置上活节螺栓、下活节螺栓、螺纹套筒、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调节下压板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从而满足不同位置的风电叶片的下压,保证风电叶片的稳定性。

缓冲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损坏风电叶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大型风电叶片运输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侧视图;
18.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20.图5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下框架2、上框架3、随型支撑座4、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5、后缘梁支撑面板6、缓冲垫7、下压板8、螺纹套筒9、上活节螺栓10、下活节螺栓1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安装座14、上连接板15、下连接板16、第三连接件17、第一支架18、第二支架19、旋转轴20、限位座21、插销孔22。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5所示:大型风电叶片运输工装,如图1、2所示,包括下框架2、上框架3、底座1和旋转结构。下框架2和上框架3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上框架3和下框架2连接形成放置风电叶片的空间;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框架3的底部设有上连接板15,下框架2的顶部设有下连接板16,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第三连接件17,上连接板15和下连接板16上对应设有若干连接孔,第三连接件17通过连接孔将上连接板15和下连接板16连接。
25.如图1所示,下框架2上固定有随型支撑座4,随型支撑座4的上表面固定有分区域支撑组件,分区域支撑组件包括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5和后缘梁支撑面板6,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5和后缘梁支撑面板6分别用于对风电叶片的主梁及前缘段和后缘梁位置进行支撑。
26.如图1、3所示,上框架3的内部设有下压结构,下压结构用于对风电叶片的上表面进行压紧。下压结构包括下压板8和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下压板8的高度和倾斜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两组调节部,每组调节部包括安装座14、上活节螺栓10、下活节螺栓11、螺纹套筒9、第一连接件12和第二连接件13;上活节螺栓10和下活节螺栓11分别螺纹连接在螺纹套筒9的两侧;安装座14上设有第一通孔,两组安装座14的第一通孔能够分别与两组上活节螺栓10的孔眼对应并能够通过第一连接件12固定;下压板8上设有两组第二通孔,两组第二通孔能够分别与两组下活节螺栓11的孔眼对应并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13固定。
27.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结构设有三组,旋转结构设于底座1上,旋转结构位于底座1和下框架2之间,下框架2能够通过旋转结构相对于底座1转动。具体地,如图4所示,旋转结构包括旋转轴20,底座1上设有第一支架18,下框架2的底部设有第二支架19,旋转轴20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架18上,第二支架19固定在旋转轴20上。旋转结构转动方向的两侧均设有限位座21,限位座21固定在底座1上。旋转轴20的一侧设有插销孔22,插销孔22内插入插销,能够避免旋转轴20脱离。
28.下压板8、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5和后缘梁支撑面板6与风电叶片接触的一侧设有缓冲垫7,具体为泡沫缓冲垫。
29.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和第三连接件17均采用螺栓和螺母结构。
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1.将若干个本运输工装沿着风电叶片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将风电叶片放置在运输工装的随型支撑座4上,并使得风电叶片的主梁及前缘段位于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5上,后缘梁位于后缘梁支撑面板6上,芯材夹心结构区域全部或部分处于悬空的状态。在放置风电叶片的过程中,由于风电叶片各部分的形状或姿态或重量有所不同,因此下框架2和旋转轴20会自动发生转动,以适应风电叶片的姿态。放置好风电叶片后,将上框架3盖在下框架2上,使得上连接板15和下连接板16上的连接孔对齐,然后使用第三连接件17将上连接板15和下连接板16固定。再调节下压板8的位置,使得下压板8将风电叶片的上表面压紧,具体是转动上活节螺栓10或下活节螺栓11,从而调节安装座14与下压板8之间的距离。通过分别调节两组调节部,可以调节下压板8的倾斜角度。调节好后,使用第一连接件12将上活节螺栓10和安装座14固定,使用第二连接件13将下活节螺栓11和下压板8固定,从而使得风电叶片被下压板8和随型支撑座4固定。
32.相对于芯材夹心结构区域,主梁及前缘段和后缘梁的安全系数更高、承载能力更强,因此使用主梁及前缘段支撑面板5和后缘梁支撑面板6对主梁及前缘段和后缘梁进行支撑,避免或减少芯材夹心结构区域的承载受力。旋转轴20和下框架2配合,能够实现偏转,从而适应风电叶片的姿态。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