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346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机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钻机是在地质勘探中,带动钻具向地下钻进,获取实物地质资料的机械设备。又称钻探机。主要作用是带动钻具破碎孔底岩石,下入或提出在孔内的钻具,可用于钻取岩心、矿心、岩屑、气态样以及液态样等,以探明地下地质和矿产资源等情况。由于岩土钻掘工程的目的与施工对象各异,因而钻机种类较多。钻机可按用途分类,如岩心钻机、石油钻机、水文地质调查与水井钻机、工程地质勘查钻机、坑道钻机及工程施工钻机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该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结构紧凑,重量轻,适用于高层建筑、堤坝、港口码头、桥梁工程等大口径基础桩孔的施工钻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包括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的底盘,

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塔座,所述塔座位于所述底盘的一端,且相对于所述底盘倾斜第一预设角度;龙门式塔钻与所述塔座可转动连接;起塔油缸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所述起塔油缸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龙门式塔钻;所述起塔油缸相对于所述底盘倾斜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二预设角度;所述底盘的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以控制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行走以及控制所述起塔油缸伸缩的控制主机;

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行走状态时,所述龙门式塔钻与所述底盘平行;

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钻井作业状态时,所述龙门式塔钻与所述底盘垂直。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履带行走机构作为行走部件,带动底盘以及底盘上方的塔座、龙门式塔钻、起塔油缸以及控制主机行走;在行走状态时,龙门式塔钻与底盘平行,有助于确保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行走平稳;当在钻井作业状态时,龙门式塔钻在起塔油缸的作用下实现与底盘的垂直,进而完成钻井等操作;如此设置,通过履带的行走,可方便、快速的改变施工工位,并且如此设置的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结构紧凑,重量轻,适用于高层建筑、堤坝、港口码头、桥梁工程等大口径基础桩孔的施工钻进。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位于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行走状态时所述龙门式塔钻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底盘的四周还设置可伸缩的柱状支腿;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钻井作业状态时,所述柱状支腿伸出且支撑于地面,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龙门式塔钻包括两根竖直梁,两根所述竖直梁之间由下自上依次设置下水平梁和上水平梁;所述上水平梁设于所述竖直梁的顶端;两根所述竖直梁的顶端分别设置倾斜梁,两根所述倾斜梁由下自上朝向所述水平梁的中线方向倾斜,且两根所述倾斜梁的顶端还设置水平短梁。

优选地,当所述龙门式塔钻与所述底盘垂直时,所述下水平梁位于所述控制主机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底盘的下表面还设置用以检测所述履带行走机构与地面之间间隙的测距传感器。

优选地,四个所述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底盘的四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

其中:

1-履带行走机构、2-底盘、3-塔座、4-龙门式塔钻、5-起塔油缸、6-控制主机、7-柱状支腿、41-竖直梁、42-下水平梁、43-上水平梁、44-倾斜梁、45-水平短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包括水平设置的底盘2,底盘2安装有履带行走机构1,履带行走机构1的具体形状构造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履带行走机构1与底盘2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实现两者的结构稳固。在底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塔座3,塔座3可以焊接于底盘2的上表面;塔座3可以为一根支撑钢柱,主要起到支撑龙门式塔钻4的目的。

塔座3位于底盘2的一端,且相对于底盘2倾斜第一预设角度,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塔座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盘2的一端,而塔座3的顶部向底盘2的外侧倾斜。其中:第一预设角度具体是指:底盘2与塔座3的底部之间所夹的锐角。

塔座3的顶部与龙门式塔钻4可转动连接,两者可以采用销轴连接的方式;在塔座3与底盘2相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龙门式塔钻4能够以塔座3的顶部为轴进行旋转。

底盘2的上表面还设置起塔油缸5,起塔油缸5的一端铰接于底盘2的上表面,起塔油缸5的另一端铰接于龙门式塔钻4,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起塔油缸5相对于底盘2倾斜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二预设角度具体是指:起塔油缸5与底盘2之间所夹的锐角。并且第一预设角度大于第二预设角度;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

如此设置,当起塔油缸5伸缩时,可以带动龙门式塔钻4的抬起与下落;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行走状态时,龙门式塔钻4在起塔油缸5收缩作用下,实现龙门式塔钻4与底盘2平行;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钻井作业状态时,龙门式塔钻4在起塔油缸5伸展作用下,实现龙门式塔钻4与底盘2垂直。

底盘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控制主机6,用于控制履带行走机构2的行走以及控制起塔油缸5的伸缩;控制主机6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文并不作出限制。

如此设置,通过履带行走机构1的履带进行行走,可方便、快速的改变施工工位,并且结构紧凑,重量轻,适用于高层建筑、堤坝、港口码头、桥梁工程等大口径基础桩孔的施工钻进。

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地,控制主机6位于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行走状态时龙门式塔钻4的下方,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当龙门式塔钻4与底盘2平行时,龙门式塔钻4位于控制主机6的上方;也就是说,无论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行走状态还是在钻井状态下,控制主机6并不影响龙门式塔钻4的转动,实现了结构优化且合理。

底盘2的四周还设置柱状支腿7,柱状支腿7可以为油缸或气缸等可伸缩的活塞缸;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在钻井作业状态时,柱状支腿7能够伸出且支撑于地面,此时履带行走机构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当龙门式塔钻5处于工作状态时,柱状支腿7与地面接触,使履带行走机构1和底盘2不承受载荷,从而可提高龙门式塔钻5的承载能力,能够达到15吨左右。

针对龙门式塔钻4的形状构造,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龙门式塔钻4包括两根竖直梁41,两根竖直梁41之间由下自上依次设置下水平梁42和上水平梁43;上水平梁43设于竖直梁41的顶端;两根竖直梁41的顶端分别设置倾斜梁44,两根倾斜梁44由下自上朝向水平梁的中线方向倾斜,且两根倾斜梁44的顶端还设置水平短梁45。

两根竖直梁41与下水平梁42垂直,两根竖直梁41与上水平梁43垂直;下水平梁42与上水平梁43的中线重合,且中线与竖直梁41垂直,两根倾斜梁44由下自上朝向水平梁的中线方向倾斜;两根倾斜梁44、上水平梁43和水平短梁45形成等腰梯形的结构。

如此设置,有助于提升龙门式塔钻4的承载能力;通过实际试验,龙门式塔钻4的使用寿命极大增加,其结构稳固,不易发生变形,有效提升了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适用广泛性。

当龙门式塔钻4与底盘2垂直时,下水平梁42位于控制主机6的上方,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

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处于钻井状态时,龙门式塔钻4与底盘2垂直,而下水平梁42位于控制主机6的上方;如此设置,降低了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重心位置,确保在钻井状态时,减轻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的振动,提升作业的精度。

底盘2的下表面还设置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用以检测履带行走机构1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当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处于钻井状态时,柱状支腿7伸展与地面接触,致使履带行走机构1与地面之间产生间隙;为了确保履带行走机构1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处于合理范围,即保证柱状支腿7支撑可靠,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履带行走机构1与地面之间的间隙,能够精准判断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相对于地面是否稳固可靠;当然,可以将四个测距传感器分别位于底盘2的四周。如此设置,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相对于地面的平稳状况,有助于提升钻井时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柱状支腿7支撑不到位所导致的意外事故的发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履带式塔机一体工程钻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