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2114发布日期:2021-02-03 21:2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


背景技术:

[0002]
在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运行时,阴阳极间的距离能实现膜极距的效果,其主要是通过在阴极侧设置缓冲网,利用缓冲网在电解槽运行时对压力的控制得以实现。
[0003]
但现有的缓冲网多在单向或对称方向压合成型,该种缓冲结构在生产运行时,受力易朝向一侧释放,即长边方向上易发生较大的形变,导致缓冲结构发生较大位移而弹性丧失程度加剧,使得离子膜受力不均,进而造成离子膜的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的对离子膜进行保护,使得离子膜受力更均匀,同时也使得缓冲网受力后具有良好的回弹作用,很好的保证了阴阳极间的间隙,可在保证导电以及弹性效果的情况下提高离子膜的使用寿命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
[0005]
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包括网面呈波纹状的缓冲网,在缓冲网的网面上具有多个并列布置的条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至少3个弯折段,相邻的弯折段通过对应的弯折连接部相连。
[0006]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弯折段之间的夹角a不小于90
°

[0007]
优选地,每个所述凸起部具有4—10个弯折段,缓冲网的网面的波纹形状为波浪线状或波折线状,相邻的所述弯折段之间的夹角a为110
°
—160
°

[0008]
优选地,所述缓冲网由多层金属网通过网面叠加构成,相邻的所述弯折段之间的夹角a为120
°
—150
°

[0009]
优选地,所述凸起部的高度为2~10mm,相邻的所述弯折段之间的夹角a为130
°
—140
°

[0010]
优选地,所述金属网的数量为2—4层,所述编织金属网用的金属丝的直径为0.1~0.6mm。
[0011]
优选地,所述弯折连接部呈弧形。
[0012]
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缓冲网在使用时,由于其每条凸起部具有多个弯折段、也就是每条凸起部包括至少两个折点的结构,故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持缓冲网的弹性效果,避避免缓冲网在平面受压状态下更多地沿着网的长边方向产生的力的释放及更多地沿着网的长边方向产生位移变形,使网的结构发生不对称、不成比例的形变,影响缓冲网的弹性。由于多条弯折段的结构在平面受压状态下,会沿着不同弯折段方向产生位移变形,并产生与相邻弯折段相反方向释放的力以及形变,由于具有相互抵消的效果,使得缓冲网受力更均匀,同时也使得缓冲网受力后具有良好的回弹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具有可有效的对离子膜进行保护,使得离子膜受力更均匀,同时也使得缓冲网受力后具有良好的回弹作用,很好的保证了阴阳极间的间隙,可在保证导电以及
弹性效果的情况下提高离子膜的使用寿命的特点。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沿着网面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在网的侧面方向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在网的侧面方向上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包括网面呈波纹状的缓冲网,在缓冲网的网面上具有多个并列布置的条形的凸起部,凸起部具有至少3个弯折段1,相邻的弯折段1通过对应的弯折连接部2相连。
[00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相邻的所述弯折段1之间的夹角a不小于90
°
,网面的波纹形状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波浪线状,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波折线状,相邻的弯折段1之间的夹角a不能是没有弯折的180
°

[00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每个凸起部具有4—10个弯折段1,相邻的弯折段1之间的夹角a为110
°
—160
°

[00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缓冲网由多层金属网的网面叠加相贴构成,即缓冲网可以为单层网、双层网或更多层结构网。相邻的弯折段1之间的夹角a为120
°
—150
°

[0024]
上述网在使用时可以单层铺设,也可双层或更多层铺设。对于不同极间距及不同需求的膜极距电解槽,可以采用不同层数的缓冲网。为确保较小的对膜的挤压力,可以采用单层缓冲网铺设一层,组装后进行简单的均一化处理,其大大的保证了缓冲网的初始支撑力并降低对膜的挤压力。若需要较好的回弹及支撑性能时,可相应的选择双层或者多层缓冲网铺设,优选紧邻层的折线条纹分布方向相反。该结构使得缓冲网的缓冲和支撑性能更好。
[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或图6所示,上述凸起部的高度x为2~10mm,相邻的弯折段1之间的夹角a为130
°
—140
°

[002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金属网的数量为2—4层,所述编织金属网用的金属丝的直径为0.1~0.6mm。
[00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弯折连接部2呈弧形。弯折连接部2呈弧形结构的设置,有效减缓了运行中压力对折点处的作用,使得缓冲网的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好。
[0028]
此外,不管缓冲网是单层设置,还是双层或更多层设置。缓冲网的凸起部的高度优选为2~10mm,用于编织缓冲网的金属丝直径优选为0.1~0.6mm。具体铺设层数和高度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来确定。若单层设置缓冲网,单层的高度可相应变化,若采用双层或更多层设置,可降低单层缓冲网的高度,组装后进行缓冲网厚度调整,确保缓冲网的厚度既不影响对膜的挤压力又能起到极高的回弹,同时需使回弹范围高于挤压后的极间距。
[0029]
本实用新型缓冲网各单条折线中折点处的夹角a为90
°
<a<180
°
。夹角a越大,缓冲网长边方向形变越小,但缓冲网压型形状的维持能力会较弱,即回弹能力减弱。夹角a越小,缓冲网短边方向上强度越高,缓冲网压型形状的维持能力会更强,但其长边方向的形变会更大且加工难度更大。因此,优选夹角a为90
°
<a<180
°

[0030]
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缓冲网在使用时,如图4所示,其每条凸起部具有多个弯折段1、也就是每条凸起部包括至少两个折点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持缓冲网的弹性效果,避免缓冲网在平面受压状态下更多地沿着网的长边方向产生的力的释放及更多地沿着网的长边方向产生位移变形,使网的结构发生不对称、不成比例的形变,影响缓冲网的弹性。由于多条弯折段1的结构在平面受压状态下,会沿着不同弯折段1方向产生位移变形,并产生与相邻弯折段1相反方向释放的力以及形变,由于具有相互抵消的效果,使得缓冲网受力更均匀,同时也使得缓冲网受力后具有良好的回弹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用缓冲网具有可有效的对离子膜进行保护,使得离子膜受力更均匀,同时也使得缓冲网受力后具有良好的回弹作用,很好的保证了阴阳极间的间隙,可在保证导电以及弹性效果的情况下提高离子膜的使用寿命的特点。
[0031]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