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电输送装置及电镀设备。
背景技术:
1、在电池片生产工艺中,部分工艺中的电池片需要通电,如,在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电镀时,电池片与电源负极电连接,以形成阴极,电镀槽中安装阳极件,并且阳极件电连接电源正极,在电场的作用下,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将会游离至电池片附近,并在电池片上形成镀层。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导电线连接移动中的电池片与电源负极,由于导电线需要跟随电池片一起移动,将会导致导电线的连接不稳定、电池片与电源之间的导电不良,从而使得电池片的加工效果受到影响,另外,导电线需要人工进行连接,导致电镀的效率降低。
2、需要声明的是,以上背景技术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申请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之前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导电输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用于夹持电池片;传输机构,用于传输所述夹持机构;转换机构,用于使所述夹持机构的开合状态切换,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转换机构接触时,所述夹持机构为开启状态;导电机构,用于向电池片输送电流,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夹持机构上,且与所述夹持机构电连通,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于传输机构上,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滑动配合地接触且电连通。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包括机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传输件,所述夹持机构连接于所述传输件上,并能够随所述传输件运动,所述传输件的传输路径包括传输方向相反的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所述转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均位于所述第一路径上,所述转换机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转换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路径两端,所述第二导电件位于两个所述转换机构之间。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机构还包括驱动轮,所述传输件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轮具有四个,所述传输件绕经四个所述驱动轮并形成传输闭环,所述传输闭环为四边形,所述第一路径和所述第二路径分别为四边形平行的两条边。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连接架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夹持组件分设于所述连接架的上下方,所述连接架与所述传输件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和用于驱使两个所述夹持件做靠近或远离运动的联动组件,所述转换机构顶部与所述机架下表面连接,所述转换机构的下表面与所述机架下表面之间具有高度差;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所述机架的上表面,且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接触且电连通,所述联动组件沿所述机架下表面移动,且与所述转换机构接触时,两个所述夹持件做相互远离的运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架包括安装杆和连接座,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杆上;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滚动件、第一连杆、两个第二连杆和两个第三连杆,所述滚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并贯穿所述安装杆,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座,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杆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两个所述夹持件分别于两个第二连杆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两个铰接点之间;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保持结构,且所述保持结构位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安装杆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在所述安装座内做竖直往复运动。
8、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机架滑动配合地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具有夹持部,每个所述夹持件均具有间隔地设置的两个所述的夹持部,分别为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件的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位置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位置相对应,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中的至少一个为导电状态。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夹持组件和一个所述连接座共同构成一个导电输送组件,所述安装杆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导电输送组件。
11、本实用新型的还提供一种导电输送装置,包括:夹持机构,至少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件和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带动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传输机构,包括机架、活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传输件,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传输件连接;转换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导电机构,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于夹持机构上,且与任一所述夹持件电连通,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导电输送装置至少具有两个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转换机构接触,并带动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远离;第二工作状态下,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机架表面接触,并带动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接触且电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输送装置还具有第三工作状态,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所述联动组件与所述机架表面接触,并带动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不接触;所述导电输送装置处于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和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时,所述夹持机构的传输方向相同,所述导电输送装置处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下和处于所述第三工作状态下时,所述夹持机构的传输方向相反。
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镀设备。
1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4、一种电镀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导电输送装置,还包括电镀槽;电池片上下料装置,包括电池片上料机构和电池片下料机构,所述电池片上料机构和电池片下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导电输送装置两端;导电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件相连机构和连接件分离机构,所述连接件相连机构与所述电池片上料机构位于所述导电输送装置同一端,所述连接件分离机构与所述电池片下机构位于所述导电输送装置同一端;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具有两个,且分别为上料转换机构和下料转换机构,所述电池片上料机构、所述连接件相连机构和所述上料转换机构位置相对应,所述电池片下料机构、所述连接件分离机构和所述下料转换机构位置相对应;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上料转换机构接触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电池片上料机构将电池片运输至所述夹持机构下方,所述连接件相连机构将电池片连接件一端与电池片相连,另一端移动至所述夹持机构的两个夹持件之间;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下料转换机构接触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电池片下料机构与电池片接触,所述连接件分离机构将电池片连接件与电池片连接一端与电池片分离。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于所述上料转换机构和所述下料转换机构之间,且具有一个或沿同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电镀槽的数量相等且位置相对应;工作状态下,所述电镀槽中盛放有电镀液,电池片的待镀区域浸没在电镀液中。
16、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7、在电池片水平电镀加工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输送装置,其中夹持机构在夹持电池片的过程中,利用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配合获取电流,并将电流输送至电池片上,由于第二导电件固定地设置在机架上,第二导电件可以通过电源线与电源负极连接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动,而仅由夹持机构运动,从而提高导电连接的稳定性,保证电池片的加工质量,另外,导电输送装置还具有转换机构,利用转换机构能实现夹持机构的开合状态切换,从而实现对电池片的自动化夹持及导电,提高效率。
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导电输送装置的电镀设备,其中的电池片上下料装置、导电连接装置和转换机构的位置相对应,在电镀工作中相互配合,实现对电池片的自动上下料和自动导电连接,进而提高电镀效率。
19、电镀设备包括导电输送装置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也具备导电输送装置的全部技术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