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4687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勘探开发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



背景技术:

从取心井上井取心结果来看,第一筒岩心漏心概率很大,之后筒次的岩心也会不同程度漏心。然而,打开岩心抓后,会明显看到岩心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岩心抓的内直径明显过大,甚至大大超过了岩心盒的直井,造成卡心,见附图3,包括岩心抓10、岩心抓可封闭阀门11、泥岩12、岩心筒13。采用这种岩心抓,会取出的直径过大的短柱状油砂状岩心,直径大于木质岩心盒。一般情况下,取心司钻人员会抱怨地层太松散,造成收获率低,但很少会去考虑“岩心抓”自身存在问题。

岩心抓的内直径大于后面的岩心筒,会造成极松散油砂,在入口处被堵住,如附图2所示。这种岩心抓结构使得泥岩收获率高、砂岩收获率低,其实关键问题并非地层压实是否致密的问题,而在于岩心抓的内部直径变化的问题。

经过检索取心、螺纹等关键词,没有发现利用螺纹来增加摩擦力的取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杜绝疏松砂岩的堵心现象,防止油砂倒流,为提高岩心收获率、降低取心平均成本起到了良好作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锥形螺纹筒、螺纹直筒、锥状环形倒钩直筒。

所述锥形螺纹筒下端口为岩心入口,上端口为岩心出口,从岩心入口到出口位置逐渐变宽,同时锥形螺纹筒内壁开设增加摩擦力的螺纹。

所述螺纹直筒内壁开设加大摩擦力的螺纹。

所述锥状环形倒钩直筒内壁开设锥状环形倒钩;锥状环形倒钩至少设置一层。

所述锥状环形倒钩直径大的一端外圈焊接在直筒本体内壁上。

所述直筒本体内直径比螺纹直筒的内直径稍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段是锥形螺纹筒部分,从岩心入口到出口位置逐渐变宽,同时内含增加摩擦力的螺纹,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疏松油砂倒流;第二段是螺纹直筒部分,内含加大摩擦力的螺纹;第三段是锥状环形倒钩直筒,与第二段靠外置螺纹连接,内含锥状环形倒钩,内直径比第二段的内直径稍大,也起到了防止油砂倒流的作用。三级取心筒靠螺纹增加摩擦力,靠倒钩螺纹和三级逐级增大结构防止岩心倒流。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杜绝疏松砂岩的漏心、堵心现象,防止油砂倒流,为提高岩心收获率、降低取心平均成本起到了良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锥形螺纹筒1,岩心入口2,岩心出口3,增加摩擦力的螺纹4,螺纹直筒5,螺纹6,锥状环形倒钩直筒7,外置螺纹8,锥状环形倒钩9。

图2为锥状环形倒钩直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直筒本体10;锥状环形倒钩9;外置螺纹8。

图3为传统上内直径过大的取心抓出现的堵心现象图。

图中:岩心抓13;岩心抓可封闭阀门14;岩心15;岩心筒16。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为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实施例1:

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锥形螺纹筒1、螺纹直筒5、锥状环形倒钩直筒7。所述锥形螺纹筒下端口为岩心入口2,上端口为岩心出口3,从岩心入口到出口位置逐渐变宽,同时锥形螺纹筒内壁开设增加摩擦力的螺纹4。所述螺纹直筒内壁开设加大摩擦力的螺纹6。所述锥状环形倒钩9直径大的一端外圈焊接在直筒本体10内壁上。

直筒本体10内直径比螺纹直筒的内直径稍大。

第一段是锥形螺纹筒部分1,从岩心入口2到出口3位置逐渐变宽,同时内含增加摩擦力的螺纹4,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疏松油砂倒流;第二段是螺纹直筒部分5,内含加大摩擦力的螺纹6;第三段是锥状环形倒钩直筒7,与第二段靠外置螺纹8连接,内含锥状环形倒钩9,内直径比第二段的内直径稍大,也起到了防止油砂倒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和步骤为,疏松岩心进入第一段锥形螺纹筒部分后,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变宽,由于内含增加摩擦力的螺纹,不会堵心,难以漏心;岩心进入第二段螺纹直筒部分,由于内含加大摩擦力的普通竖直螺纹难以漏心;岩心进入第三段锥状环形倒钩直筒,由于其内直径比第二段的内直径稍大,不会堵心,锥状环形倒钩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能杜绝岩心向下运动,尽可能提高了取心收获率。

实施例2:

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止堵心漏心的取心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锥形螺纹筒1、螺纹直筒5、锥状环形倒钩直筒7。所述锥形螺纹筒下端口为岩心入口2,上端口为岩心出口3,从岩心入口到出口位置逐渐变宽,同时锥形螺纹筒内壁开设增加摩擦力的螺纹4。所述螺纹直筒内壁开设加大摩擦力的螺纹6。所述锥状环形倒钩9直径大的一端外圈焊接在直筒本体10内壁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