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7780发布日期:2021-04-02 09:39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属于电解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解制氯系统中,电解过程产生的氢气有大部分会集中到储存罐中,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部分储存罐只能安装在室内,室内储存罐的排氢方式一般都是采用抽风方式,抽风机安装在储存罐的排氢管道上,此方式为抽风式排氢,抽风机叶轮与氢气直接接触,需要较高的防爆等级,且次氯酸钠储存罐中的含有次氯酸钠的水气较重,而抽风机叶轮直接和水气接触,叶轮需要耐次氯酸钠,制氯系统的抽风机成本要高于普通抽风机,增加制氯成本。

此外,抽风机电机机轴的密封件在长期运行后存在漏氢的隐患;抽风机的安装位置需要高于次氯酸钠储存罐,不便于检修。

制氯储存罐排氢关系到整个制氯系统的安全,室内利用鼓风机排氢的难点是如何防止氢气从溢流管道外泄,以及确保稳定的鼓风量,对于室内安装储存罐的制氯系统,亟需一种新的更加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排氢气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有效的防止氢气外泄,确保稳定的鼓风量,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包括次氯酸钠输入管道、次氯酸钠储罐、排氢风机、风压开关、防虹吸溢流管道、储存罐内水管和排氢管道;所述次氯酸钠输入管道连通所述次氯酸钠储罐的上部,所述排氢风机经鼓风管道连通所述次氯酸钠储罐的上部,所述风压开关连接在所述鼓风管道,风压开关用于监测风压的稳定程度;所述防虹吸溢流管道连通处于所述次氯酸钠储罐内部的储存罐内水管,所述储存罐内水管的末端位于次氯酸钠储罐的底部,储存罐内水管的末端设有第一u型弯曲;所述排氢管道连接在所述次氯酸钠储罐的顶部。

作为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防虹吸溢流管道设有用于防止虹吸的第二u型弯曲,防虹吸溢流管道还与次氯酸钠储罐的下部连通,防虹吸溢流管道与次氯酸钠储罐的下部连通段设有排空阀,防虹吸溢流管道的末端连通至接排水母管。

作为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次氯酸钠储罐的侧部还连接有液位指示管道,所述液位指示管道上连接有液位视镜。

作为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次氯酸钠输入管道和鼓风管道与次氯酸钠储罐的连接位置均处于次氯酸钠储罐最高液位之上。

作为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次氯酸钠储罐的顶部还连接有带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液位指示变送器。

作为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氢风机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排氢风机一用一备,每个排氢风机的出口均连接有截止阀。

作为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优选方案,所述排氢管道的末端连接有风帽。

本实用新型次氯酸钠输入管道连通次氯酸钠储罐的上部,排氢风机经鼓风管道连通次氯酸钠储罐的上部,风压开关连接在鼓风管道,风压开关用于监测风压的稳定程度;防虹吸溢流管道连通处于次氯酸钠储罐内部的储存罐内水管,储存罐内水管的末端位于次氯酸钠储罐的底部,储存罐内水管的末端设有第一u型弯曲;排氢管道连接在次氯酸钠储罐的顶部。本技术方案便于安装,可以有效将次氯酸钠储罐内聚集的氢气排出,不会导致氢气从防虹吸溢流管道外泄,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示意图。

图中,1、次氯酸钠输入管道;2、次氯酸钠储罐;3、排氢风机;4、风压开关;5、防虹吸溢流管道;6、储存罐内水管;7、排氢管道;8、鼓风管道;9、第一u型弯曲;10、风帽;11、第二u型弯曲;12、排空阀;13、液位指示管道;14、液位视镜;15、液位指示变送器;16、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提供一种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包括次氯酸钠输入管道1、次氯酸钠储罐2、排氢风机3、风压开关4、防虹吸溢流管道5、储存罐内水管6和排氢管道7;所述次氯酸钠输入管道1连通所述次氯酸钠储罐2的上部,所述排氢风机3经鼓风管道8连通所述次氯酸钠储罐2的上部,所述风压开关4连接在所述鼓风管道8,风压开关4用于监测风压的稳定程度;所述防虹吸溢流管道5连通处于所述次氯酸钠储罐2内部的储存罐内水管6,所述储存罐内水管6的末端位于次氯酸钠储罐2的底部,储存罐内水管6的末端设有第一u型弯曲9;所述排氢管道7连接在所述次氯酸钠储罐2的顶部,所述排氢管道7的末端连接有风帽10,风帽10便于氢气的排出。

具体的,制氯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通水测试防虹吸溢流管道5和次氯酸钠储罐2的密封性,正好可以将次氯酸钠储罐2内的第一u型弯曲9充满水,可防止排氢风机3运行后,将空气压出次氯酸钠储罐2。

设备安装后,必须先通水检测密封性,确保次氯酸钠储罐2内第一u型弯曲9灌满水,第一u型弯曲9的高度h1需满足产生的水压大于排氢风机3的风压,避免当液位极低时,次氯酸钠储罐2内空气被排氢风机3压出。风压开关4发出报警信号后,必须立即停运制氯系统。

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虹吸溢流管道5设有用于防止虹吸的第二u型弯曲11,防虹吸溢流管道5还与次氯酸钠储罐2的下部连通,防虹吸溢流管道5与次氯酸钠储罐2的下部连通段设有排空阀12,防虹吸溢流管道5的末端连通至接排水母管。

次氯酸钠储罐2外面的防虹吸溢流管道5上增加第二u型弯曲11也能达到此效果,但是次氯酸钠储罐2外的第二u型弯曲11存在水因蒸发导致水位下降的可能,当水位压力小于风压时,依旧有外泄氢气的隐患。故需要第一u型弯曲9和第二u型弯曲11结合,第一u型弯曲9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第二u型弯曲11的设计,可以防止底部排空阀12人为错操作打开后,产生虹吸,将整个次氯酸钠储罐2抽空。

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次氯酸钠储罐2的侧部还连接有液位指示管道13,所述液位指示管道13上连接有液位视镜14。所述次氯酸钠输入管道1和鼓风管道8与次氯酸钠储罐2的连接位置均处于次氯酸钠储罐2最高液位之上。所述次氯酸钠储罐2的顶部还连接有带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液位指示变送器15。液位视镜14方便从外部直接观察次氯酸钠储罐2的液位,液位指示变送器15便于对次氯酸钠储罐2内的液位输送到后台plc中进行管控。

制氯室内储存罐排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氢风机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排氢风机3一用一备,每个排氢风机3的出口均连接有截止阀16。鼓风管道8安装时,排氢风机3为一用一备,需要在排氢风机3出口安装截止阀16,避免串风。考虑到检修便利性,风压开关4的安装高度一般不超过1.6米。

本实用新型次氯酸钠输入管道1连通次氯酸钠储罐2的上部,排氢风机3经鼓风管道8连通次氯酸钠储罐2的上部,风压开关4连接在鼓风管道8,风压开关4用于监测风压的稳定程度;防虹吸溢流管道5连通处于次氯酸钠储罐2内部的储存罐内水管6,储存罐内水管6的末端位于次氯酸钠储罐2的底部,储存罐内水管6的末端设有第一u型弯曲9;排氢管道7连接在次氯酸钠储罐2的顶部。制氯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通水测试防虹吸溢流管道5和次氯酸钠储罐2的密封性,正好可以将次氯酸钠储罐2内的第一u型弯曲9充满水,可防止排氢风机3运行后,将空气压出次氯酸钠储罐2。设备安装后,必须先通水检测密封性,确保次氯酸钠储罐2内第一u型弯曲9灌满水,第一u型弯曲9的高度h1需满足产生的水压大于排氢风机3的风压,避免当液位极低时,次氯酸钠储罐2内空气被排氢风机3压出。风压开关4发出报警信号后,必须立即停运制氯系统。次氯酸钠储罐2外面的防虹吸溢流管道5上增加第二u型弯曲11也能达到此效果,但是次氯酸钠储罐2外的第二u型弯曲11存在水因蒸发导致水位下降的可能,当水位压力小于风压时,依旧有外泄氢气的隐患。故需要第一u型弯曲9和第二u型弯曲11结合,第一u型弯曲9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第二u型弯曲11的设计,可以防止底部排空阀12人为错操作打开后,产生虹吸,将整个次氯酸钠储罐2抽空。本技术方案便于安装,可以有效将次氯酸钠储罐2内聚集的氢气排出,不会导致氢气从防虹吸溢流管道5外泄,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效益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