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支护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112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支护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支护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支护固定装置。

技术背景

黄土隧道大部分处于土石交界面,其围岩变化大、易坍塌,故需要做好支护工作,并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可有效避免大塌方现象的发生,对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在实际工程中,隧道支护常采用U型钢或棚架支护措施。采用目前的支护方法,往往是紧贴于围岩表面用钢板链接,这常常不能很好地链接固定,且由于其与围岩紧贴,受围岩压力的影响后,变形并不均匀,使得U型钢遭到破坏,隧道支护破坏,造成返工、返修等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隧道支护中,由于钢围护板直接作用于围岩表面可能导致围岩受力不均匀,使得用于链接固定的U型钢容易破坏,进而导致隧道支护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支护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隧道支护固定装置,包括钢围护板,钢围护板为直线段和弯折段组合结构,直线段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二安装部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部两侧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第三安装部之间均连接有弯折段,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锚索,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锚杆,第三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锚索,第一锚索、锚杆和第二锚索均穿过钢围护板固定在岩层内。

第一锚索与第一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固钢板。

第二锚索与第三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固钢板。第一锚索、第二锚索在钢围护板和岩石接触面增加第一加固钢板和第三加固钢板,可以有效的增加锚索、钢围护板与岩石的一体性,提高其受力能力。

锚杆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固钢板。锚杆与钢围护板间增加第二加固钢板,可以有效的增加锚杆、钢围护板与岩石的一体性,提高其受力能力。

第一锚索与第二锚索结构相同,第一锚索与第二锚索的长度小于锚杆的长度。通过在锚杆两侧对称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锚索,且锚杆的长度和直径均大于锚索,在锚杆与锚索进入岩层后,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深度和握裹力来提高钢围护板的整体承受能力。

弯折段的夹角为60°。弯折段的夹角均为60°,其弯折部分为等边三角形结构,整体稳定性好、抗变形能力更强。

螺栓为扭剪型高强螺栓。岩层围护的失效过程,主要是岩层向外挤压发生变形,对用作支护用的钢围护板起到一个较强的剪切力,扭剪型高强螺栓的使用 ,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扭剪切力可得到有效控制。

工作原理:使用者首先将相邻固定装置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如考虑长期支护可将其边缘的弯折段另加焊接固定,使其支护固定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第一锚索、第二锚索和锚杆,且第一锚索与第二锚索的长度小于锚杆,利用该装置与隧道岩石之间存在的不同握裹受力,当锚索和锚杆进入岩层预定深度后,再对其孔洞进行灌浆处理,使得固定装置与岩石间的结合更为牢固,从而增强该装置的支护固定效果,通过设置加固钢板,增强了钢围护板的强度,通过设置弯折段,提高了该装置的支撑力。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将相邻固定装置之间通过弯折段无缝连接,使其支护固定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第一锚索、第二锚索和锚杆,且第一锚索与第二锚索的长度小于锚杆,使得该装置与隧道岩石之间的拉力更强,从而增强该装置的支护固定效果,通过设置加固钢板,增强了钢围护板的强度,通过设置弯折段,使该装置的支撑力更强,且能共同承受围岩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围护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锚索,2-第一加固钢板,3-锚杆,4-第二加固钢板,5-钢围护板,6-第二锚索,7-第三加固钢板,8-第一安装部,9-第二安装部,10-弯折段,11-第三安装部,1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隧道支护固定装置,包括若干通过螺栓12连接的钢围护板5,钢围护板5为直线段和弯折段10组合结构,直线段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二安装部9以及对称设置在第二安装部9两侧的第一安装部8和第三安装部11,第二安装部9与第一安装部8、第三安装部11之间均连接有弯折段10,第一安装部8上设置有第一锚索1,第二安装部9上设置有锚杆3,第三安装部11上设置有第二锚索6,第一锚索1、锚杆3和第二锚索6均穿过钢围护板5固定在岩层内。

第一锚索1与第一安装部8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固钢板2,第二锚索6与第三安装部11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固钢板7,锚杆3与第二安装部9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固钢板4,第一锚索1与第二锚索6结构相同,第一锚索1与第二锚索6的长度小于锚杆3的长度,弯折段10的夹角为60°,螺栓12为扭剪型高强螺栓。

实施例:对处于土石交界面的围岩变化大且易坍塌的隧道进行支护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部8、第二安装部9、弯折段10和第三安装部11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安装部8与第二安装部9之间通过弯折段10连接,由于考虑到整体支护固定装置的受力稳定性,可将相邻固定装置之间先通过螺栓12固定,再对其弯折段10进行焊接;进一步的,第二安装部9与第三安装部11之间通过弯折段10连接,第一安装部8上安装有第一锚索1,第二安装部9上安装有锚杆3,第三安装部11上安装有第二锚索6,第一锚索1、锚杆3和第二锚索6均穿过钢围护板5,第一锚索1与第一安装部8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固钢板2,第一加固钢板2增强了钢围护板5的强度,第二锚索6与第三安装部11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固钢板7,第三加固钢板7增强了钢围护板5的强度,锚杆3与第二安装部9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固钢板4,第二加固钢板4增强了钢围护板5的强度,第一锚索1与第二锚索6结构相同,第一锚索1与第二锚索6的长度小于锚杆3的长度,使得该装置与隧道岩石之间的拉力更强,从而增强该装置的支护固定效果,弯折段10的夹角为60°,使该装置的支撑力更强。

首先使用者将相邻固定装置之间的弯折段10通过螺栓固定并焊接,使其支护固定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第一锚索1、第二锚索6和锚杆3,且第一锚索1与第二锚索6的长度小于锚杆3,使得该装置与隧道岩石之间的拉力更强,从而增强该装置的支护固定效果,通过设置加固钢板,增强了钢板的强度,通过设置弯折段10,使该装置的支撑力更强,且能共同承受围岩压力使得钢围护板5变形均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包括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