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乏汽调压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2930发布日期:2023-01-14 06:5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轮机乏汽调压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乏汽再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轮机乏汽调压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2.热电联产是利用热机或发电站同时产生电力和有用的热量,三重热电联产或冷却,热和电力联产是指从燃料燃烧或太阳能集热器中同时产生电和有用的热量和冷却,汽轮机是热电联产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高温高压蒸汽穿过固定喷嘴成为加速的气流后喷射到叶片上,使装有叶片排的转子旋转,同时对外做功,乏汽是具有热势能的过热蒸汽经管道引入汽轮机后,将热势能转变成动能,释放出热势能的蒸汽从汽轮机下部的排汽口排出气体便是乏汽,乏汽是低品位能源,正常情况下无法直接利用,需要通过一些调整手段提高乏汽品质后才能使用;
3.传统的汽轮机乏汽在进行再生处理时,通常是利用闪蒸罐对汽轮机乏汽进行闪蒸处理,用以提高汽轮机乏汽的品质,使其温度和压力达到再生利用的标准,但汽轮机乏汽在经过闪蒸处理后,通常无法对其气压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导致当汽轮机乏汽气压过高或过低时,容易对相关乏汽利用设备的金属机械性能造成影响,降低了汽轮机乏汽的使用效果,为此,提出一种汽轮机乏汽调压控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乏汽调压控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之一。
5.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汽轮机乏汽调压控制设备,包括
6.机体组件,所述机体组件包括汽轮机体、闪蒸罐、锅炉蒸汽管和乏汽管;
7.调压控制机构,所述调压控制机构包括输气管、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蒸汽泵、泄压管和增压管;
8.所述锅炉蒸汽管连通于汽轮机体的进气口,所述乏汽管设于汽轮机体远离锅炉蒸汽管的一侧,所述闪蒸罐的进气口连通于乏汽管远离汽轮机体的一端,所述输气管连通于闪蒸罐的排气口,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输气管的外侧壁顶部,所述电磁阀连通于锅炉蒸汽管的外侧壁,所述增压管的一端连通于电磁阀远离锅炉蒸汽管的一端,所述增压管的另一端连通于输气管的内部,所述蒸汽泵设于乏汽管远离闪蒸罐的一侧,所述泄压管的一端连通于蒸汽泵的进气口,所述泄压管的另一端连通于输气管的外侧壁底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输气管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增压管远离电磁阀的一端贯穿输气管的内侧壁且连通于导流管的外侧壁。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内侧壁远离增压管的一侧均匀连通有喷头。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蒸汽泵的排气口连通有锅炉供汽管。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蒸汽泵远离锅炉供汽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
电控箱,所述电控箱远离蒸汽泵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控箱的内侧壁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电控箱的内侧壁底部均匀安装有继电器。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继电器的电性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电磁阀和蒸汽泵的电性输入端。
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对输气管内闪蒸处理后乏汽的气压数据进行检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高于阈值时,通过蒸汽泵利用泄压管将部分乏汽抽出,用以降低输气管内乏汽的气压,当压力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低于阈值时,通过电磁阀利用增压管将锅炉蒸汽管内高温高压蒸汽注入输气管内,用以提高乏汽的气压,从而对闪蒸处理后的汽轮机乏汽的气压进行控制,避免了出现汽轮机乏汽气压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提高了汽轮机乏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输气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控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机体组件;2、调压控制机构;101、汽轮机体;102、闪蒸罐;103、锅炉蒸汽管;104、乏汽管;201、输气管;202、压力传感器;203、电磁阀;204、蒸汽泵;205、泄压管;206、增压管;41、导流管;42、换热管;43、喷头;44、锅炉供汽管;45、电控箱;46、显示屏;47、plc控制器;48、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轮机乏汽调压控制设备,包括
26.机体组件1,机体组件1包括汽轮机体101、闪蒸罐102、锅炉蒸汽管103和乏汽管
104;
27.调压控制机构2,调压控制机构2包括输气管201、压力传感器202、电磁阀203、蒸汽泵204、泄压管205和增压管206;
28.锅炉蒸汽管103连通于汽轮机体101的进气口,乏汽管104设于汽轮机体101远离锅炉蒸汽管103的一侧,闪蒸罐102的进气口连通于乏汽管104远离汽轮机体101的一端,输气管201连通于闪蒸罐102的排气口,压力传感器202安装于输气管201的外侧壁顶部,电磁阀203连通于锅炉蒸汽管103的外侧壁,增压管206的一端连通于电磁阀203远离锅炉蒸汽管103的一端,增压管206的另一端连通于输气管201的内部,蒸汽泵204设于乏汽管104远离闪蒸罐102的一侧,泄压管205的一端连通于蒸汽泵204的进气口,泄压管205的另一端连通于输气管201的外侧壁底部。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输气管201的内侧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41,增压管206远离电磁阀203的一端贯穿输气管201的内侧壁且连通于导流管41的外侧壁,导流管4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换热管42,换热管42的内侧壁远离增压管206的一侧均匀连通有喷头43;通过换热管42利用高温高盐蒸汽对输气管201内的汽轮机乏汽进行预加热,用以降低蒸汽与汽轮机乏汽的温差,然后通过喷头43将导流管41内的蒸汽喷入输气管201的内部,用以提高输气管201内汽轮机乏汽的气压。
30.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蒸汽泵204的排气口连通有锅炉供汽管44,蒸汽泵204远离锅炉供汽管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控箱45,电控箱45远离蒸汽泵204的一侧安装有显示屏46;通过显示屏46将plc控制器47接收的数据显示出来,以便工作人员随时对数据进行查看。
31.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电控箱45的内侧壁顶部安装有plc控制器 47,电控箱45的内侧壁底部均匀安装有继电器 48,压力传感器202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plc控制器47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47的信号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显示屏46的信号输入端,plc控制器47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继电器48的电性输入端,继电器48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于电磁阀203和蒸汽泵204的电性输入端;通过plc控制器47接收压力传感器202的数据,通过继电器48控制电磁阀203和蒸汽泵204的开启和关闭。
32.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压力传感器202的型号为mik-p300g;plc控制器47的型号为df-96d。
33.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锅炉蒸汽管103为汽轮机体101提供高温高压蒸汽,然后通过汽轮机体101将热势能转动化为动能,然后通过乏汽管104将汽轮机乏汽排入闪蒸罐102的内部,对汽轮机乏汽进行闪蒸处理,通过输气管201将闪蒸处理后的汽轮机乏汽排出,然后通过压力传感器202对输气管201内汽轮机乏汽的气压数据进行检测,通过plc控制器47接收压力传感器202的数据,然后通过显示屏46将plc控制器47接收的数据显示出来,以便工作人员随时对数据进行查看,当压力传感器202检测的数据高于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47利用继电器48启动蒸汽泵204工作,工作的蒸汽泵204利用泄压管205将输气管201内部分汽轮机乏汽抽出,用以降低输气管201内汽轮机乏汽的气压,然后通过锅炉供汽管44将蒸汽泵204抽出的汽轮机乏汽输送至锅炉内,用以对汽轮机乏汽进行循环利用,当压力传感器202检测的数据达到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47利用继电器48将蒸汽泵204关闭,当压力传感器202检测的数据低于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47利用继电器48启动电磁阀203工作,工作的电磁阀203利用增压管206将锅炉蒸汽管103内高温高压的蒸汽排入导流管
41的内部,然后通过换热管42利用高温高盐蒸汽对输气管201内的汽轮机乏汽进行预加热,用以降低蒸汽与汽轮机乏汽的温差,然后通过喷头43将导流管41内的蒸汽喷入输气管201的内部,用以提高输气管201内汽轮机乏汽的气压,当压力传感器202检测的数据达到阈值时,通过plc控制器47利用继电器48将电磁阀203关闭,进而对闪蒸处理后的汽轮机乏汽的气压进行控制,避免了出现汽轮机乏汽气压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提高了汽轮机乏汽的使用效果。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