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预留充填回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山预留充填回风系统用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采区是矿井开采的回采单元,每个采区均是一个独立的开采作业区,一个采区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采矿工作面组成。每个采区的正常回采(生产)均需有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送到采区各个作业地点以供给作业员呼吸、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环境、保障采区内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向采区内供应新鲜的空气和良好的供风系统是分不开的。
目前,采矿单位的供风系统往往采用两翼进风、中央抽出式通风方式,其中,两翼进风工作是通过在矿体中横向挖掘通风甬道实现的,而通风甬道在掘进的同时,需要通过人工做水泥支护,形成水泥筒体,实现通风甬道的加固定形,而通过人工做水泥支护,费时费力,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很大,工作效率低,且施工成本很高,特别是随着采矿工作的不断深入,采场或回采作业平面的不断下降,通风甬道内壁受地压和采矿扰动影响,使得其内部的水泥筒体变形破坏严重,回风阻力增大,严重影响回风量,为了保证安全高效生产,需要重新挖掘通风甬道,进行水泥支护,构建通风系统,而重新挖掘通风甬道后制作水泥支护,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构造简单的通风装置来代替必须通过人工做水泥支护,形成的水泥筒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行矿山开采工作中构建供风系统时,通风甬道在掘进的同时,需要通过人工做水泥支护的麻烦,特别是通风甬道内壁受到地压和采矿扰动破坏后,需要重新挖掘通风甬道后的人工做水泥支护,所带来的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矿山预留充填回风系统用通风装置,包括管道、支架,管道固定安装于支架上,为了使管道更加牢固稳定地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管道与支架连接处两侧设置圆柱枕木,所述管道外壁上均匀分布锚爪,所述管道外侧与风道内壁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柱。
为了使管道维修和安装时更加便捷,所述的管道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环。
为了使管道在运输、维修和安装时更加便捷,所述管道由至少两个圆弧钢衬板组成,所述管道由四个圆弧钢衬板组成。
为了使支架更加稳定,所述支架为梯形结构体。
为了防止往管道周围充填填充物时,填充物对管道的压力将管道挤压变形,所述管道内部设置支撑架,所述管道内部设置的支撑架为十字形结构。
为了使管道能够更加牢固的和其周围的填充物充分接触,提高整体性,所述锚爪为钩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根据通风甬道在掘进的同时,通过人工做水泥支护,形成水泥筒体的原理,在挖掘好的通风甬道内,安装由管道、支架组成通风装置,来取代通过人工做水泥支护的麻烦,在施工时,将支架依次放置在通风甬道中,将管道固定安装在支架上,通过在管道与支架连接处两侧设置圆柱枕木来防止管道与支架在施工时相互移动,在管道外侧与风道内壁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柱,使管道与风道内壁完全固定,在管道外壁上均匀分布锚爪,最后回填填充材料,由于支撑柱和锚爪的设计,回填后,管道、支架与风道内壁形成整体,管道内部设置了十字形结构的支撑架,在回填时,管道不会因为填充材料的挤压而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应用,消除了通风甬道需要通过人工做水泥支护,费时费力,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重新挖掘构建通风系统时,横向通风甬道构建水泥支护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工效,施工结束后,系统稳定性较好,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系统保障,并在后期维护时,不仅维护量减少,且作业人员在管道内施工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矿山预留充填回风系统用通风装置,包括管道1、支架2,管道1固定安装于支架2上,为了使管道更加牢固稳定地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管道1与支架2连接处两侧设置圆柱枕木5,所述管道1外壁上均匀分布锚爪4,所述管道1外侧与风道内壁之间设置若干支撑柱3,所述的管道1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环7,所述管道1由四个圆弧钢衬板组成,所述支架2为梯形结构体,所述管道1内部设置支撑架6,所述管道1内部设置的支撑架6为十字形结构,所述锚爪为钩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施工时,在挖掘好的通风甬道内,搭设若干高度为800mm的支架2,在支架2上固定安装若干管道1,各个管道1的接缝处内外均用水泥砂浆抹严、抹平,外裹塑料布和编织袋,防止漏灰,管道1顶部及两侧均用φ200mm支撑柱3固定,管道1内部打十字形结构支撑架6,管道1底部两侧放两根φ200mm圆柱枕木5,防止管道1移动,相邻两个支架2之间用200mm×30mm木板连接,按照充填工艺流程进行充填,最后形成横向通风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