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2430发布日期:2021-06-22 15:4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生产工装辅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适用于提高电泳涂装装挂器的喷涂效果。



背景技术: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原因导致车身车门、翼子板、发动机罩侧围等部件报废,需要在修理过程中更换备品散件,为了得到合格的备品散件,对于汽车备件涂装生产工艺来说,需要使用合理的电泳器具杜绝划伤,才能确保备品散件底漆的质量,然而,不同线体、不同车身上备件散件符合涂装线体的工艺尺寸不同,需要制造专门的器具和车身涂装线才能共线制造,不同车身散件电泳器具通用性较差,经济效益较低。

中国专利:授权公众号cn205236327u、授权公众日2016.05.1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甲车涂装悬挂吊具,包括主体吊具和多个辅助吊具,主体吊具采用锯齿形和工艺孔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装甲车各类零部件的悬挂喷涂,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但是零部件通过挂钩挂在工艺孔或者横梁的锯齿上容易产生晃动,无法固定,影响喷涂效果。因此,存在零部件无法固定、喷涂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零部件无法固定、喷涂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固定零部件、具有较好喷涂效果的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包括悬挂框架;

所述悬挂框架包括顶框、底框,所述顶框的四角分别通过垂直梁与底框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底框上设置有挂网,所述挂网的四周与底框的四周固定连接,挂网与顶框之间设置有上挂钩、下挂钩,所述上挂钩的两端分别与顶框、车身散件相连接,所述下挂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钩体、阻尼弹簧、二号钩体,所述一号钩体与车身散件相连接,所述二号钩体与挂网相连接。

所述顶框为方形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一号横梁、一号竖梁、二号横梁、二号竖梁,顶框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三号竖梁,所述三号竖梁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梁、二号横梁固定连接,三号竖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吊挂孔。

所述上挂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上挂钩钩头、上挂钩连接杆、二号上挂钩钩头,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通过吊挂孔与三号竖梁相连接,所述二号上挂钩钩头与车身散件相连接。

所述一号钩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一号钩体钩头、一号钩体连接杆,所述二号钩体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二号钩体钩头、二号钩体连接杆,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的轴向截面与二号上挂钩钩头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一号钩体钩头的轴向截面与二号钩体钩头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均为85–95°。

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与上挂钩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二号上挂钩钩头与上挂钩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一号钩体钩头与一号钩体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二号钩体钩头与二号钩体连接杆之间的夹角均为55–65°。

所述顶框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竖梁、二号竖梁的中部固定连接,加强梁的中部与三号竖梁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底框为方形结构,底框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底座与车间吊具相配合。

所述挂网为菱形钢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包括悬挂框架,悬挂框架包括顶框、底框,顶框的四角分别通过垂直梁与底框的四角固定连接,底框上设置有挂网,挂网的四周与底框的四周固定连接,挂网与顶框之间设置有上挂钩、下挂钩,上挂钩的两端分别与顶框、车身散件相连接,下挂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钩体、阻尼弹簧、二号钩体,一号钩体与车身散件相连接,二号钩体与挂网相连接,该结构不仅通过上挂钩与下挂钩相结合实现了车身散件的固定,提高了喷涂效果,而且通过阻尼弹簧、挂网实现了根据车身散件实际尺寸调整下挂钩长度、连接点,具有较高通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喷涂效果好,而且具有较高通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中的上挂钩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上挂钩钩头、上挂钩连接杆、二号上挂钩钩头,一号上挂钩钩头通过均匀开设三号竖梁上的吊挂孔与三号竖梁相连接,二号上挂钩钩头与车身散件相连接,上挂钩能够通过吊挂孔调整与三号竖梁的连接点,进一步提高了装挂器具的通用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了装挂器具的通用性。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中的一号上挂钩钩头的轴向截面与二号上挂钩钩头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一号钩体钩头的轴向截面与二号钩体钩头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均为85–95°,该特定角度使车身散件不易从上挂钩、下挂钩上脱落,提高了悬挂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使得车身散件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挂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上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下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悬挂框架1、顶框11、一号横梁111、一号竖梁112、二号横梁113、二号竖梁114、三号竖梁115、吊挂孔1151、加强梁116、底框12、垂直梁13、挂网2、上挂钩3、一号上挂钩钩头31、上挂钩连接杆32、二号上挂钩钩头33、下挂钩4、一号钩体41、一号钩体钩头411、一号钩体连接杆412、阻尼弹簧42、二号钩体43、二号钩体钩头431、二号钩体连接杆432、底座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包括悬挂框架1;

所述悬挂框架1包括顶框11、底框12,所述顶框11的四角分别通过垂直梁13与底框12的四角固定连接,所述底框12上设置有挂网2,所述挂网2的四周与底框12的四周固定连接,挂网2与顶框11之间设置有上挂钩3、下挂钩4,所述上挂钩3的两端分别与顶框11、车身散件相连接,所述下挂钩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钩体41、阻尼弹簧42、二号钩体43,所述一号钩体41与车身散件相连接,所述二号钩体43与挂网2相连接。

所述顶框11为方形结构,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一号横梁111、一号竖梁112、二号横梁113、二号竖梁114,顶框1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三号竖梁115,所述三号竖梁115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梁111、二号横梁113固定连接,三号竖梁11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吊挂孔1151。

所述上挂钩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上挂钩钩头31、上挂钩连接杆32、二号上挂钩钩头33,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31通过吊挂孔1151与三号竖梁115相连接,所述二号上挂钩钩头33与车身散件相连接。

所述一号钩体4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一号钩体钩头411、一号钩体连接杆412,所述二号钩体43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二号钩体钩头431、二号钩体连接杆432,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31的轴向截面与二号上挂钩钩头33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一号钩体钩头411的轴向截面与二号钩体钩头431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均为85–95°。

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31与上挂钩连接杆32之间的夹角、二号上挂钩钩头33与上挂钩连接杆32之间的夹角、一号钩体钩头411与一号钩体连接杆412之间的夹角、二号钩体钩头431与二号钩体连接杆432之间的夹角均为55–65°。

所述顶框11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梁116,所述加强梁116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竖梁112、二号竖梁114的中部固定连接,加强梁116的中部与三号竖梁115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底框12为方形结构,底框12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底座5与车间吊具相配合。

所述挂网2为菱形钢网。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不仅可以实现车身车门、翼子板、发动机罩侧围零部件通用,而且悬挂稳定,喷涂效果好,该装挂器具中上挂钩3根据车身散件的实际不同尺寸设计有不同长度,通用性更好,所述上挂钩3的长度包括600mm、300mm。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4,一种车身散件电泳涂装装挂器具,包括悬挂框架1、挂网2、上挂钩3、下挂钩4、底座5,所述悬挂框架1包括顶框11、底框12,所述顶框11、底框12均为方形结构,所述顶框11的四角分别通过垂直梁13与底框12的四角固定连接,底框12的四周与挂网2的四周固定连接,底框12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底座5与车间吊具相配合,所述顶框11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一号横梁111、一号竖梁112、二号横梁113、二号竖梁114,所述一号横梁111、二号横梁113的长度均为2000mm,所述一号竖梁112、二号竖梁114的长度均为4000mm,所述顶框1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三号竖梁115,所述相邻两根三号竖梁115之间的距离为300mm,三号竖梁115的两端分别与一号横梁111、二号横梁113固定连接,三号竖梁115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吊挂孔1151,所述相邻两个吊挂孔1151之间的距离为200mm,吊挂孔1151的直径为6mm,所述顶框11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梁116,所述加强梁116的两端分别与一号竖梁112、二号竖梁114的中部固定连接,加强梁116的中部与三号竖梁115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挂钩3、下挂钩4均位于挂网2与顶框11之间,所述上挂钩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上挂钩钩头31、上挂钩连接杆32、二号上挂钩钩头33,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31通过吊挂孔1151与三号竖梁115相连接,所述二号上挂钩钩头33与车身散件相连接,所述下挂钩4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一号钩体41、阻尼弹簧42、二号钩体43,所述一号钩体41、二号钩体43的长度均为200mm,所述一号钩体41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一号钩体钩头411、一号钩体连接杆412,所述二号钩体43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二号钩体钩头431、二号钩体连接杆432,所述一号钩体钩头411与车身散件相连接,所述一号钩体连接杆412通过阻尼弹簧42与二号钩体连接杆432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钩体钩头431与挂网2网格相连接,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31的轴向截面与二号上挂钩钩头33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一号钩体钩头411的轴向截面与二号钩体钩头431的轴向截面之间的夹角均为85–95°,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31与上挂钩连接杆32之间的夹角、二号上挂钩钩头33与上挂钩连接杆32之间的夹角、一号钩体钩头411与一号钩体连接杆412之间的夹角、二号钩体钩头431与二号钩体连接杆432之间的夹角均为55–65°,所述一号上挂钩钩头31、上挂钩连接杆32、二号上挂钩钩头33、一号钩体钩头411、一号钩体连接杆412、二号钩体钩头431、二号钩体连接杆432的制作材料均为φ4mm钢筋,所述阻尼弹簧42的长度为400mm,所述挂网2为菱形钢网,其网格大小为50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