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组件及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5521发布日期:2022-11-18 21:07阅读:47来源:国知局
调节组件及化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节组件及化油器。


背景技术:

2.化油器作为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一定比例的燃油与空气混合并且雾化,以使雾化之后的混合燃油充分燃烧。化油器可以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的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的混合气体,并且输出相应量的混合气供发动机燃烧做功。
3.摩托车有时在不同的海拔、气温及湿度环境下行驶,为了让摩托车的发动机保持良好的做功状态而提供充足的动力,用户需要更换量孔螺丝来适应外在环境条件。然而,用户在更换量孔螺丝时,需要拆除化油器主体,或者需要将摩托车大量拆装才能完成一次调整,费时费力,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更换量孔螺丝时需要大量拆装摩托车,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调节组件及化油器。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组件,用于化油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具有限流部,在所述第二端部至所述第一端部的方向上,所述限流部的纵截面面积递减;所述第二端部具有卡接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具有外螺纹。
6.上述调节组件可应用于化油器上,用于调节化油器的出油速率。调节组件包括的调节件具有外螺纹,可以通过外螺纹与化油器的壳体螺纹连接。当需要调节化油器的出油速率时,可以使用螺丝刀卡接于卡接部,带动调节件转动,通过螺纹配合,驱使调节件的限流部活动。限流部的纵截面面积递减,所以限流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调节化油器的出油面积,从而调节化油器的出油速率,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流部为锥形状,所述限流部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所述限流部为具有斜缺口的圆柱。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为卡槽,所述卡槽能够与外部工具卡接配合,以使外部工具能够带动所述调节件转动。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调节件沿周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套接所述调节件并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套接于所述调节件。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化油器,包括壳体以及上述的调节件,所述壳体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浮子室、安装通道、出油通道和气流通道,所述调节件通过所述外螺纹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通道,以通过螺纹配合驱使所述限流部调节所述浮子室的燃油进入所述气流通
道的速率。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流部插设于所述出油通道,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安装通道能够通过螺纹配合而驱使所述限流部靠近或远离所述出油通道,进而调节所述浮子室的燃油与所述出油通道的流通面积。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浮子室,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呈夹角布置,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安装通道能够通过螺纹配合而驱使所述限流部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流道,进而调节所述第一流道的燃油与所述第二流道的流通面积。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有附加流道,所述附加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所述附加流道的另一端连通外部大气;当所述气流通道形成负压时,外部空气能够经过所述附加流道流至所述第二流道。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油器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件的另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化油器的另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化油器的另外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2.100、化油器;
23.1、调节组件;11、调节件;111、第一端部;112、第二端部;113、限流部;1131、斜缺口;114、外螺纹;115、卡槽;116、安装槽;
24.2、壳体;21、浮子室;22、出油通道;23、气流通道;24、安装通道;241、台阶;25、第一流道;26、第二流道;27、附加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油器100,该化油器100用于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并输送至机动车的燃烧室燃烧而驱使发动机做功,进而发动机驱使机动车行驶,机动车可以是摩托车等。
29.该化油器100能够精细地调节进入燃烧室的油量,保持发动机的正常做功,为摩托车提供充足的动力,使得摩托车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海拔、气温及湿度环境。
30.参考图1,化油器100包括调节组件1和壳体2,图1所示实施例的调节组件1仅应用于调节化油器100的出油量。
31.壳体2内设有浮子室21、出油通道22、气流通道23和安装通道24。其中,浮子室21、出油通道22、气流通道23顺次连通,气流通道23连通外部空气。
32.浮子室21用于存储燃油,当摩托车的发动机活塞上下往复式运动时,可以使化油器100的气流通道23形成负压,以使外部空气流入气流通道23。流经出油通道22的气流能够驱使出油通道22形成负压,抽吸浮子室21的燃油。浮子室21的燃油由出油通道22流至气流通道23,与气流通道23的气流混合形成燃油混合物,燃油混合物最后流至机动车的燃烧室内燃烧之后,为机动车的行驶提供动力。
33.调节组件1设于安装通道24,调节组件1能够在安装通道24内来回活动而调节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从而调节单位时间内进入气流通道23的燃油量。当出油面积越大,则单位时间内进入气流通道23的燃油量越大。当出油面积越小,则单位时间内进入气流通道23的燃油量越小。
34.参考图2和图3,调节组件1包括调节件11、密封圈12和复位件13,复位件13和密封圈12皆套接于调节件11。
35.调节件1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2,第一端部111具有限流部113,限流部113能够调节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在第二端部112至第一端部111的方向上,限流部113的纵截面面积递减。具体地,图3所示实施例的限流部113为锥形状,限流部113的纵截面形状为圆形,纵截面为垂直于限流部113中心轴的平面。
36.参考图4,在其它实施例中,限流部113还可以为具有斜缺口1131的圆柱,在此不作过多限定。当限流部113朝向出油通道22运动时,限流部113逐渐堵塞出油通道22,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越来越小。当限流部113背向出油通道 22运动时,限流部113逐渐畅通出油通道22,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越来越大。
37.调节件11的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12之间具有外螺纹114,调节件11 通过外螺纹114螺纹连接于安装通道24(图2示出),通过螺纹配合,调节件 11在相对安装通道24转动时,调节件11能够沿着安装通道24的轴向来回运动,进而调节件11的限流部113调节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调节件11还能够通过其它方式与安装通道24活动连接,例如滑动连接等,在此不作过多限定。
38.调节件11的第二端部112具有卡接部,卡接部用于与外部工具(例如螺丝刀)卡接配合,以使外部工具能够方便带动调节件11转动,驱使调节件11在安装通道24来回运动,进而调节件11的限流部113调节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在其它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徒手转动调节件11,具体地,使用手指捏住调节件11的头部带动调节件11转动。
39.图3所示实施例的卡接部为卡槽115,卡槽115能够与螺丝刀卡接配合,以使螺丝刀方便带动调节件11转动。卡槽115的具体形状不限,可以为一字型、十字型或者六角槽等,在
此不作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接部还可以为凸缘状,例如六角凸缘等,在此不作限定。
40.参考图3,调节件11沿周向开设有安装槽116,密封圈12位于安装槽116 内套接于调节件11。密封圈12为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密封圈12的外壁抵接于安装通道24的内壁,以使调节件11不易从安装通道24脱离。另外,密封圈 12还能够防止浮子室21的燃油漏出。
41.参考图2,安装通道24内设有一个台阶241,复位件13为一弹簧,弹簧套接于调节件11,且弹簧的一端抵接台阶241,弹簧的另一端抵接调节件11,以使调节件11一直处于绷紧的状态,不易意外转动而调节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
42.复位件13除了弹簧以外,还可以使用两个磁吸件代替,一个磁吸件设于台阶上,另一个磁吸件设于调节件11上。当调节件11在运动的过程中,两个磁吸件的距离靠近或远离而积蓄磁性力或释放磁性力,也能够与弹簧达到相同的效果。
43.当使用螺丝刀卡接调节件11的卡槽115,带动调节件11正向转动时,通过螺纹配合,调节件11朝向出油通道22运动,调节件11的限流部113逐渐封堵出油通道22,以逐渐减小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同时,调节件11抵压复位件13积蓄复位力。
44.当使用螺丝刀卡接调节件11的卡槽115,带动调节件11反向转动时,通过螺纹配合,调节件11背向出油通道22运动,调节件11的限流部113逐渐畅通出油通道22,以逐渐增大出油通道22的出油面积。同时,复位件13逐渐释放复位力。
45.参考图5,图5所示实施例相较于图4,安装通道24和调节件11皆位于浮子室21的侧部,且壳体2开设有第一流道25和第二流道26。第一流道25和第二流道26相互垂直,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流道25和第二流道26还可以呈其它夹角角度布置,例如45
°
或60
°
等,在此不作限定。
46.该实施例的调节件11也用于调节浮子室21的燃油流入气流通道23的流量。该实施例的第一流道25连通浮子室21,第二流道26连通气流通道23,且第一流道25、第二流道26和安装通道24相互连通。当气流通道23形成负压时,浮子室21的燃油能够依次经过第一流道25和第二流道26流至气流通道23。
47.调节件11的限流部113用于滑动插设于第一流道25,限流部113能够在第一流道25来回活动,以调节第一流道25的出油面积。具体的调节方式与图4 所示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多余赘述。
48.参考图6,图6所示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相比,图6所示实施例增加了一条附加气道27。附加气道27的一端连通于第二流道26,附加气道27的另一端连通于壳体2外部,且与气流通道23靠近。当气流通道23形成负压时,外部的空气流入气流通道23的同时,也会有一些空气流入附加气道27,附加气道 27的气流能够与第二流道26的燃油混合,再流至气流通道23,能够对气流通道23增加燃油量,燃油混合物在燃烧室燃烧之后能够为摩托车提供更强的动力。
49.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0.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替换及改进,这些都应
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