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2974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熔盐电解槽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



背景技术:

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 种元素的总称,常用R或RE表示,从1794年发现第一个稀土元素钇,到1972年发现自然界的稀土元素钷,历经178年,人们才把17种稀土元素全部在自然界中找到,稀土金属的光泽介于银和铁之间,稀土金属的化学活性很强,在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中国位居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21000万吨的43%,前独联体达4000万吨,世界储量的 19.5%,位居第二,美国为2700万吨,占世界12.86%,位居第三。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稀土氟盐体系电解工艺技术及槽型结构进行研究,1984年敞开式氟盐体系氧化物电解槽应用于稀土金属的工业生产,到现在3kA级稀土氟盐体系电解槽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艺技术参数。

熔盐在电解过程中辐射热量大,生产成本高,如果再电解过程中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容易增加危险性,为此,我们急需设计出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包括槽体外壳,所述槽体外壳上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炉盖,所述槽体外壳为中空结构,且槽体外壳内设置有电解装置,所述电解装置包括电解棒和波形搅拌板,所述炉盖上靠近槽体外壳内部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电解棒,且电解棒的正下方设置有波形搅拌板,所述波形搅拌板固定在转板上,且转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动轴,所述槽体外壳的内部与外壁之间等距离连接有吸热管,所述槽体外壳外侧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设置在吸热管之间的位置,所述槽体外壳内壁与外壁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环氧树脂。

优选的,所述电解棒等距离固定在炉盖上。

优选的,所述动轴穿过槽体外壳底部,与外侧连接有旋转电机。

优选的,所述吸热管上靠近槽体外壳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连接板,且弧形连接板槽体外壳的内壁弧度一样。

优选的,所述槽体外壳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料装置,且出料装置穿过槽体外壳连通槽体外壳内部。

优选的,所述吸热管为铜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槽体外壳底部设置可以转动的波形搅拌板,可以加入内部熔盐的流动,加快电解的速度,通过在槽体外壳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置散热装置,可有效的散发槽体外壳内部的热量,防止在电解过程中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散发而产生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的吸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外壳、2电解棒、3波形搅拌板、4转板、5动轴、 6环氧树脂、7出料装置、8散热孔、9吸热管、10炉盖、11弧形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液态阴极生产稀土金属及合金的稀土熔盐电解槽,包括槽体外壳1,槽体外壳1上开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炉盖10,槽体外壳1一侧底部设置有出料装置7,且出料装置7穿过槽体外壳1连通槽体外壳1内部,槽体外壳1为中空结构,且槽体外壳 1内设置有电解装置,电解装置包括电解棒2和波形搅拌板3,电解棒2等距离固定在炉盖10上,炉盖10上靠近槽体外壳1内部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电解棒2,且电解棒2的正下方设置有波形搅拌板3,波形搅拌板3固定在转板4上,且转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动轴5,动轴5穿过槽体外壳1底部,与外侧连接有旋转电机,槽体外壳1的内部与外壁之间等距离连接有吸热管9,吸热管9为铜制品,吸热管9 上靠近槽体外壳1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弧形连接板11,且弧形连接板 11槽体外壳1的内壁弧度一样,槽体外壳1外侧开设有散热孔8,且散热孔8设置在吸热管9之间的位置,槽体外壳1内壁与外壁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环氧树脂6。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先打开炉盖10,将电解的稀土熔盐倒入槽体外壳1内部,电解过程中,可控制动轴5,由动轴5带动波形搅拌板3转动,加速槽体外壳1内部的电解,在电解过程中散发的热量通过吸热管9吸收且排放出去,槽体外壳1外侧设置有散热孔8,可散发内部产生的热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