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尤其涉及气缸盖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1、气缸盖是发动机的一个关键零部件,气缸盖通常设置有进气门座以及排气门座,气缸盖所承受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大,一般而言,相邻的排气门座之间的鼻梁区的温度较高,相邻的进气门座之间的鼻梁区的温度较低,排气门座与进气门座之间的鼻梁区的温度则介于两者之间,从而导致火力板受热不均匀,容易导致气缸盖鼻梁区开裂。
2、对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缸盖冷却水腔结构,气缸盖水腔设置有多个第一水孔,第一水孔用来冷却各气门之间的鼻梁区,并根据热负荷的大小设置不同尺寸的第一水孔,热负荷大的鼻梁区设置大的水孔,热负荷小的鼻梁区设置小的水孔,来进行冷却流量和冷却强度的控制。但是,上述气缸盖的冷却方式是四个鼻梁区同时冷却,只能根据热负荷的大小提前计算所需冷却液的流量,进而确定第一水孔的尺寸,其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水孔的尺寸计算过程复杂,且对于第一水孔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同样会导致火力板的受热不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气缸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孔的尺寸计算过程复杂,且对于水孔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气缸盖,包括气缸盖体、设置于所述气缸盖体的火花塞套以及沿所述火花塞套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气门座、第二进气门座、第一排气门座以及第二排气门座,所述第一排气门座与所述第二排气门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鼻梁部,所述第一排气门座与所述火花塞套之间设置有第二鼻梁部,所述第二排气门座与所述火花塞套之间设置有第三鼻梁部,所述第一排气门座与所述第二进气门座之间设置有第四鼻梁部,所述第二排气门座与所述第一进气门座之间设置有第五鼻梁部;
4、所述气缸盖体具有依次连通的进水口、冷却流道以及排水口,所述冷却流道包括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一级流道以及与所述一级流道连通的两个二级流道,两个所述二级流道均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一级流道内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鼻梁部,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一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二鼻梁部以及所述第四鼻梁部,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二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第三鼻梁部以及所述第五鼻梁部。
5、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水口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排水口、第二排水口以及第三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门座远离所述火花塞套的一侧或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门座远离所述火花塞套的一侧,两个所述二级流道均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门座远离所述火花塞套的一侧,所述第三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气门座远离所述火花塞套的一侧,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一者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其中第二者与所述第三排水口连通。
6、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排水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截面积;所述第三排水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截面积。
7、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排气门座远离所述火花塞套的一侧,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进液流道以及第一排气门座冷却流道,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一级流道通过所述进液流道连通,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第三排水口通过所述第一排气门座冷却流道连通;
8、所述进液流道、所述一级流道、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一者依次环绕于所述第一排气门座的外周;
9、所述第一排气门座冷却流道、所述一级流道、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二者依次环绕于所述第二排气门座的外周。
10、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级流道最狭窄位置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排气门座冷却流道最狭窄位置的截面积。
11、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排水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排水口的截面积。
12、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气门座与所述火花塞套之间设置有第六鼻梁部,所述第一进气门座与所述火花塞套之间设置有第七鼻梁部,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两个三级流道,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与两个所述三级流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其中一个所述三级流道内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六鼻梁部,另一个所述三级流道内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七鼻梁部,两个所述三级流道均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
13、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一进气门座与所述第二进气门座之间设置有第八鼻梁部,所述冷却流道还包括四级流道,两个所述三级流道均与所述四级流道连通,所述四级流道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所述四级流道内的冷却液流经所述第八鼻梁部。
14、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一者通过第二排气门座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通,通过第一进气门座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两个所述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二者通过第三排气门座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三排水口连通,通过第二进气门座冷却流道与所述第一排水口连通。
15、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排气门座冷却流道最狭窄位置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气门座冷却流道最狭窄位置的截面积。
16、作为气缸盖的优选方案,所述气缸盖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下水腔以及上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水腔连通,所述冷却流道位于所述下水腔内,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隔板,并用于所述下水腔与所述上水腔连通;所述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火力板,所述第一鼻梁部、所述第二鼻梁部、所述第三鼻梁部、所述第四鼻梁部以及所述第五鼻梁部均设置于所述火力板,所述气缸盖体还具有与所述上水腔连通的总排水孔。
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发动机,包括气缸体以及上述气缸盖,所述气缸盖设置于所述气缸体。
18、作为发动机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气缸体冷却系统,所述气缸体开设有用于所述气缸体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排出的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19、作为发动机的优选方案,所述气缸盖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下水腔以及上水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下水腔连通,所述冷却流道位于所述下水腔内,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隔板,并用于所述下水腔与所述上水腔连通,所述气缸盖体还具有与所述上水腔连通的总排水孔;
20、所述气缸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气缸盖设置有一个,多个所述气缸体同时连接所述气缸盖,所述气缸盖具有多个所述下水腔以及一个所述上水腔,多个所述下水腔与多个所述气缸体一一对应设置。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发明提供气缸盖,气缸盖包括气缸盖体、设置于气缸盖体的火花塞套以及沿火花塞套的圆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进气门座、第二进气门座、第一排气门座以及第二排气门座。第一排气门座与第二排气门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鼻梁部,第一排气门座与火花塞套之间设置有第二鼻梁部,第二排气门座与火花塞套之间设置有第三鼻梁部,第一排气门座与第二进气门座之间设置有第四鼻梁部,第二排气门座与第一进气门座之间设置有第五鼻梁部。一般而言,位于第一排气门座与第二排气门座之间的第一鼻梁部的温度最高,热负荷最大,第二鼻梁部以及第三鼻梁部的温度低于第一鼻梁部的温度,第四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的温度低于第二鼻梁部以及第三鼻梁部的温度。气缸盖体具有依次连通的进水口、冷却流道以及排水口,冷却流道包括与进水口连通的一级流道以及与一级流道连通的两个二级流道,两个二级流道均与排水口连通,一级流道内的冷却液流经第一鼻梁部,两个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一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二鼻梁部以及第四鼻梁部,两个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二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三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该气缸盖体中,冷却液可以经由进水口进入到冷却流道内,冷却液首先流入一级流道,并流经第一鼻梁部,对温度最高的第一鼻梁部进行降温,随后,冷却液流入两个二级流道,两个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一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二鼻梁部以及第四鼻梁部,从而依次对第二鼻梁部以及第四鼻梁部进行降温,两个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二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三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从而依次对第三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进行降温,最终,两个二级流道内的冷却液经由排水口排出。在两个二级流道中,冷却液先对温度仅次于第一鼻梁部的第二鼻梁部以及第三鼻梁部进行降温,随后再对温度更低的第四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进行降温,以适应不同部位的降温需求,使各个鼻梁部之间的温度均衡,同时,该气缸盖无需对流道的尺寸进行计算,且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利于生产。
23、本发明还提供发动机,包括气缸体以及上述气缸盖,气缸盖设置于气缸体。该气缸盖中,冷却液可以经由进水口进入到冷却流道内,冷却液首先流入一级流道,并流经第一鼻梁部,对温度最高的第一鼻梁部进行降温,随后,冷却液流入两个二级流道,两个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一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二鼻梁部以及第四鼻梁部,从而依次对第二鼻梁部以及第四鼻梁部进行降温,两个二级流道中的其中第二者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第三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从而依次对第三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进行降温,最终,两个二级流道内的冷却液经由排水口排出。在两个二级流道中,冷却液先对温度仅次于第一鼻梁部的第二鼻梁部以及第三鼻梁部进行降温,随后再对温度更低的第四鼻梁部以及第五鼻梁部进行降温,以适应不同部位的降温需求,使各个鼻梁部之间的温度均衡,同时,该气缸盖无需对流道的尺寸进行计算,且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利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