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恒温阀和增压空气冷却器盖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55584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第二阀套的中央轴线而延伸。
[0022]技术方案13:根据技术方案I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阀套至少包括第一阀套10a和第二阀套100b。
[0023]所述第一阀套具有:第一内腔116a,其通向在所述盖中形成的第一内流体通道108a中;和第一外腔112a,其与所述第一内流体通道相反地从所述第一内腔敞开,
所述第二阀套具有:第二内腔116b,其通向在所述盖中形成的第二内流体通道108b中;和第二外腔112b,其与所述第二内流体通道相反地从所述第二内腔敞开,
其中,至少当第一阀1a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阀套中时,所述第一内流体通道构造为用于流体附接到发动机的润滑油过滤器224,所述第一内腔构造为用于流体附接到润滑油冷却器212,并且所述第一外腔构造为用于流体附接到润滑油泵1002排口,
其中,至少当第二阀1b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阀套中时,所述第二内流体通道构造为用于流体附接以从所述发动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1008接收水,所述第二内腔构造为用于流体附接以对冷却器容器1006输送水,并且所述第二外腔构造为用于流体附接以朝所述发动机输送回水。
[0024]技术方案14:根据技术方案13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其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第一阀套中,其中,所述第一阀构造为将来自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一外腔的油流分配至所述第一内流体通道;和第二阀,其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第二阀套中,其中,所述第二阀构造为在所述第二内腔和所述第二外腔之间分配来自所述第二内流体通道的水流。
[0025]技术方案15:—种安装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盖202中的阀10,所述阀包括:
底板12,其紧固到在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盖中形成的阀套100的内腔116中并且将所述阀套的内腔与穿过所述冷却器盖形成的内流体通道108隔开,所述底板包括流孔;
热致伸缩元件16,其在所述流孔处或附近固定地附接至所述底板,其中,所述热致伸缩元件的第一端从所述底板突出到所述内流体通道中,并且其中,所述热致伸缩元件的第二端从所述底板突出到所述阀套的内腔中;
中间板22,其紧固至所述阀套的在内肩部114并且将所述阀套的内腔与所述阀套的外腔隔开,并且包括与所述底板的流孔对准的孔口 ;
套筒18,其密封地穿过所述中间板的孔口定位,并且被支撑在所述热致伸缩元件的第二端上以用于相对于所述底板移动;
阀盖板26,其密封紧固至所述阀套的在外表面并且密封所述阀套的外腔;和止动器28,其与所述中间板的孔口对准地从所述阀盖板朝所述底板突出。
[0026]技术方案16: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伸缩元件构造为使得在第一温度范围内,在所述流体通道中,所述套筒的在内端接触所述底板同时所述套筒的在外端与所述止动器间隔开,使得流体可经由所述套筒从所述内流体通道行进到所述外腔,在第二温度范围内,在所述流体通道中,所述套筒的在内端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且所述套筒的在外端与所述止动器间隔开,使得流体可从所述内流体通道行进至所述内腔并且经由所述套筒行进至所述外腔,并且在第三温度范围内,在所述流体通道中,所述套筒的在内端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且所述套筒的在外端接触所述止动器,使得流体可从所述内流体通道行进至所述内腔并且停止经由所述套筒行进至所述外腔。
[0027]技术方案17:根据技术方案15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是多个套筒中的一个,并且所述止动器是多个止动器中的一个,各套筒与对应的止动器对准,所述底板和所述中间板各自具有多个孔,所述孔各自与所述多个套筒和止动器中的对应的一个对准。
[0028]技术方案18:根据技术方案17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元件是多个恒温元件中的一个,各个恒温元件将对应的套筒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底板。
[0029]技术方案19:一种组装到增压空气冷却器盖中的混合阀,所述混合阀包括:
底板,其紧固到在所述冷却器盖的主体中一体地形成的阀套的内腔中,并且将所述阀套的内腔与在所述冷却器盖中形成的内流体通道隔开,所述底板包括流孔;
中间板,其紧固到所述阀套中并且将所述阀套的内腔与所述阀套的外腔隔开,并且包括与所述底板的流孔对准的孔口;
阀盖板,其紧固在所述阀套的在外表面处并且密封所述阀套的外腔;
止动器,其与所述中间板的孔口对准地从所述阀盖板朝所述底板突出;和套筒,其受到支撑以用于在所述套筒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状态之间密封地穿过所述中间板的孔口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套筒的在内端围绕所述流孔密封地接触所述底板,同时所述套筒的在外端与所述止动器间隔开,使得流体可经由所述套筒在所述内流体通道和所述外腔之间行进,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套筒的在内端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且所述套筒的在外端与所述止动器间隔开,使得流体可经由所述套筒在所述内流体通道、所述内腔和所述外腔之间行进,并且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套筒的在内端与所述底板间隔开并且所述套筒的在外端接触所述止动器,使得流体可经由所述套筒在所述内流体通道和所述内腔之间行进并且停止向所述外腔或从所述外腔行进。
[0030]技术方案20: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是多个套筒中的一个,并且所述止动器是多个止动器中的一个,各套筒与对应的止动器对准,所述底板和所述中间板具有多个孔,所述孔各自与所述多个套筒和止动器中的对应的一个对准。
[0031]技术方案21:根据技术方案19所述的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受到支撑以用于通过紧固至所述底板的热致伸缩元件来移动。
[0032]技术方案22:根据技术方案21所述的混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致伸缩元件延伸穿过所述流孔。
【附图说明】
[0033]参照附图,通过阅读非限制实施例的下列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在下面:
图1在透视图中示出恒温阀的构件。
[0034]图2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图1所示的阀的恒温元件。
[0035]图3在剖面透视图中示出了组装到增压空气冷却器盖的阀套腔中的恒温阀。
[0036]图4在侧剖面图中示出了图3所示的恒温阀和阀套腔。
[0037]图5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包括基本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三个阀套腔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盖的在外侧。
[0038]图6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图5所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盖的在内侧。
[0039]图7在剖面图中示出了图5和图6所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盖的加强件和阀套。
[0040]图8在透视轮廓图中示出了现有技术增压空气冷却器盖的振动响应。
[0041]图9在透视轮廓图中示出了图5和图6所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盖的振动响应。
[0042]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将详细地参照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只要可能,遍及附图使用的相同参考字符意指相同的或相似的部分,而不重复描述。尽管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是关于具有一体热致伸缩(thermostrictive)元件的温控混合阀来描述的,但是通常,本发明的实施例也能够适用于与三通阀一起使用。
[0044]本发明的方面涉及在更大的结构内形成三通阀套,从而将阀构件集成为更坚固的组件。除了增强耐久性之外,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包括用于检查、维护或修复的增强的接近容易度。此外,阀套以如下方式形成:内部构件可由其他构件置换或替换,以提供不同的阀功能性和流动能力,而无需重构阀套。具体而言,阀套设有内部附接表面,其用于隔板和支撑板,从而允许移动部分的模块化置换。
[0045]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用语“基本”、“通常”和“大约”指示相对适于实现构件或组件的功能性目的理想期望状态,能够合理地实现的制造和组装公差内的状态。
[0046]图1显示了恒温混合阀10,其包括底板12、垫片14、若干热致伸缩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