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高边坡开挖下渣的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随着大型、巨型水电工程、矿山工程的开发建设,百米级以上的高边坡开挖情况越来越多。高边坡开挖下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对施工周边造成环境污染,对现场施工人员及下游居民的正常生产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如何有效防治粉尘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工程问题。
边坡开挖产生粉尘的部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工作面部位产生的粉尘,主要为钻孔、爆破、挖装、翻渣及推渣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另一个是在下渣过程中坡面上产生的粉尘。由于地形限制无法修建出渣道路,高边坡开挖常采用先翻渣至开挖区下部,再从开挖区下部转渣的出渣方式,在石渣沿坡面翻滚过程中,由于石渣与坡面撞击产生大量的坡面粉尘。
目前,国内针对在工作面部位产生的粉尘,主要措施有采用定点喷水降尘,爆破后派专职洒水人员对爆破区域进行喷水,湿润爆破后的渣料,减少挖装和推渣产生的粉尘,降尘效果较好;针对坡面上的扬尘,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有限,仅仅是对渣料洒水增加湿度以及定点对坡面进行洒水湿润,由于单个点的洒水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有效解决数百米高、宽范围的边坡坡面产生的粉尘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费用低廉的高边坡开挖下渣的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以解决高边坡开挖下渣时所产生的粉尘问题,满足施工现场环保方面的严苛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边坡开挖下渣的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跨开挖区布置的水管,以及沿水管伸长方向布置、用于承载水管的承载机构,承载机构两端经固定部固定于开挖区两侧的高边坡上;所述水管一端连接水泵,水管上沿水管长度方向开有若干朝向开挖区的出水孔。
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沿水管伸长方向布置的承载索和若干用于连接承载索和所述水管的绑绳或钢丝环。
所述固定部为打入高边坡内的锚筋或锚筋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高边坡开挖下渣的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后,洒水降尘的覆盖范围由单点变成了一个面,大幅提高了水滴与扬尘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空气湿度,有效控制了扬尘的扩散。在提高降尘效果的同时,还节约了水量,避免了高边坡的坡面产生积水,利于边坡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具有多个沿着河道流向架设的高边坡开挖下渣的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如图1所示,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包括横河向布置(横跨开挖区11)的水管5,以及沿水管5伸长方向布置的承载机构,承载机构用于承载水管5,承载机构两端经固定部2固定于开挖区两侧的高边坡1上。
本例中承载机构具有承载索3,承载索3沿水管5伸长方向布置,承载索3与水管5之间通过若干绑绳或钢丝环4相连。本实施例中固定部2为固定于高边坡1上、用于固定承载索3的锚杆或锚筋桩7。
本实施例中水管5一端连接水泵6,水管5于两固定部2之间的架空段上设有一排出水孔,并在具体安装时应注意将水管5的出水孔朝向开挖区11。为了增强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的降尘的效果,也可以在水管5于固定部2之间的架空段上设置两排出水孔。
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根据施工范围、风向及地形条件,确定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的位置及布置高程;
(2)、根据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的布置,确定洒水量、承载索3的选型和固定部2的结构;
(3)、修建承载索3的固定部2,并采用绑绳或钢丝环4将水管5绑定到承载索3上;
(4)、架设承载索3;
(5)、在高边坡下渣时,利用水泵6向水管5供水,并保证一定的水压;
(6)、为提高降尘效果,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多个的瀑布式洒水降尘装置。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