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1454发布日期:2023-01-14 06:2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泳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2.根据电泳的原理,凝胶都是放在两个缓冲腔之间,电场通过凝胶连接两个缓冲腔。缓冲液和凝胶之间的接触可以是直接的液体接触,也可以间接通过凝胶条或滤纸条。管状凝胶电泳和垂直板状电泳大多采取直接液体接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使用电场,但在装置设计上有一些困难,如液体泄漏,用电安全和操作麻烦等问题。水平板状电泳槽大多通过间接方式,用滤纸桥搭接。
3.当需要使用电泳槽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现有的是把电泳槽内部的一些部件进行安装,然后在电泳槽的内部加入凝胶,再通过连接线和槽盖上的连接柱进行连接,然后通电即可开始工作,当电泳槽进行工作时,电泳槽内部会发热,导致降低电泳槽的工作效率和效果,现有的当电泳槽过热时通常直接把电泳槽放入水中对其进行散热,这种放法不便于对其进行操作,直接放入水中存在安全隐患,不能直接对电泳槽进行散热,需要中断实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
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设计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包括槽底壳、槽盖和水箱,所述槽底壳的两侧设有所述水箱,所述水箱的一侧设有吸热柱,所述吸热柱的一端设有散热片,所述水箱的一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有盖子,所述槽底壳的顶部设有所述槽盖,所述槽底壳的内部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有电极架,所述槽底壳远离所述槽盖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扇叶。
7.优选的,所述槽底壳通过粘黏的方式连接所述水箱一侧,所述吸热柱一端通过贯穿的形式连接所述水箱一侧,所述盖板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所述水箱顶部。
8.优选的,所述吸热柱远离所述水箱的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所述槽盖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贯穿的形式连接所述槽盖。
9.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所述槽底壳内部,所述电极架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所述固定架内部。
10.优选的,所述槽底壳的底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两侧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槽底壳底部,所述固定块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所述驱动电机。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活动连接所述扇叶,所述槽底壳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扇叶位于凹槽内部,所述盖子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所述进水口。
12.优选的,所述槽盖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所述槽底壳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水箱呈对称分布形式。
13.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4.1.通过设置了水箱和扇叶,当电泳槽进行工作后发热时,通过水箱顶部盖板上的进水口往水箱的内部加入凉水对,通过凉水直接对槽底壳的一侧进行散热,水箱缺少一个面,通过和电泳槽的一侧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用于盛放水,可以使加入水箱的水直接对槽底壳的两侧进行散热,然后打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旋转杆带动扇叶进行旋转,扇叶旋转吸动槽底壳底部的热量飘向外部对电泳槽进行进一步的散热,通过设置了水箱当电泳槽发热时无需把电泳槽直接放在水中,且可以在电泳槽进行工作时对其进行散热,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通过设置了吸热柱和散热片,当水箱内的水对电泳槽进行散热时,水箱内部的水逐渐变热,吸热柱的一端位于水箱的内部,吸热柱吸动水的热量到散热片上,通过散热片对其进行散热,使水箱内的水能持续对电泳槽进行散热工作,体现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的主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的水箱的和散热片额机构示意图。
21.上述附图标记表示:槽底壳1、水箱2、槽盖3、连接柱4、散热片5、固定架6、电极架7、驱动电机8、扇叶9、固定块10、吸热柱11、盖板12、进水口13、盖子1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参照图1-4,一种用于垂直电泳槽的散热机构,包括槽底壳1、槽盖3和水箱2,槽底壳1的两侧设有水箱2,水箱2的一侧设有吸热柱11,吸热柱11的一端设有散热片5,水箱2的一端设有盖板12,盖板12上开设有进水口13,进水口13的一端设有盖子14,槽底壳1的顶部设有槽盖3,槽底壳1的内部设有固定架6,固定架6的内部设有电极架7,槽底壳1远离槽盖3的一端设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的一侧设有扇叶9,通过设置了水箱2和扇叶9,当电泳槽进行工作后发热时,通过水箱2顶部盖板12上的进水口13往水箱2的内部加入凉水对,通过凉水直接对槽底壳1的一侧进行散热,水箱2缺少一个面,通过和电泳槽的一侧贴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用于盛放水,可以使加入水箱2的水直接对槽底壳1的两侧进行散热,然后打开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通过旋转杆带动扇叶9进行旋转,扇叶9旋转吸动槽底壳1底部的热量飘向外部对电泳槽进行进一步的散热,通过设置了水箱2当电泳槽发热时无需把电泳槽直接放在水中,且可以在电泳槽进行工作时对其进行散热,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了吸热柱11和散热片5,当水箱2内的水对电泳槽进行散热时,水箱2内部的水逐渐变热,吸热柱11的一端位于水箱2的内部,吸热柱11吸动水的热量到散热片5上,通过散热片5对其进行散热,使水箱2内的水能持续对电泳槽进行散热工作,体现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26.进一步的,槽底壳1通过粘黏的方式连接水箱2一侧,吸热柱11一端通过贯穿的形式连接水箱2一侧,盖板12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水箱2顶部,吸热柱11用于把变热的水的热量传输到散热片5上然后对水进行散热。
27.进一步的,吸热柱11远离水箱2的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散热片5,散热片5呈等间距分布形式,槽盖3上设有连接柱4,连接柱4通过贯穿的形式连接槽盖3,散热片5用于对水箱2内部的水进行散热,使水箱2内部的水能够持续的对槽底壳1进行散热,无需当水变热后对水进行更换,省时省力。
28.进一步的,固定架6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槽底壳1内部,电极架7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固定架6内部,固定架6用于对电极架7进行固定,电极架7的一端设有连接柱4,通过连接柱4和外部的连接线进行连接,用于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29.进一步的,槽底壳1的底部设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两侧通过紧固件连接槽底壳1底部,固定块10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驱动电机8,固定块10用于对驱动电机8和扇叶9进行支撑,使其正旋转的状态,能有效的对槽底壳1的底部进行散热。
30.进一步的,驱动电机8活动连接扇叶9,槽底壳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扇叶9位于凹槽内部,盖子14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进水口13,电机带动扇叶9旋转用于对电泳槽的底部进行散热,降低槽底壳1外部的热量,进一步的对电泳槽的内部进行散热。
31.进一步的,槽盖3通过嵌入的形式连接槽底壳1远离驱动电机8的一端,水箱2呈对称分布形式,水箱2缺少一侧,通过和槽底壳1的一侧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环境,便于当水箱2内部加入水时可以直接对电泳槽的外侧进行散热。
32.工作原理:在使用此装置时,首先把槽底壳1和固定架6以及电极架7进行组装,然后往槽底壳1的内部加入凝胶,通过槽盖3上的连接柱4和外部的连接线进行正负极连接,电泳槽通过内部的电极架7开始工作,电泳槽工作,槽底壳1的内部开始发热,当需要对槽底壳1进行散热时,取出盖板12上进水口13上的盖子14,通过进水口13往水箱2的内部加入凉水,水箱2内部的凉水对槽底壳1的两侧进行散热,然后打开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通过旋转杆旋转带动扇叶9进行旋转,扇叶9旋转吸动槽底壳1底部的热气飘到外部,当水箱2内的水变热时,水中的热量通过吸热柱11移动到散热片5上,通过散热片5对水进行散热,使水箱2内部的水能持续对槽底壳1进行散热,即可完成散热工作。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