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幅调节宽度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157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幅调节宽度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隧道水沟槽及电缆槽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是小模板施工,每次施工时均由人工进行拼装、拆卸,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施工效率低。随着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进步,部分施工单位采用了整体式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由于隧道地质条件变化复杂,洞内设施多种多样,隧道的断面往往多变,宽度也随时发生变化,而且有时这种调节的范围需要很大,有可能会达到2米以上,这要求整体式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两侧模板的间距也随时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往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调整:1、增加油缸的行程。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但距离不大,通常在0.5米左右,并且成本较高。2、加长两侧立柱之间的顶部横梁。这种方法的调节范围较大,但需要将原有的门架系统解体之后再重新拼装好。由于门架系统是整个台车的基本承重结构,解体和再拼装时工序繁琐,施工效率不高,同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大幅调节宽度的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至少四根立柱构成的门架,前、后的立柱的左右两侧连接水平调节装置,前、后的立柱的前侧与后侧连接顶升装置;水平调节装置包括与立柱连接的水平导柱,水平导柱的外部活动地套设有水平导套,水平导套的端部为封闭端,水平导套开口端的顶部设置有油缸耳座,水平油缸的一端与油缸耳座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油缸座连接;水平导柱的顶部还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至少两排连接孔,水平油缸座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孔上;顶升装置包括与立柱连接的顶升油缸座,顶升导柱通过顶升油缸与顶升油缸座连接,顶升导套套设在顶升导柱底端,顶升导套的底部还设置有走行装置。

水平导柱的底部还设置有导柱斜撑,导柱斜撑的另一端与立柱底部固定连接。

还包括刚性的斜拉杆,水平导套的封闭端顶部还设置有斜拉杆耳座,斜拉杆一端与斜拉杆耳座铰接,另一端与立柱顶部铰接连接。

水平调节装置和顶升装置均通过液压系统控制。

水平导套的侧面及底面还设置有与模板通过油缸连接的油缸座,其中电缆槽模板油缸座、水沟槽模板油缸座、直墙模板油缸座,分别通过电缆槽模板油缸、水沟槽模板油缸、直墙模板油缸,与电缆槽模板、水沟槽模板、直墙模板连接。

直墙模板还通过调节油缸与立柱连接,调节油缸为上、下两排结构。

模板具有下端小、上端大的倾斜角。

水平导柱与立柱之间还设置有柱形结构的加宽节。

立柱内侧与地面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水平油缸座与水平导柱的连接采用活动连接,在油缸调节间距的基础上再通过油缸座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的范围更广,同时拆除和安装时仅需移动油缸座的位置,其余构件均不改动,使用非常方便。2、利用加宽节来大幅度加宽两侧模板的间距,可以在不改变整个台车的承重体系下进行,改动工作量较原有拆除门架横梁的方式要小得多,而且安全性也能大大提高。3、加宽节的宽度可根据隧道设计尺寸的变化来加工,同时与油缸座位置调节配合使用时,适用的范围更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示意图。

图2为走行装置示意图。

图3为安装加宽节的施工示意图。

图4为水平导柱导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四根立柱11构成的门架1,前、后的立柱11的左右两侧连接水平调节装置2,前、后的立柱11的前侧与后侧连接顶升装置3;

水平调节装置2包括与立柱11连接的水平导柱21,水平导柱21的外部活动地套设有水平导套22,水平导套22的端部为封闭端,水平导套22开口端的顶部设置有油缸耳座221,水平油缸23的一端与油缸耳座221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油缸座24连接;水平导柱21的顶部还固定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至少两排连接孔,水平油缸座24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孔上;

顶升装置3包括与立柱11连接的顶升油缸座31,顶升导柱33通过顶升油缸32与顶升油缸座31连接,顶升导套34套设在顶升导柱33底端,顶升导套34的底部还设置有走行装置6,当完成一个工位的混凝土浇筑及脱模后,利用走行装置6运行到下一个工位继续施工。

水平导柱21的底部还设置有导柱斜撑211,导柱斜撑211的另一端与立柱11底部固定连接。

还包括刚性的斜拉杆27,水平导套22的封闭端顶部还设置有斜拉杆耳座222,斜拉杆27一端与斜拉杆耳座222铰接,另一端与立柱11顶部铰接连接。

水平调节装置2和顶升装置3均通过液压系统7控制。

水平导套22的侧面及底面还设置有与模板5通过油缸4连接的油缸座26,其中电缆槽模板油缸座261、水沟槽模板油缸座262、直墙模板油缸座263,分别通过电缆槽模板油缸41、水沟槽模板油缸42、直墙模板油缸43,与电缆槽模板51、水沟槽模板52、直墙模板53连接。

模板5具有下端小、上端大的倾斜角,便于脱模。

立柱11内侧与地面之间还设置有加固杆12。

直墙模板53还通过调节油缸531与立柱11连接,调节油缸531为上、下两排结构。

工作时,先松开斜拉杆27与立柱11的铰接端,通过水平油缸23调整两侧的模板5的水平间距,使其符合施工要求;调整好后,再将斜拉杆27重新与立柱11固定。各模板5通过竖直方向的油缸4调整标高,直墙模板53还可以通过其上、下两排的调节油缸531调整合模的角度及位置,调整完毕后,利用加固系统对模板进行加固,然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当两侧模板间的距离增加时,可通过移动水平导套22与调节水平油缸座24与连接孔的固定位置进行调节,即可以先利用水平油缸23自身的行程进行调节,如果超过了水平油缸23的行程,可以将水平导柱21后端的水平油缸座24拆除,再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板25的远端连接孔上,从而增加两侧模板5的间距。水平油缸座24与水平导柱21的连接采用活动连接,在水平油缸23调节间距的基础上再通过水平油缸座24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的范围更广,同时拆除和安装时仅需移动水平油缸座24的位置,其余构件均不改动,使用非常方便。

除此之外,水平导柱21与立柱11之间还设置有柱形结构的加宽节28,如果通过移动水平油缸座24的位置仍不能满足两侧模板5的间距要求,可将水平导柱21与立柱11分离,在二者之间加装加宽节28,从而进一步增加两侧模板5之间的间距,满足施工要求。当增加加宽节28时,调节油缸531分别与直墙模板53和加宽节28连接。导柱斜撑211分别与水平导柱21和加宽节28连接。利用加宽节8来大幅度加宽两侧模板5的间距,可以在不改变整个台车的承重体系下进行,改动工作量较原有拆除门架1的横梁要小得多,而且安全性也能大大提高。加宽节8的宽度可根据隧道设计尺寸的变化来加工,同时与水平油缸座24位置调节配合使用时,适用的范围更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