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解槽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6379发布日期:2019-01-29 17:25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电解槽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铝电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电解槽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711220109.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铝电解槽的夹持框,依靠夹持轮运动所施加给阳极的压力和运动力,将夹持框提升到指定位置;申请号为201810158781.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铝电解槽的夹持顶紧装置,依靠夹持轮和铝框之间的挂板或柔性链运行过程中施加给阳极的压力和运动力以及二者之间的巨大摩擦力将夹持框提升到指定位置。采用上述两种技术单独提升夹持框时,容易造成槽电压波动,给槽电压精准控制带来不利影响,影响电解槽的正常运行,而且控制夹持框位置的方法随意性大,不精准,不科学,没有自动化。

申请号为201611257730.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置导体的连续铝框阳极铝电解槽,其中在内置导体的铝框四周设置有夹持框和夹持框i,夹持框和夹持框i上设置有与铝框和阳极导杆接触的若干个顶推螺栓。通过顶推螺栓,阳极导杆被压紧在铝框外侧上,夹持框和夹持框i夹持紧固住阳极,并将阳极安装在阴极上方。因为阳极下部的烧结体不断被消耗掉,需要定期提升阳极导杆和夹持框以及夹持框i到指定位置,但在提升过程中除需要辅助设备外,存在操作复杂、过程多、时间长、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不高的不足,而且控制夹持框位置的方法人为影响因素大,不能进行自动化控制。

上述三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铝筒局部出现变形,会影响上下铝筒顺利连接和提升夹持框操作,还会影响到槽电压精准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控制方法不合理、提升夹持框操作复杂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解槽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的方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控制电解槽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的方法,所用装置包括夹持框以及设置在夹持框内的至少一个内置若干根导体的铝筒阳极,铝筒阳极包括铝筒,还包括与夹持框连接的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的阳极提升机构;夹持框上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若干个第一压紧机构;在夹持框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单元,槽电压信号采集端连接控制系统;检测单元、第一压紧机构、阳极提升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槽电压信号自动传输至控制系统;

当需要调节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时,方法如下:

1)当夹持框位于检测点位置以上区域时,升降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工作通过控制系统,由阳极提升机构执行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调节工作;

2)当夹持框位于检测点位置及以下区域时,提升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工作通过控制系统,由阳极提升机构执行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提升工作;下降槽电压和保持夹持框位置稳定工作通过控制系统,由第一压紧机构执行槽电压下降和保持夹持框位置稳定工作。

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将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控制在工艺规定范围内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电解槽热平衡能否稳定,也直接关系到电解槽能否正常高效低耗的运行。随着金属铝或铝合金连续在电解槽内衬中析出,阳极下部不断被消耗掉,造成槽电压波动和夹持框位置变动。为保持槽电压稳定和夹持框持续有效运行,需要阳极整体不时向下或向上移动,所以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升降阳极,可将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精准保持在工艺规定范围内。

检测点位置是指在夹持框升降过程中,检测单元开始感应检测到夹持框的位置。检测单元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限位器、红外线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实际上根据控制夹持框位置的需要,人为设置检测点位置,作为夹持框的设定位置,目的是控制系统对实测槽电压与设定槽电压分析比较后决定调节槽电压时,为控制系统对比分析夹持框的实测位置和设定位置的状态而提供一个标准位置,便于控制系统决定由阳极提升机构或者是第一压紧机构执行调节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的指令。

在夹持框内的铝筒周围设置有若干个与铝筒接触的筋板,所述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侧部,或者穿过第一压紧机构,筋板是由导电良好且在液体电解质中能熔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对应的每个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元件,导电元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将导电元件压紧在所述筋板上的第三压紧机构,导电元件连接有位于夹持框周围的阳极母线。

或者铝筒上直接连接有若干个导电元件,若干个导电元件连接有位于夹持框周围的阳极母线;阳极母线上的电流直接传导到铝筒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电流通过阳极母线、筋板(或不通过筋板)流到铝筒的路径,即电流传导到铝筒的路径,是一种新的路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电流路径)。随着铝筒阳极的连续消耗和下降,铝筒上的筋板也随之下降和消耗或拆掉,在此过程中,筋板上的导电元件沿着筋板向上移动,并带动导电元件上的第三压紧机构向上移动,或者采用人工或通过控制系统的方式将铝筒上的导电元件提升到指定位置。第三压紧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丝杠压紧机构、锥形压紧机构、凸轮压紧机构、弹簧压紧机构、伸缩缸压紧机构或上述结构的任意组合。上述压紧机构可以与驱动器和控制系统连接,实现压紧机构对筋板的自动锁紧和解锁。筋板与铝筒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铆接、榫接、螺纹联结或浇注。

进一步,所述夹持框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阳极提升机构与第一夹持框或第二夹持框相连接;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压提机构,压提机构的一端连接着第一夹持框,另一端连接着第二夹持框,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上设置有与铝筒或筋板或铝筒和筋板接触的若干个第一压紧机构,对所述第一、第二夹持框有相应的提升方法:

1)通过压提机构向上伸长,按设定距离将第一夹持框提升到指定位置;

2)通过压提机构收回复位,将第二夹持框提升至指定位置。

进一步,在夹持框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单元,检测单元、阳极提升机构、第一压紧机构、压提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相连,当第二夹持框位于检测点位置及以下区域时,通过控制系统,在稳定槽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开始单独提升夹持框。

检测点位置是指在夹持框升降过程中,检测单元开始感应检测到夹持框的位置。此处所述检测点位置是根据控制夹持框位置的需要人为设置的,作为夹持框的设定位置,目的是为控制系统对比分析夹持框的实测位置和设定位置的状况而提供一个标准位置,便于控制系统决定是否发出提升夹持框的指令。检测单元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限位器、红外线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

上述夹持框或第一夹持框或上述第二夹持框是指阳极母线架,阳极母线架是铝行业一种常规装置,连接有阳极提升机构,承担着夹持且吊起阳极和导电作用,一般包括两条阳极母线,在其两端或中间进电点或两端和中间进电点用铝板重叠焊接或用连接母线通过螺纹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母线框。

有别于已公开的单个夹持框(第一种夹持框结构),本发明所述夹持框还可以采用上述两个相互分离的第一、第二夹持框(作为第二种夹持框结构)。随着生产过程进行,夹持框离电解槽表面的覆盖料越来越近,当第二夹持框位于检测点位置及以下区域时,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在稳定槽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开始单独提升夹持框:

当第一夹持框与阳极提升机构连接时,启动与第一夹持框连接的阳极提升机构和夹持框上的压提机构,按设定距离提升第一夹持框到指定位置,然后启动并使夹持框上的压提机构收回复位,提升第二夹持框直至指定位置为止;或者当第二夹持框与阳极提升机构连接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夹持框上的压提机构,按设定距离提升第一夹持框到指定位置为止,然后启动与第二夹持框连接的阳极提升机构,并同时使夹持框上的压提机构收回复位,提升第二夹持框到指定位置为止。通过上述的重复操作,保持夹持框的位置在工艺要求的高度范围内,使电解槽得以连续运行。上述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丝杠机构、锥形压紧机构、凸轮压紧机构、弹簧压紧机构、伸缩缸压紧机构、轮式夹持器、夹持器、或上述机构的任意组合,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上述压紧机构对铝筒和阳极导杆的自动解锁和松开。

上述所述压提机构包括但不限于能升降的伸缩缸、丝杠机构,或者二者的任意组合,伸缩缸、丝杠机构可以与控制系统连接,实现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自动上升。

在上述提升夹持框过程中,铝筒阳极高度稳定不变,阳极不移动,槽电压稳定不变;但当第二夹持框位于检测点位置以上区域时,通过阳极提升机构直接升降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铝筒阳极将随夹持框一起升降,槽电压也随之升降。

上述控制系统是指但不限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槽控机。

所述轮式夹持器记载于申请号为201711220109.6的中国专利申请;所述夹持器记载于申请号为201810158781.5的中国专利申请。

对于第一、第二种夹持框结构,在夹持框内的铝筒周围还设置有若干根竖直放置能更换的阳极导杆,阳极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上部或侧部或穿过第一压紧机构,还在夹持框上设置有与所述阳极导杆接触的若干个第二压紧机构。

阳极导杆连接铝筒和阳极母线,这是本领域公开的导电路径,也是应用比较成熟的一种导电方式,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导电路径。对于单个的夹持框,第二压紧机构设在夹持框上;对于第二种夹持框结构,与铝筒接触的第一压紧机构或与阳极导杆接触的第二压紧机构安装在夹持框上,包括但不限于安装在夹持框的顶部、内侧、底部以及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之间的合适位置。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丝杠机构、锥形压紧机构、凸轮压紧机构、弹簧压紧机构、伸缩缸压紧机构、轮式夹持器、夹持器或上述机构的任意组合,通过控制系统,实现上述压紧机构对铝筒和阳极导杆的自动解锁和松开。

第二夹持框上设置有保温材料,包括在第二夹持框的内壁和外壁上设置保温材料,外壁包括第二夹持框的下表面、外侧面、内侧面和端面,降低第二夹持框的工作温度。

针对上述二种夹持框结构,夹持框内的两个相邻铝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件,加强件的两端连接到夹持框上,加强件内设置有热交换导管,热交换导管内有冷却介质通过,加强件上还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至少一个挡板、或若干个挡片、或至少一个挡板和若干个挡片。

还在铝筒周围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至少一个挡板、或若干个挡片、或至少一个挡板和若干个挡片。

还在夹持框上设置有若干个集气口和排气口,其外侧或上侧或下侧与阴极之间设置有若干个集气罩板或集气保温罩板,收集并有组织排出电解废气,减少污染和电解槽的散热。

针对前述二种夹持框结构,铝筒和导体之间的空间上添加有填充物,填充物为炭素材料或包括原料、炭素材料和粘结剂。铝筒阳极中的导体是由导电和导热良好且在液态电解质中能熔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的,导体保持在铝筒中直至与导体接触的填充物或铝筒开始消失或熔化为止。阳极母线上的电流通过导电元件流入阳极导杆或筋板、铝筒、导体、烧结体传导直至液态电解质中。

针对前述二种夹持框结构,导体顶部的铝筒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内筒,对铝筒起到内部支撑的作用,防止铝筒变形。

第一压紧机构、第二压紧机构、第三压紧机构所起的作用基本一样,只是种类、型号、安装位置、施加压力和类型、压紧对象不同。

本发明的优点:

1)充分利用和发挥了阳极提升机构和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在控制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两方面的积极作用,控制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更容易和精准,实现了夹持框位置控制的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槽电压控制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同时保持夹持框在预设高度内,大幅度降低夹持框上下移动的次数和单次行程,省去单独提升夹持框和阳极导杆的所有操作,有利于保持电解槽和槽电压稳定,实现操作无人化。

2)铝筒内上部设置有内筒,加强件上设置有挡板或挡片,铝筒周围设置有挡板、挡片,阻止此处铝筒变形,保持铝筒形状稳定,有利于上下铝筒的连接和提升夹持框操作,促进槽电压精准控制。

3)铝筒周围设置筋板,方便阳极母线上电流顺利流入到铝筒上,第三压紧机构将导电元件牢靠地压紧在筋板上,承担阳极部分重量,有利于杜绝阳极下滑的可能性。

4)将导电元件直接连接到铝筒上,有利于缩短阳极母线上的电流传导到液体电解质中的距离,降低阳极压降。

5)集气保温罩板和铝筒阳极共同密封电解烟气,集气效率高,处理烟气量少,在减少电解槽污染和散热的前提下,降低夹持框工作环境温度,有利于夹持框正常运行。

6)铝筒将阳极产生的沥青烟气密封在阳极中并进行热裂解,变害为宝,提高阳极性能,环保节能。

7)采用第二种夹持框时,夹持框提升操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省去所有辅助设备,提升平稳、高效,并在夹持框提升过程中,铝筒阳极位置不变,槽电压稳定。

8)夹持框通过其上的压紧机构能牢靠地夹持住铝筒阳极和阳极导杆,保持阳极在工艺要求的高度位置,槽电压稳定。

9)使用保温材料后,夹持框工作温度低,有利于夹持框正常工作,减少维修量,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第一种夹持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第二种夹持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导电元件位置侧视示意图。

1-铝筒,2-阳极导杆,3-夹持框,4-第一压紧机构,5-第二压紧机构,6-阳极提升机构,7-内筒,8-检测单元,9-控制系统,10-填充物,11-导体,12-筋板,13-导电元件,14-第三压紧机构,15-加强件,16-挡片,17-挡板,18-热交换导管,19-压提机构,20-保温材料;

31-第一夹持框,32-第二夹持框。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和2,夹持框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铝筒阳极,铝筒阳极包括铝筒1,铝筒内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若干根导体11,导体顶部的铝筒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内筒7,夹持框3连接有至少一个调节槽电压的阳极提升机构6,其次在夹持框上设置有与内置导体铝筒接触的若干个第一压紧机构4,同时在夹持框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单元8,检测单元、第一压紧机构和阳极提升机构均与控制系统9相连。

检测单元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限位器、红外线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第一压紧机构是指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

当夹持框位于检测点位置以上区域时,升降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工作是这样完成的:通过控制系统,启动阳极提升机构6,同步升降阳极、夹持框3、阳极导杆2和第二压紧机构5、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直至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达到工艺规定范围内后,停止阳极提升机构的运行,此过程中通过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和第二压紧机构的作用,夹持框夹持固定住阳极和阳极导杆,并吊起阳极。

当夹持框位于检测点位置及以下区域时,提升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工作是这样完成的:通过控制系统,启动阳极提升机构,同步提升阳极、夹持框、阳极导杆和第二压紧机构、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直至槽电压和夹持框位置达到工艺规定范围内后,停止阳极提升机构的运行;下降阳极和维持夹持框位置稳定工作是这样完成的:通过控制系统,启动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将阳极下降到指定位置,直至槽电压达到工艺规定范围内后,停止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运行。此过程中夹持框、阳极导杆和第二压紧机构5、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的高度不变,并通过轮式夹持器或夹持器和第二压紧机构,夹持住阳极的同时,按工艺要求控制阳极的下降速度和下降幅度。

检测点位置是指在夹持框升降过程中,检测单元开始感应检测到夹持框的位置。检测点位置与电解槽某一位置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升降阳极过程中保持不变。电解槽某一位置是指包括但不限于电解槽的槽沿板上表面、槽上部结构的下表面、槽上部结构上某一点、立柱上某一点、阳极母线的上表面等。见图2,夹持框内的两个相邻铝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件15,加强件的两端连接到夹持框上,加强件内设置有热交换导管18,热交换导管内有冷却介质通过,以稳定加强件强度不变;加强件上还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若干个挡板17或挡片16,保持此处铝筒形状稳定。

或者如图1或3,在夹持框内的铝筒周围设置有若干根竖直放置的阳极导杆2,位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上部或侧部或穿过第一压紧机构4,且夹持框上设置有与所述阳极导杆接触的若干个第二压紧机构5。

如图2,铝筒和导体之间的空间添加有填充物10。铝筒阳极中的导体是由导电和导热性能良好且在液态电解质中能熔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的,导体保持在铝筒中直至与导体接触的填充物或铝筒开始消失或熔化为止。阳极母线上的电流通过导电元件流入阳极导杆或筋板12、铝筒1、导体11、烧结体直至液态电解质中。

夹持框上设置有若干个集气口和排气口,其外侧或上侧或下侧设置有若干个集气罩板或集气保温罩板。

见图2,还在铝筒周围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至少一个挡板17,或者若干个挡片16,或至少一个挡板和若干个挡片。

见图3,制作出第一夹持框31和第二夹持框32,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之间设置若干个压提机构19,压提机构的一端连接着第一夹持框,另一端连接着第二夹持框,且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铝筒阳极,铝筒阳极包括铝筒,铝筒内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若干根导体,导体顶部的铝筒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内筒7,以保证铝筒上部形状稳定不变形。还在铝筒周围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至少一个挡板、或若干个挡片、或至少一个挡板和若干个挡片,在铝筒之间的加强件上还设置有与铝筒接触的若干个挡板或挡片,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上设置有与铝筒或筋板接触的若干个第一压紧机构,铝筒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打壳下料排气机构或打壳排气机构。第二夹持框上设置有保温材料。

进一步,第一夹持框是指阳极母线架。

如图3,在夹持框周围设置有至少一个检测单元,检测单元8、阳极提升机构6、第一压紧机构、压提机构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检测单元至少包括一个传感器,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限位器、红外线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

如图2或4,在所述铝筒周围设置有若干个与铝筒1接触的筋板12,所述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侧部,筋板是由导电良好且在液体电解质中能熔化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对应的每个筋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导电元件13,导电元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将导电元件压紧在所述筋板上的第三压紧机构14,导电元件连接有位于夹持框周围的阳极母线;或者铝筒上直接连接有若干个导电元件,若干个导电元件连接有位于夹持框周围的阳极母线,阳极母线上的电流直接传导到铝筒上。

随着铝筒阳极的连续消耗和下降,铝筒上的筋板12也随之下降和消耗或拆掉,在此过程中,筋板上的导电元件沿着筋板向上移动到指定位置,并带动导电元件上的第三压紧机构14向上移动到指定位置,或者采用人工或通过控制系统的方式将铝筒上的导电元件提升到指定位置。

或者在夹持框内的铝筒周围还设置有若干根竖直放置能更换的阳极导杆,位于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的上部或侧部或穿过第一压紧机构,还在夹持框上设置有与所述阳极导杆接触的若干个第二压紧机构。

具体实施过程中,1)根据电解槽容量大小、阳极提升机构和压紧机构的结构、夹持紧固住且吊起铝筒阳极和阳极导杆、阳极导杆与铝筒阳极接触紧密、安装维修和操作简便、铝筒阳极数量多少的要求,设置夹持框的材质、数量、尺寸、形状、结构和在电解槽中布置方式以及夹持紧固铝筒阳极和阳极导杆的方式,例如为在铝筒阳极周围安装拆卸夹持框方便,夹持框设置成可拆开的结构;2)根据铝筒阳极导电、导热、排气和完整完好的要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设置铝筒阳极中导体的布置方式和位置,并确定设置在铝筒中导体的数量、尺寸、形状和相应材质以及制作方法,如导体截面为型材结构;3)根据对铝筒完整完好能持续封闭住填充物和填充物产生的废气、保持阳极形状持续稳定、满足电流通过铝筒顺利进入导体、上下铝筒连接简便密封好、方便阳极导杆与铝筒紧密接触、方便压紧机构夹持住铝筒阳极、满足打壳下料排气装置安装位置和铝筒阳极的要求,设置铝筒的形状、结构、尺寸、层数、壁厚、和数量以及制作方法,例如铝筒截面为型材结构,或者铝筒壁厚5-150mm;4)根据铝筒阳极重量、第一夹持框上移距离、夹持框结构和尺寸、提升夹持框自动化程度高且平稳高效、安装更换简便、导电元件上升行程的要求,选定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之间的压提机构的种类、型号、行程、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数量;5)根据夹持紧固住且吊起铝筒阳极和阳极导杆、夹持框形状和结构、铝筒温度分布和阳极烧结体高度、铝筒形状和结构、有利于提升夹持框操作自动化程度且平稳高效、不影响阳极电流顺利导入阳极、安装更换简便、确保导电元件与筋板紧密接触且导电元件能在筋板上滑动,适合筋板的形状和结构与尺寸的要求,选定压紧机构的种类、型号、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和数量,以及与压紧对象接触部分的形状和结构,例如压紧机构与压紧对象的接触部分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轮状、齿状或平整;6)根据电解槽集气效率高且稳定、散热少、能保护夹持框、操作方便的要求,设置集气保温罩板安装位置、材质、结构、数量、尺寸和操作或控制方式。7)根据将阳极母线上电流持续稳定均匀传导到铝筒阳极、第三压紧机构结构、产品质量、提升第三压紧机构和导电元件方便简单、安装更换阳极导杆和导电元件容易的要求,设置阳极导杆、筋板和导电元件的材质、尺寸、形状、数量、结构、安装位置和与阳极母线的连接方式,以及导电元件与筋板、铝筒的连接方式;8)根据电解槽容量大小、铝筒阳极数量和尺寸、电解质沸腾状态、下料排气顺利进行且不影响铝筒阳极和工艺操作的要求,确定打壳下料排气机构或者打壳排气机构在铝筒周围的安装位置、数量和结构;9)根据第二夹持框工作温度要求、结构、形状和电解废气的流速与温度,选定保温材料的材质和固定在第二夹持框上的位置和方式;10)根据电解槽烟气排出的具体位置和烟气量,在第一夹持框和第二夹持框上设置集气口和排气口的位置、尺寸、数量、结构和排气量;11)根据对夹持框强度要求、铝筒尺寸和形状、工作环境,选定加强件材质,设置加强件尺寸、数量、结构、形状、安装位置以及与夹持框连接方式,例如为在铝筒阳极周围安装拆卸方便,加强件和夹持框连接方式设置为可拆开的固定方式;12)根据铝筒内上部尺寸、满足铝筒上部不变形、方便操作和密封铝筒上部的要求,选定内筒材质、设置内筒的尺寸、形状、结构和数量;13)根据夹持框与铝筒之间的空间、保持铝筒形状稳定、电解槽上部结构与铝筒阳极绝缘的要求,选定挡片、档板的材质,设定挡板和挡片尺寸、形状、结构、数量、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14)根据电解槽的电解温度、阳极烧结体高度、铝筒表面温度、夹持框工作环境温度、夹持框高度、阳极提升机构行程的诸多因素,设置检测单元安装位置和检测点位置;15)根据夹持框的结构、形状、材质、升降速度和幅度、位置,选定检测单元的类型、型号、数量和与控制系统连接方式,并选定传感器种类、型号、数量以及在检测单元的连接方式和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