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机3流入的工作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将工作介质冷却而冷凝。另外,在循环流路8中,在冷凝器5与循环栗7之间也可以设置贮存液相工作介质的贮存器。冷却介质被设置在冷却介质流路16中的冷却介质栗6向冷凝器5输送,在冷凝器5中从工作介质带走热。冷却介质栗6例如是包括叶轮作为转子的离心栗、转子是由一对齿轮构成的齿轮栗等。
[0028]循环栗7设置在循环流路8中的冷凝器5与加热器2之间,将由冷凝器5冷凝后的工作介质向加热器2输送。作为循环栗7,例如利用离心栗或齿轮栗。循环栗7将自身是工作中还是停止中的信息发送至控制部14。这里,所谓循环栗7停止,不仅是循环栗7的加压部停止,还包括进行对于驱动该加压部的驱动部的停止控制且加压部实质上不对工作介质进行加压的状态。
[0029]旁通路11的两端部与作为膨胀机3的上游侧的部位的上游路81及作为下游侧的部位的下游路82连接。通过设置旁通路11,使得从加热器2流出的工作介质能够绕过膨胀机3向冷凝器5流入。在旁通路11中设置有旁通阀12。该旁通阀12可以是仅能够开闭的开闭阀,或者也可以是能够调节开度的流量控制阀。
[0030]截止阀13位于上游路81中的比与旁通路11的端部连接的位置靠膨胀机3侧的位置。通过将截止阀13关闭,而将工作介质从加热器2向膨胀机3的流入截止。截止阀13能够由后述的控制部14控制其开闭。
[0031]上游侧传感器9是压力传感器,位于加热器2与截止阀13之间,检测上游路81中的工作介质的压力Pl。上游侧传感器9将与检测值对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部14。
[0032]上游侧安全阀17位于加热器2与截止阀13之间。当上游路81中的工作介质的压力Pl超过上限值thl时,上游侧安全阀17开放。上限值thl是上游路81的设计压力(或允许压力)。通过将上游侧安全阀17开放,使得工作介质向外部逸出,所以防止了上游路81的压力异常地增大。
[0033]下游侧安全阀18位于下游路82中,当下游路82中的气相工作介质的压力P2超过上限值th3时开放。通过将下游侧安全阀18开放,使得工作介质向外部逸出,所以防止了下游路82的压力过度地上升。上限值th3是下游路82的设计压力(或允许压力),设定为比上限值thl低的值。
[0034]接着,参照图2,对热能回收装置I停止后即循环栗7停止后的控制部14的压力控制动作进行说明。当热能回收装置I停止时,将循环栗7停止。进而,对应于循环栗7的停止,将截止阀13关闭,膨胀机3也被停止。在加热器2与循环栗7之间残留有没有被加热器2蒸发的液相工作介质。此外,如已经说明的那样,由于加热器2位于冷凝器5的重力方向上的下方,所以也有时液相工作介质从冷凝器5 (或省略图示的贮存器)经过循环栗7的部件间的间隙漏出到加热器2与循环栗7之间。
[0035]当将循环栗7停止时,首先将旁通阀12开放(步骤S21)。经由旁通路11将加热器2和冷凝器5连通。在热介质流入到加热器2中的情况下,存在于加热器2与循环栗7之间的液相工作介质被加热而蒸发,上游路81及下游路82的压力上升。在控制部14中,判断上游侧传感器9检测到的工作介质的压力Pl是否是阈值th2以上(步骤S22)。阈值th2设定为比对上游侧安全阀17设定的上限值thl及对下游侧安全阀18设定的上限值th3低。在判断为压力Pl是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是),通过控制部14的指示来驱动冷却介质栗6 (步骤S23),将冷却介质向冷凝器5供给。由加热器2蒸发的工作介质被冷凝器5强制地冷却而冷凝。其结果为,防止了上游路81及下游路82的工作介质的压力的上升。由于阈值th2比上述的上限值thl、th3小,所以防止了上游侧安全阀17及下游侧安全阀18被开放。
[0036]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次检测压力P1,在压力Pl小于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
S22),将冷却介质栗6的驱动停止(步骤S24)。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次检测压力P1,与阈值th2比较(步骤S22)。在压力Pl再次为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再次开始冷却介质栗6的驱动(步骤S23),利用冷凝器5将工作介质冷却。这样,在热能回收装置I停止时,通过反复检测压力P1,来防止上游路81及下游路82的压力上升。另外,压力Pl的检测也可以连续地进行。在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同样。
[0037]如以上说明那样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热能回收装置I中,在循环栗7停止后,进行将加热器2与冷凝器5连通的控制(以下称为“连通控制”。)和向冷凝器5供给冷却介质的控制(以下称为“供给控制”。)。由此,将由加热器2蒸发后的工作介质强制地冷却而冷凝,防止了上游路81及下游路82的压力即膨胀机3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压力过度地上升。其结果为,防止了上游侧安全阀17及下游侧安全阀18动作(开放)。
[0038]在热能回收装置I中,在循环栗7停止后,预先进行连通控制,在上游侧传感器9的检测值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冷却介质的供给控制,所以防止了不必要地驱动冷却介质栗6,降低了消耗电力。通过设置旁通路11,能够将由加热器2蒸发的工作介质迅速地向冷凝器5送出。通过将截止阀13关闭,使得全部量的工作介质流过旁通阀12,能够更迅速地将工作介质向冷凝器5送出。由于冷却介质的供给控制基于冷却介质栗6的驱动进行,所以能够容易地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
[0039](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热能回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另外,这里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参考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在热能回收装置I的循环流路8中,代替上游侧传感器9而设置有位于下游路82中的下游侧传感器10。下游侧传感器10检测下游路82中的气相工作介质的压力P2。下游侧传感器10将与检测值对应的信号发送至控制部14。
[0040]循环栗7停止后的控制部14的动作与图2是大致同样的,首先,将旁通阀12开放(步骤S21)。判断下游侧传感器10检测的工作介质的压力P2是否是阈值th2以上(步骤
522),在判断为压力P2是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是),通过控制部14的指示来驱动冷却介质栗6 (步骤S23)。从加热器2流出的工作介质被冷凝器5强制地冷却而冷凝。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次检测压力P2,在压力P2小于阈值th2的情况下(步骤S22),将冷却介质栗6的驱动停止(步骤S24)。在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次检测压力P2,并与阈值th2比较(步骤S22),在压力P2成为阈值th2以上的情况下,再次开始冷却介质栗6的驱动(步骤
523),由冷凝器5将工作介质冷却。
[0041]在热能回收装置I中,也防止了上游路81及下游路82的压力过度地上升,防止了上游侧安全阀17及下游侧安全阀18被开放。
[0042](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热能回收装置I停止时的控制部14的另一动作例作为第2实施方式。图4是表示控制部14的压力控制动作的流程图。热能回收装置I的结构与图1是同样的。当将循环栗7停止时,在将截止阀13及旁通阀12关闭的状态下,由位于上游路81的上游侧传感器9检测工作介质的压力P1。判断压力Pl是否是阈值t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