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的引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55639发布日期:2022-12-14 04:0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的引气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的引气管。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用引气管采用直通形式,发动机工作时从进气系统引气管吸入空气,管路采用直通的形式,吸入的空气直接经过空滤过滤,滤去空气中的水汽,最后空气被吸入发动机气缸与燃油充分混合燃烧做功。
3.发动机的引气管作为进气系统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引气管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发动机进气性能,现有技术中为提高发动机的进气性能,引气管结构形式多样,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1594583.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引气管总成,其包括用于发动机进气的引气管本体,所述引气管本体为双引气管结构和设在双引气管结构中的进气量控制结构,所述双引气管结构包括两个相连的引气支管,两个引气支管的端部形成两个独立的进气口,上述现有技术采用双引气口结构,提高汽车进气系统的进气量,然而,其没有考虑防水的问题,发动机工作时,进气系统产生负压将水汽等杂物吸入直通式管路,一味的加大引气管的进气量,会导致水汽吸入过多,过多的水汽进入发动机后,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拉缸,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若是在引气管上设置过滤机构,又会阻碍气体的进入,无法保证空气的进入量。
4.因此,现有技术的引气管上设置过滤机构时会阻碍空气进入,不设置过滤机构时,水汽进入发动机,容易对发动机造成损伤,以致于现有技术中的引气管结构无法兼具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的引气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气管结构无法兼具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效果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的引气管包括管体与过滤件,所述管体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过滤件为圆盘状结构,所述过滤件可转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平行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当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滤件垂直于所述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且所述过滤件的外周壁贴于所述管体内壁设置,所述管体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过滤件过滤后输送至发动机。
7.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具有进气部与扩张部,所述进气部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所述扩张部连通,所述进气部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所述进气部凹陷位置的最低处开设有排水口,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扩张部内,所述扩张部与发动机连通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口上固定设置有一排水袋,所述排水袋的底端具有一排水部,所述排水部为板状结构,所述排水部上开设有一排水间隙,所述排水间隙连通所述进气部与外界环境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部与外界空气连通的一端为一开口朝上设置的进气口,所述进气部于所述进气口位置固定设置有一引气帽,所述引气帽上端面封闭设置,下端面开口设置,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引气帽内,所述引气帽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圈唇边。
10.进一步的,所述引气帽的下端面开口处固定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钢丝网状结构,所述进气部穿过所述过滤网设置,所述过滤网与所述进气部的外周壁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件包括滤体骨架与空气滤体,所述滤体骨架呈环状结构设置,所述空气滤体与滤体骨架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滤体骨架的外周壁为圆角结构,所述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滤体骨架的外周壁与所述扩张部的内壁线接触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滤体骨架经由一转轴与所述扩张部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垂直于所述扩张部的轴线设置,所述转轴沿所述滤体骨架的直径方向穿设于所述滤体骨架及空气滤体中,所述转轴两端均与所述扩张部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穿过所述扩张部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扩张部经由一连接部与发动机连通设置,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扩张部上,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设置,所述转轴的两端均穿过所述扩张部与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扩张部靠近连接部一端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连接部外周壁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紧固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与任意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紧固槽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紧固槽相对的一端均开口设置,所述转轴可沿所述安装槽与紧固槽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连接部上套设有卡箍,用以压缩所述紧固槽将所述连接部压紧固定在所述扩张部上。
14.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两端均经由一轴承与所述扩张部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紧固槽远离于其自身开口端的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所述连接部压紧固定在所述扩张部上时,所述轴承卡嵌于所述第一轴承孔与第二轴承孔内。
15.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的任意一端穿过所述轴承设置,所述连接部上固定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所述转轴穿过轴承的端部上分别套设固定有相互啮合设置的齿轮,所述进气部外周固定设置有一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并可控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轴驱动所述滤体骨架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转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水的引气管,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可转动的过滤件,实现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过滤件过滤状态与过滤位置的效果,当空气中水汽过多时,可通过过滤件对空气进行有效过滤,当空气干燥时,可通过转动过滤件将其收放起来,停止过滤件的工作,使其对空气的流通没有阻碍效果,以保证引气管的空气进入量;具体的,过滤件为圆盘状结构,过滤件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空气干燥时,可将过滤件转动至第一位置,使其平行于管体内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此时过滤件不工作,对空气没有阻碍作用,以保证空气的进入量,当空气湿润,水汽含量多时,可将过滤件转动至第二位置,使过滤件垂直于管体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此时管体内的空气需经由过滤件的过滤才能向发动机中输送,以滤除空气中的水汽,避免水汽进入发动机,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水的引气管一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的引气管一实施例中扩张部与连接部的爆炸示意
图;
1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的引气管一实施例中过滤件与扩张部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1.图中:1、管体;2、过滤件;3、转轴;31、转轴;4、电机;5、湿度传感器;11、进气部;12、扩张部;13、连接部;111、排水口;112、排水袋;113、排水部;1131、排水间隙;114、进气口;115、引气帽;1151、唇边;1152、过滤网;21、滤体骨架;22、空气滤体;121、安装槽;122、第一轴承孔;131、紧固槽;132、第二轴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防水的引气管包括管体1与过滤件2,管体1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过滤件2设置于管体1内,并与管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过滤件2为圆盘状结构,过滤件2可转动至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过滤件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过滤件2平行于管体1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当过滤件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过滤件2垂直于管体1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且过滤件2的外周壁贴于管体1内壁设置,管体1内的空气经由过滤件2过滤后输送至发动机内。
24.其中,管体1为一供空气流通的气体通道,外界的空气经由管体1流向发动机内;过滤件2为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机构,主要用于滤除空气中的水汽,避免水汽进入发动机,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过滤件2与管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过滤件2设置为圆盘状结构,过滤件2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空气湿度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时,可将过滤件2转动至第一位置,使过滤件2平行于管体1内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此时过滤件2不对空气进行过滤,管体1内的空气可直接输送至发动机内,以保证空气的进入量,当空气湿度高,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时,可将过滤件2转动至第二位置,使过滤件2垂直于管体1内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此时过滤件2的外周壁贴于管体1的内壁设置,管体1内的空气需经由过滤件2的过滤才能输送至发动机内,以滤除空气中的水汽,避免过多水汽进入发动机中,对发动机造成损伤。
25.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连通外界空气与发动机,为空气的输送提供通道,同时管体1也是外界空气进入发动机过程中的第一道防线,为减少污物与水汽随空气进入发动机,在以下实施例中,对管体1的结构做出了改进。
26.为了减少水汽进入发动机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管体1具有进气部11与扩张部12,进气部11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另一端扩张部12连通,进气部11的中部向下凹陷设置,进气部11凹陷位置的最低处开设有排水口111,过滤件2设置于扩张部12内,扩张部12与发动机连通设置。
27.其中,扩张部12的内径尺寸大于进气部11的内径尺寸,当空气流动至扩张部12时,空气的流通面积变大,空气流速变缓慢,空气中的水汽在扩张部12产生聚集,附着在管壁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至进气部11的凹陷处,并经由凹陷处开设的排水口111排出,避免水汽在管体1内大量聚集,及时排出水汽,同时减少水汽进入发动机内。
28.为了避免水汽与污物从排水口111进入管体1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排水口111上固定设置有一排水袋112,排水袋112的底端具有一排水部113,排水部113为板状结构,排水部113上开设有一排水间隙1131,排水间隙1131连通进气部11与外界环境设置。
29.其中,排水袋为一固定设置在排水口的袋状结构,其下端固定一排水部113,排水部113上具有一排水间隙1131,排水间隙1131为一条狭窄的排水通道,位于排水袋112内的水流与水汽可在重力作用下向外界排出,外界的液体、水汽与污物等则难以通过排水间隙1131进入的排水袋112中,也就无法进入到管体1内,避免从排水口111向管体1与发动机内引入水汽与污物。
30.为了进一步避免雨水与污物进入管体1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进气部11与外界空气连通的一端为一开口朝上设置的进气口114,进气部11于进气口114位置固定设置有一引气帽115,引气帽115上端面封闭设置,下端面开口设置,进气口114位于引气帽115内,引气帽115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一圈唇边1151。
31.其中,为了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底面上的灰尘,水液等杂物被激起落入管体1内,管体1的进气口114朝上设置,使其与地面具有一定高度落差,以减少污物的进入,引气帽115悬置固定在进气口114上方,引气帽115的上方封闭设置,以对进气口114进行防护,防止污物或水液从进气口114上方进入管体1内,管体1在吸气时,气体由引气帽115下方的开口处进入进气口114内,引气帽115下端面上固定设置的唇边1151,是为了使顺着引气帽115滑落的污物朝远离于进气口114的方向运动,以免管体1在吸气时,不慎被吸入管体1内。
32.为了避免大颗粒污物进入管体1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引气帽115的下端面开口处固定设置有过滤网1152,过滤网1152为钢丝网状结构,进气部11穿过过滤网1152设置,过滤网1152与进气部11的外周壁固定连接。
33.其中,过滤网1152整体呈环状结构设置,环状结构的外周壁与引气帽115的内壁固定连接,环状结构的内周壁与进气部11的外周壁固定连接,用以拦截在进气部11与引气帽115之间的进气通道上,以拦截可能进入进气部11内的污物。
34.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2设置于管体1内,并与管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用以切换工作状态与位置,过滤件2为圆盘状结构,圆盘结构的外周壁可与管体1内壁贴合设置,以拦截在管体1内的空气流动通道上,是空气需经由过滤件2的过滤才能向发动机进行输送。
35.为了使过滤件2在转动顺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与4所示,过滤件2包括滤体骨架21与空气滤体22,滤体骨架21呈环状结构设置,空气滤体22与滤体骨架21的内壁固定连接,滤体骨架21的外周壁为圆角结构,过滤件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滤体骨架21的外周壁与扩张部12的内壁线接触设置。
36.其中,滤体骨架21是用于固定空气滤体22的骨架结构,滤体骨架21呈环状,空气滤体22则嵌合固定在滤体骨架21内,滤体骨架21的外周壁为圆角结构,使其在转动至第二位置外周壁与扩张部12内壁贴合时为线接触,使空气经由空气滤体22过滤才能向发动机输送,同时线接触的结构设计,在转动时,滤体骨架21不会与扩张部12内壁发生运动干涉,使滤体骨架21可以自由的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来回转动。
3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气滤体22也具有过滤灰尘的作用。
38.为实现过滤件2与管体1内壁的转动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滤体骨架21经
由一转轴313与扩张部12的内壁转动连接,转轴313垂直于扩张部12的轴线设置,转轴313沿滤体骨架21的直径方向穿设于滤体骨架21及空气滤体22中,转轴313两端均与扩张部12转动连接,且至少一端穿过扩张部12设置。
39.其中,转轴313的两端均与扩张部12的管壁转动连接,转轴313的一端穿过扩张部12设置,可通过驱动转轴313穿过扩张部12的端部转动实现驱动过滤件2转动的效果。
40.为了便于安装过滤件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扩张部12经由一连接部13与发动机连通设置,连接部13的一端套设在扩张部12上,另一端与发动机连通设置,转轴313的两端均穿过扩张部12与连接部13设置,扩张部12靠近连接部13一端的外周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121,连接部13外周壁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紧固槽131,两个安装槽121与任意两个相对设置的紧固槽131对应设置,安装槽121与紧固槽131相对的一端均开口设置,转轴313可沿安装槽121与紧固槽13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部13上套设有卡箍(未在图中示出),用以压缩紧固槽131将连接部13压紧固定在扩张部12上。
41.其中,安装槽121与紧固槽131的宽度尺寸大于转轴313的外径尺寸,在安装过滤件2是,首先将转轴313穿设固定在滤体骨架21与空气滤体22中,再将滤体骨架21对准扩张部12的管口,使突出于扩张部12管壁的转轴313对准安装槽121,并驱动转轴313与滤体骨架21沿着安装槽121的长度方向朝向扩张部12内滑动,从而完成对转轴313与过滤件2的安装,连接部13在安装时,首先将两个相对设置的紧固槽131分别对准两个安装槽121,再驱动连接部13朝向转轴313引动,直至紧固槽131封闭的一端与转轴313抵接,最后通过卡箍压缩紧固槽131的宽度尺寸,使连接部13与扩张部12卡接固定,此时转轴313卡在安装槽121与紧固槽131内壁之间,转轴313被限制移动,但可以绕自身轴线转动;上述结构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拆装过滤件2,当过滤件2使用一定期限后可以及时进行更换。
42.为了使转轴313的转动更顺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转轴313的两端均经由一轴承与扩张部12转动连接,安装槽121与紧固槽131远离于其自身开口端的一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轴承孔122与第二轴承孔132,连接部13压紧固定在扩张部12上时,轴承卡嵌于第一轴承孔122与第二轴承孔132内。
43.其中,转轴313的外径尺寸与第一轴承孔122及第二轴承孔132的内径尺寸一致,安装轴承时,首先将转轴313移动至指定位置,在将连接部13套设在扩张部12上,使转轴313穿设于第一轴承孔122与第二轴承孔132内,再将轴承套设在转轴313的两端,并驱动轴承向第一轴承孔122与第二轴承孔132内运动,使轴承位于在第一轴承孔122与第二轴承内,最后通过卡箍压缩紧固槽131与第二轴承孔132,使轴承卡嵌固定在第二轴承孔132内,从而完成对轴承的安装。
44.为了根据空气湿度自动控制过滤件2的工作状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转轴313的任意一端穿过轴承设置,连接部13上固定设置有一电机4,电机4的转动轴与转轴313穿过轴承的端部上分别套设固定有相互啮合设置的齿轮,进气部11外周固定设置有一湿度传感器5,湿度传感器5与电机4电连接,并可控制电机4通过转轴313驱动滤体骨架2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转动。
45.其中,电机4是驱动转轴313转动的驱动结构,电机4与湿度传感器5电连接,湿度传感器5固定设置在进气部11的外周壁上,用以检测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根据检测到的结果控制电机4工作,使电机4驱动转轴313带动过滤件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
湿度传感器5检测到外界环境湿度较低时,通过电机4驱动过滤件2转动至第一位置,当湿度传感器5检测到外界环境湿度过高时,通过电机4驱动过滤件2转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过滤件2能够根据外界环境自动切换工作状态与位置,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引气管兼具防水与保证空气进入量的效果。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防水的引气管,通过在管体1内设置可转动的过滤件2,实现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过滤件2过滤状态与过滤位置的效果,当空气中水汽过多时,可通过过滤件2对空气进行有效过滤,当空气干燥时,可通过转动过滤件2将其收放起来,停止过滤件2的工作,使其对空气的流通没有阻碍效果,以保证引气管的空气进入量;具体的,过滤件2为圆盘状结构,过滤件2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当空气干燥时,可将过滤件2转动至第一位置,使其平行于管体1内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此时过滤件2不工作,对空气没有阻碍作用,以保证空气的进入量,当空气湿润,水汽含量多时,可将过滤件2转动至第二位置,使过滤件2垂直于管体1内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此时管体1内的空气需经由过滤件2的过滤才能向发动机中输送,以滤除空气中的水汽,避免水汽进入发动机,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