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电镀镍金工艺的导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1794发布日期:2021-07-09 11:3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电路板电镀镍金工艺的导电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电镀镍金工艺的导电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电路板电镀镍金工艺中存在以下问题:只有电荷分布均匀才能够在电镀镍和电镀金的过程中实现厚度均匀的电镀,否则会出现不同区域的厚度不同的情况发生。因为在电镀过程中需要划分区域,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开放式的区域,也就是因为开放式因此能够很好的引入电荷,使得电荷比较均匀。但是遇到封闭的区域,现有技术就不能够很好的分布电荷了,导致封闭区域的电镀厚度不均匀。所说的开放和封闭式相对的说法,也就是说封闭区域定位为不能够像开放区域一样将电荷从第二绝缘材料层引入的情况定义为封闭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电路板电镀镍金工艺的导电结构,其能够均匀的引入电荷,使得电镀的厚度比较均匀,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电路板电镀镍金工艺的导电结构,其包括:
6.第一绝缘材料层;
7.导电材料层,其叠加在第一绝缘材料层的上端面;
8.第二绝缘材料层,其叠加在导电材料层的上端面,其设有若干个开放区域和至少一个封闭区域;第一绝缘材料层、导电材料层及第二绝缘材料层组成主体;所有开放区域和所有封闭区域组成一个电镀区域;
9.引电部件,其包裹在主体的外侧圆周;引电部件的上端边缘覆盖在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端面边缘,引电部件的下端边缘包裹在第一绝缘材料层的下端面边缘;引电部件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引电部件;引电部件上夹持有导电夹,是用于将外部的电荷引入,然后将整个产品放置到电镀环境内部;
10.包围部件,其叠加在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端面,且其包围着电镀区域;包围部件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包围部件;包围部件是初步将电荷引入到整个电镀区域的外围;
11.第一引电条,其设于主体的一侧,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方,其一端与包围部件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引电部件电性连接;
12.第二引电条,其设于主体的另一侧,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方,其一端与包围部件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引电部件电性连接;第一引电条和第二引电条是通过左右两端将引电部件的电荷引入到包围部件;
13.若干开放包围条,每一条包围条均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方,每一条开放包围条的一端与包围部件电性连接,每一条开放包围条的另一端与包围部件电性连接,且每一
条开放包围条与包围部件之间配合围成一个第一空间,每一个第一空间内部均设有一个开放区域;开放包围条的目的是将电荷均匀分布在开放区域;
14.至少一个第一封闭包围条,每一条第一封闭包围条为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封闭包围条,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端面,每一条第一封闭包围条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空间;设于第二空间内部的第二绝缘材料层设有一个过电孔,过电孔自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端面往导电材料层贯通;每一条第一封闭包围条与引电部件之间均设有至少一条第四导电条;
15.至少一个第二封闭包围条,每一条第二封闭包围条为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封闭包围条,每一条第二封闭包围条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端面,每一条第二封闭包围条均设于一个第一封闭包围条内部;第一封闭包围条和第二封闭包围条之间设有一个封闭区域;第一封闭包围条和第二封闭包围条是将电荷均匀引入到封闭区域;
16.第三引电条,其设于第二封闭包围条的内部,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的上端面,其一端与第二封闭包围条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过电孔内部的导电材料层电性连接。第三导电条通过导电材料层引入电荷,而第四导电条是通过引电部件引入电荷,以实现均匀将电荷分布在封闭;
17.每一个过电孔均安装有一个导电塞,每一个导电塞均包括导电柱和设于导电柱上端的导电帽,导电柱插在过电孔内部,且导电柱的下端面与导电材料层电性连接,导电帽设于第三引电条的另一端下方,导电帽与第三引电条电性连接。
18.引电部件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离材料层;包围部件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二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一引电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三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二引电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四绝缘隔离材料层;开放包围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五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一封闭包围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六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二封闭包围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七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三引电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八绝缘隔离材料层;第四引电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九绝缘隔离材料层。
19.导电塞主要是用于避免第三导电条与导电材料层之间没有实现连接也就是产生了间隙,或者在震动的环境中使得第三导电条与导电材料层之间脱离。
20.开放区域和封闭区域内部均有若干电镀孔,每一个电镀孔均与导电材料层连通。因此电镀之后会在电镀孔中镀有镍和金,镀镍和镀金是通过两道工序来完成。
21.第二绝缘材料层上设有六个开放区域,分别为第一开放区域、第二开放区域、第三开放区域、第四开放区域、第五开放区域及第六开放区域。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均匀的引入电荷,使得电镀的厚度比较均匀,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一;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二;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引入电荷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开设有过电孔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仅仅是用于示意如何将电荷引入至封闭区域的结构原理示意
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塞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电镀镍金工艺的导电结构,其包括:
30.第一绝缘材料层1;
31.导电材料层2,其叠加在第一绝缘材料层1的上端面;
32.第二绝缘材料层3,其叠加在导电材料层2的上端面,其设有若干个开放区域和至少一个封闭区域47;第一绝缘材料层1、导电材料层2及第二绝缘材料层3组成主体;所有开放区域和所有封闭区域47组成一个电镀区域;
33.引电部件51,其包裹在主体的外侧圆周;引电部件51的上端边缘覆盖在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端面边缘,引电部件51的下端边缘包裹在第一绝缘材料层1的下端面边缘;引电部件51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引电部件51;引电部件51上夹持有导电夹,是用于将外部的电荷引入,然后将整个产品放置到电镀环境内部;
34.包围部件54,其叠加在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端面,且其包围着电镀区域;包围部件54为导电材料制成的包围部件54;包围部件54是初步将电荷引入到整个电镀区域的外围;
35.第一引电条52,其设于主体的一侧,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方,其一端与包围部件54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引电部件51电性连接;
36.第二引电条53,其设于主体的另一侧,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方,其一端与包围部件54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引电部件51电性连接;第一引电条52和第二引电条53是通过左右两端将引电部件51的电荷引入到包围部件54;
37.若干开放包围条,每一条包围条均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方,每一条开放包围条的一端与包围部件54电性连接,每一条开放包围条的另一端与包围部件54电性连接,且每一条开放包围条与包围部件54之间配合围成一个第一空间,每一个第一空间内部均设有一个开放区域;开放包围条的目的是将电荷均匀分布在开放区域;
38.至少一个第一封闭包围条511,每一条第一封闭包围条511为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一封闭包围条511,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端面,每一条第一封闭包围条511的内部均设有第二空间;设于第二空间内部的第二绝缘材料层3设有一个过电孔514,过电孔514自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端面往导电材料层2贯通;每一条第一封闭包围条511与引电部件51之间均设有至少一条第四导电条513;
39.至少一个第二封闭包围条512,每一条第二封闭包围条512为导电材料制成的第二封闭包围条512,每一条第二封闭包围条512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端面,每一条第二封闭包围条512均设于一个第一封闭包围条511内部;第一封闭包围条511和第二封闭包围条512之间设有一个封闭区域47;第一封闭包围条511和第二封闭包围条512是将电荷均匀引入到封闭区域47;
40.第三引电条,其设于第二封闭包围条512的内部,其设于第二绝缘材料层3的上端面,其一端与第二封闭包围条512电性连接,其另一端与过电孔514内部的导电材料层2电性
连接。第三导电条通过导电材料层2引入电荷,而第四导电条513是通过引电部件51引入电荷,以实现均匀将电荷分布在封闭区域;
41.每一个过电孔514均安装有一个导电塞6,每一个导电塞6均包括导电柱和设于导电柱上端的导电帽,导电柱插在过电孔514内部,且导电柱的下端面与导电材料层2电性连接,导电帽设于第三引电条的另一端下方,导电帽与第三引电条电性连接。
42.引电部件51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离材料层;包围部件54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二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一引电条52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三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二引电条53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四绝缘隔离材料层;开放包围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五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一封闭包围条511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六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二封闭包围条512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七绝缘隔离材料层;第三引电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八绝缘隔离材料层;第四引电条与第二绝缘材料层3之间设有第九绝缘隔离材料层。
43.导电塞6主要是用于避免第三导电条与导电材料层2之间没有实现连接也就是产生了间隙,或者在震动的环境中使得第三导电条与导电材料层2之间脱离。
44.开放区域和封闭区域47内部均有若干电镀孔,每一个电镀孔均与导电材料层2连通。因此电镀之后会在电镀孔中镀有镍和金,镀镍和镀金是通过两道工序来完成。
45.第二绝缘材料层3上设有六个开放区域,分别为第一开放区域41、第二开放区域42、第三开放区域43、第四开放区域44、第五开放区域45及第六开放区域46。
4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能够均匀的引入电荷,使得电镀的厚度比较均匀,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