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2407发布日期:2021-06-22 15:4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件活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



背景技术:

电镀件的活化,一般是指把电镀件通过酸或碱溶液侵蚀,使其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露出活泼的金属界面的过程,用以保证电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在金属表面处理厂中,电镀件以镀件带的方式通过活化池进行活化,镀件带在活化池中走过的路线近似“u”形,现有的活化池大多为矩形池,当镀件带通过活化池时,镀件带可接触到的活化液仅为少量,如图3所示,严重的浪费了活化池内的活化液,活化液大量囤积在活化池中,很容易造成液体的挥发,影响活化效果,造成活化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该活化池能够在仅使用少量活化液的基础上对通过活化池中的电镀件进行活化,减少了活化液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包括池本体和能够将镀件带两端架起的支架结构,所述池本体包括储液腔、池底板、边板和u形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池底板之间夹设有能够通过镀件带的u形腔,所述池底板上表面的两端与所述储液腔下表面的两端通过所述边板固定连接,所述边板与镀件带始终保持垂直,所储液腔和所述池底板之间设有第一滚动刷和第二滚动刷,所述第一滚动刷和所述第二滚动刷的两端都与所述边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滚动刷和所述第二滚动刷之间设有能够通过镀件带的缝隙,所述支架结构与所述储液腔的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支撑壁、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滚动轴和第二滚动轴,所述支撑壁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液腔的上端中心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心处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壁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心处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壁另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滚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滚动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壁与所述储液腔为一体成型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壁与所述边板互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储液腔的上表面,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储液腔的下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池底板的下表面设有排液口。

优选的,所述u形腔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轴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滚动轴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该活化池通过在池底板和储液腔之间设置能通过所述镀件带的u形腔,当镀件带需要通过活化池时,将u形腔注满活化液,因u形腔内的空间较小,相对于现有的矩形活化池,能够在减少活化液用量的同时完成对电镀件的活化,减少了活化液的浪费,提升了活化液的使用效率;通过设置在池底板和储液腔之间的滚动刷,使得镀件带在通过两滚动刷之间时,滚动刷上的毛刺能够对镀件带上的电镀件进行清理,使其表面的孔洞或凹槽等不容易和活化液进行反应的部位在毛刺的触碰下,活化会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矩形活化池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镀件带;

1-池本体,11-储液腔,111-进液口,112-出液口,113-进液管,114-阀门,12-池底板,121-排液口,13-边板,131-第一滚动刷,132-第二滚动刷,14-u形腔,141-第一开口,142-第二开口;

2-支架结构,21-支撑壁,22-第一连接杆,23-第二连接杆,24-第一滚动轴,25-第二滚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镀件的活化池,包括池本体1和能够将镀件带100两端架起的支架结构2,所述池本体1包括储液腔11、池底板12、边板13和u形腔14,所述储液腔11与所述池底板12之间夹设有能够通过镀件带100的u形腔14,所述池底板12上表面的两端与所述储液腔11下表面的两端通过所述边板13固定连接,所述边板13与镀件带100始终保持垂直,所储液腔11和所述池底板12之间设有第一滚动刷131和第二滚动刷132,所述第一滚动刷131和所述第二滚动刷132的两端都与所述边板13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滚动刷131和所述第二滚动刷132之间设有能够通过镀件带100的缝隙,第一滚动刷131和第二滚动刷132的设置能够使通过缝隙的电镀件上的孔洞或凹槽与滚动刷上的毛刺进行接触,避免了电镀件上因凹槽孔洞的存在而造成活化不充分的现象。所述支架结构2与所述储液腔11的上端固定连接,池底板12与储液腔11之间夹设的u形腔14能够有效的节省活化液的使用量,使活化池在仅使用少量活化液的情况下就可以对镀件带100上的电镀件进行活化。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结构2包括支撑壁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3、第一滚动轴24和第二滚动轴25,所述支撑壁21固定连接在所述储液腔11的上端中心处,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中心处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壁21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中心处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壁21另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滚动轴24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滚动轴25连接,在使用时,将镀件带100搭在第一滚动轴24上,镀件带100的另一端穿过u形腔14并搭在第二滚动轴25上,第一滚动轴24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一端,所述第二滚动轴2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22和所述第二连接杆23的另一端。

所述支撑壁21与所述储液腔11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支撑壁21与储液腔11之间更加坚固。

所述支撑壁21与所述边板13互相垂直,所述u形腔1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41和第二开口142,这样设置保证了滚动轴会与第一开口141和第二开口142平行,所述第一开口141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动轴24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开口142设置在所述第二滚动轴25的正下方,这样设置保证了搭在滚动轴上的镀件带能够直接进入到u形腔14内。

所述储液腔11设有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所述进液口111设置在所述储液腔11的上表面,进液口111和进液管113连接,配置好的活化液从进液管113进入到储液腔11中进行储备,所述储液腔11的下表面中心处设有出液口112,出液口112处安装有阀门114,储液腔11上还设置有加压装置(图中未示出),当u形腔14需要填充活化液时,打开阀门,储液腔11中的活化液在加压装置的作用下会从阀门中流入到u形腔14内。

所述池底板12的下表面设有排液口121,排液口121能将u形腔14中和电镀件反应后的废液排出活化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